标题 | 加快课程国际化体系建设的研究 |
范文 | 陈屏+陈声威+陈立杰+何洁 摘要:在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国已与相关“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来华留学生将不断地增加,教育国际化已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付诸于行动的关键时刻,而优质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只要有优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才能使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两个“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要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健全国际化课程体系,,也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校也将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纳入到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文章针对浙江本地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国际化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ccelera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en Ping, Chen Shengwei Chen Lijie, He Jie(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 Abstrac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an opening running college mode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Our country has signed with the “The Belt and Road”countrie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and diploma 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implemented the promotion of studying abroad--“the Silk Road” pla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will increase continuously so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an armchair strategy. It is a crucial point to put into action for improving the talent-training program which is the lifelin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trai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Only high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can cultivate better international talents. Two” outlines” from Chines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 out that “The key to reform the talent-training system is to renew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training, it is important to perfe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it is the internal ne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For expedi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training program, the university decide to pu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to th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This article is aim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and will illust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1.課程国际化的内涵与特点 首先我们把课程国际化的内涵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学者汪霞认为:“课程国际化是指在现有的课程设计中增加国家课程,将国际化内容融入课程,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导向,以此发展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另一位学者毕晓玉认为课程国际化是指“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各种形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性人才的动态发展过程。”[1] 通过课程国际化内涵扥阐述,总结出了课程国际化的特点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得到的产物,课程国际化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性问题,高校课程要吸收国际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其融合,另外一个方面是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国外,也就是在国际上相互认可通用的课程体系。 2.国家战略与地方对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 为了加快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文中明确指出:要使我国成为最大的亚洲留学目的地国家,并提出了每三年增加50个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为了更好的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研究高等农林院校的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途径,本文根据此项目的要求对浙江地方高校及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国际化做了调研;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系列的国际化教育规划和规定,在2011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同类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本科院校至少建设一个国际化专业或面向国际招生的专业。”[3]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意见》规定,到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建设30个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50个外语授课的课程群[4]。2014年,为凝练专业特色,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全省完成20个国际化专业的申报,并将国际化专业纳入新兴特色专业中予以重点支持建设[5], 这标志着我省高校的国际化专业建设正式进入实践性建设阶段,在《留学浙江行动计划》中强调 “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建设与创新。到2020年,在我省高校建成30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100个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群)”并安排全省高校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大力推进全省教育国际化[6]。 3.浙江地方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 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计划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更大,而高校课程国际化是其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之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专业课程设置上,人才培养方向往那边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层次,首当其冲的是国际化的课程建设。如何促进课程国际化的发展,文章将以“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途径与策略研究”为契机,对课程国际化的建设对当地高校作了调研,并对浙江地方高校的课程国际化建设的路径加以总结和探讨,归纳了浙江地方高校具有特色的课程国际化或国际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1以双语课程建设为起点,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以双语课程建设为起点,以中非合作交流为切入点,推动国际化专业建设。学校于2010年启动国际化专业(课程群)建设项目,着力打造3~4个全英语(或其他语种)授课的国际化专业,要求各学院开发建设1~2个全英语(或其他语种)授课的国际化课程群,目前已建成全外语课程186门,双语课程332门,占全校课程的15%。宁波大学坚持开放性办学,遵循地方经济发展,以中加合作为起点,以优势专业为切入点,拓宽国际化专业建设领域。从国际化专业选择上,从市场性、国际性和特色性三大维度出发开展试点,选择商务管理专业作为国际化专业的切入点,不断开展国际化专业的探索和试点,已启动了8个国际化本科专业、2个国际化硕士专业建设工作。 3.2以海外留学生教育为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建设 浙江农林大学以海外留学生教育为依托,不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留学生培养方案也日趋完善,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全英文授课的课程选择机会,现已开设全英文授课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4个本科专业,截至2016年,共招收本科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为238名,国际经济贸易本科专业留学生为107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名。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和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的需要。同时该校还获得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自2016年起接收孔子学院奖学金生,这不仅促进了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也推动了该校留学生教育多元化发展,促进并加快了课程的国际化体系建设,课程国际化有助于探索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模式,亦为本土学生在校内获得全球视野和参与技能提供路径。 3.3以国际班和国际合作项目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建设 浙江科技学院在课程建设上引进国外教材德国课程及原版优秀教材,课程讲授形式采用全德文授课、全德文习题等。中德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上成立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班,构建国内外学生“2对1”互帮模式,实现学生间的国际资源共享。