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医院急诊科提高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
范文 丁晓筠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医院急诊科的管理质量,首先对目前医院急诊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急诊科的拥挤以及污染的问题,随后阐述了提高急诊科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完善管理、健全制度、真抓实干等方面着手对急诊科管理质量进行提高,表明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缓解目前急诊科管理不足造成的种种问题,对于提升急诊科管理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诊科 质量管理 提高 策略
中图分类号:R 197.32;C931.2 文献标识码:A
急诊科通常是医院状况最为复杂、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因此其承担了更多的医疗责任和风险。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升高,医院急诊科的质量以及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1.医院急诊科目前管理现状
当前,医院急诊科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急诊科的拥挤问题和急诊科的污染问题。
1.1急诊科拥挤的现状
医院急诊科患者的组成大多较为复杂,这直接影响了急诊科正常的工作运行,首先,非急诊的患者在急诊科挂号就医,大大增加了急诊数量,占用了本来就有限的急诊资源,加重了拥挤的现象;其次,部分慢性病急性发作患者急诊大多分流比较困难,治疗周期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出院;最后,有研究表明,个别特殊的患者,如醉酒、自杀以及家庭纠纷等原因造成的急诊会严重影响正常急诊程序,延长停留的时间。
除了患者组成的复杂,急诊科自身配备的不足以及配置的不合理也增加了停留时间,造成急诊科的拥挤,主要表现为:第一,住院床位紧缺(没有加床加走廊,消防、抢救的生命通道不能堵的),致使部分患者只能滞留在急诊观察室就医;第二,目前国内的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大、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等情况,使得急诊患者不能得到快速及时的救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拥挤。
急诊科的拥挤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美國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急诊科拥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患者在急诊科滞留和等待的时间过长时,其自身的隐私以及尊严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对于那些在急诊观察室就医的患者,开放的环境不仅影响其睡眠质量,也会使其缺乏安全感。此外,急诊科的拥挤会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的不顺畅,造成更多的医疗纠纷,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随着急诊时间的延长,急诊科能够用于周转的床位也就变少,利用率下降,而患者的治疗周期也会延长,花费也会增加,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经济负担。
1.2急诊科污染的现状
急诊科的污染问题也是其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急诊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需要与时间赛跑,相关的医护人员往往只在意能否进行成功的抢救,反而忽视了造成急诊科污染的可能,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1.2.1急诊科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医院为了方便急诊的患者得到及时的医治,大多选择将急诊科设置在一层,导致其通风不畅,容易滋生昆虫,另外由于来往的人员较多,造成空气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增多,容易引发感染。
1.2.2 急诊科未能够及时进行消毒和检测
急诊科由于人员流动大,病情复杂,各种病原菌和病原微生物潜伏其中,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紫外线消毒,那么极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2.3 急诊科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问题
急诊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来势凶猛,医护人员为了赶时间进行抢救,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的消毒工作,使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传播,造成交叉感染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通过手传播的医院感染,往往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
1.2.4医疗器械的感染
医疗器械也能够作为传播媒介,尤其听诊器的听筒、血压计的袖带等,容易被忽略,特别是残留的血液以及分泌物的污染,更容易引发病原菌污染,导致急诊科的感染问题。
1.2.5 医疗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急诊科医护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不能掌握并且严格执行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使得在接诊的过程中,为了贪图方便,将医疗废弃物随意处置,随便放置在生活垃圾桶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二次的感染,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2.6 相关医护人员无菌意识淡薄
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质,当医护工作者在接待患者时,比如意识障碍、情绪激动的外伤出血的患者,往往为了迅速止血而忽略了对已经污染的伤口的消毒,导致清洁不彻底;在抢救重症患者时,为了尽快进行静脉输血,没有清洁周围皮肤上的血迹就进行穿刺,也会导致急诊科的污染现象。
2.提高医院急诊科管理质量的意义
急诊科作为医院收治患者最集中、病情最危急的科室,其质量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急诊科的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就间接的代表了医院综合的能力和水平。医院急诊科管理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急诊科拥挤以及污染等等问题,减少治疗过程中潜在的医患矛盾和风险,而且能够切实为急诊的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更加满意的服务,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给医院带来活力。因此,提升急诊科管理质量应当成为医院综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
3.提高医院急诊科管理质量的策略
3.1完善医院急诊科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急诊科的质量管理,大多是由科室的主任或者护士长带头,与相关的医护人员共同构成,其首要任务是制定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综合方案,此外还需要进行的工作有建立急诊科医疗风险控制体系、检查督导急诊科人员的日常工作,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定期分析和总结急诊科质量管理的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完善和微调等等。急诊科质量管理组织下面设立医疗和护理两个单独的质量管理小组,其中相关医师主持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护士长主持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剩余医师和护士作为组员协助完成工作,科室主任作为质量管理小组的总负责人,指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开展。
医疗和护理这两个独立的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实施办法及考评方法,根据急诊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急救预案和治疗规范[2]。
3.2健全医院急诊科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针对急诊科的科室特点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和作业制度,特别是在医疗质量控制方面,包括首诊和会议的负责、三级医师的查房、危重患者抢救以及患者症状分级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完善以及调整,实现医疗风险的有效防控,提升急诊科的诊疗水平。
第二,对急诊科各项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根据急诊患者病症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规范化的操作能够有效预防误诊、错诊等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急诊科医疗的整体质量。
第三,健全急诊科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是急诊科管理水平和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医疗和护理两个质量管理小组的督查工作,能够对急诊室各环节进行有效检查和考核,对于工作中发现的漏洞以及不足能够及时进行改进,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奖励,有助于医护人员相互的激励和进步。
3.3加强对急诊科的监测和评估
第一,负责急诊科质量管理的小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医疗目标的实现状况,把握各个部分分工协作的配合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严重以及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紧急会议的形式进行共同协商,研究处理。
第二,急诊科质量管理的落实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对于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通过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然后再对改进后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形成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的良性循环,此外,路径管理作为保障诊疗质量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措施,能够极大提高管理效率,缓解拥挤的情况,有效降低诊疗费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第三,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先前制定的各项制度和规范进行实施,保证质量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能够有效执行下去,对管理工作实行动态的监控和点评,对相关的急诊处方的撰写、病例书的撰写都应当规范化,从而提升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便利。
第四,针对急诊科存在的污染的问题,应当特别注意急诊科消毒以及预防用药规范,不断加强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此外,還应当重视手术安全,落实术前和术后的核查制度,有效控制感染,防范安全隐患。
第五,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教育。急诊科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培训和再教育,这也是有效降低质量管理难度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重视对医护人员法律及安全意识的培养,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再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法律和医疗意识。
4.结束语
医院急诊科特殊的诊疗环境以及拥挤、污染的诊疗现状决定了其受到的风险和冲击也最为严重。提升医院急诊科管理质量,可以从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制度以及落实管理内容等方面着手,能够有效控制医疗风险