国际化专业建设上以中外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形式,在机械类、电气类、生物工程类、土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应用物理学、设计学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类别中进行,推行2+3模式培养,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着力推进应用性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充分挖掘中德合作院校的资源,为推进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提供储备。 4.建设国际化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等农林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处理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学校专任教师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在稳步提升,但真正具有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熟知国外教学内容动态、掌握国外先进课程教学方法,能够娴熟开展全外文授课的老师非常不足。第二,国际化教育经费投入不够,由于财政经费拨款方式的转变,以及高校自身内涵发展步伐的加快,学校资源配额的广度与难度加大,学校教学经费投入遇到瓶颈,无法较好满足国际化教育发展。第三,国际化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不明确,导致其涉及项目培育、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及事务管理等需多个层面、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出现相互推诿,职责不明确。第四,学科的国际化交流还不够深入,大多止于表层,仅限于如国际会议、短期讲学等,但学科的国际交流不深入,导致学科国际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高水平合作伙伴和具有各类学校自身的国际化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第五,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力度还不够多,与其共享资源匮乏,学分互认比率少,国际化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缺乏国际通用性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般高等农林院校和普通高校高等院校对海外留学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二级学院没有专业建设和留学生数量上的考核,从而二级学院对发展留学生事业的缺乏积极性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对国际化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滞后于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需要,基于以上的種种原因,提出以下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与策略思考。 5.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与策略思考 第一,在保障与服务机制上,坚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支持教师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主要从经费上给予教师的资助,鼓励教师开发双语教学或专业课程的英文授课的课程培养方案的建设。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对于出国学习交流的老师给予以优先评定,并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指标,同时,为增强教师的国际化意识,鼓励中外教师共上一门课,通过中方教师和外教的零距离互动,强化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国际化教学的业务能力。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作为重点强化,从学校层面要求各二级学院每学期选择1~2门课程,邀请国外大家或知名教授来校讲授,相关资金投入列入学校整体预算安排。 第二,建立全球高校相同课程的学分互认;随着海外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的课程需求更为迫切,国际化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通用性的基本特征,开放课程信息能与外界信息进行互通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及时与国外高校进行沟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允许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跨国选修课程, 共享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积极争取课程学分与专业文凭在国际上能够相互承认,遵守国际行业标准,逐步接轨国际化的认证标准,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国际网络(INQAAHE),向世界发布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和认证方面的信息,加强与其他国家质量保证和认证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双方相互信任,推动国际化课程的具体实施, 第三,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国际化教育经费投资, 鼓励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确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学术前沿科研选题。同时,制定科学的学科国际化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国际化方向为指南,科学规划学科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科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有关信息并比较分析, 仅考虑国内情况是不够的,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考虑到自身基础和特点,学科国际化体现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掌握现代科技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管理上,则体现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及良好的管理规则等方面,给予学科带头人在资源分配、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方面较大的自主权。 第四,立足办学特色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凝练和培育特色是国际化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虽然其国际化程度很高,但仍坚守自身特色。因此,国际化只是国际化专业发展的起点,而特色性则是国际化专业发展的终点。所以,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承认不同,保持不同,创新不同在专业特色上,要立足办学特色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凝练和培育特色是国际化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发挥专业优势与特色,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开展建设。要避免 “千篇一律”的仿效、缺失“个性”的重复状态,课程国际化建设亦需立足学校自身优势与发展实际找准着力点、打好特色品牌[7]。如温州医学院建立了眼视光学博士层次和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两个本科层次的国际化专业,均依托于温州医学院雄厚的医学背景。如浙江农林大学,在现有大批非洲留学生的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学科为特色,结合非洲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设立农林资源加工利用等特色专业,培养适合非洲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推动下,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尤其显的紧迫,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对此项要求也尤其看重,若能达到与国外高校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课程、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四方面建立起全英文授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目的旨在为中外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同时,保障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的教育质量有助于增加留学生人数、提高学历生比例、优化生源结构、促进中外交流、提高办学水平[8]。因此,推进课程国际化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学生与学校双赢的目标。当然,从国际化课程的内涵特征来看,显然当前各高校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仍需在深度上进一步加强。总之,国际化不是一项能在固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途径完成的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国际化工作需要及时地在大学里开展。要实现课程国际化、提供尽可能好的高等教育,大学必须将眼光放在未来,并为此做出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姗嬗.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背景与蕴涵探析[J]. 高等教育,2012,(5). [2]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http://www.zj.gov.cn/ art/2011/1/11/art_5495_271138. html,2011- 01- 11. [3]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意见[EB/ O L ].http:/ / www.ceiea.com/ html/201312/201312101634362713. shtml,2013- 12- 10. [4]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通知[EB/OL].http://www.nbedu. gov.cn/zwgk/article/show_article. asp?ArticleID=44305,2014- 2- 18. [5] 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通知[EB/OL].http://www.doc88.com/ p- 9939438999195.html,2014- 02- 13. [6]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留学浙江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study- in- china.org/China/ZCXW/201133122 0561452.htm,2011- 04- 01. [7] 张媛,冯雷鸣,张涛.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加拿大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实践与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8] 张兴国,张伟.外国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 20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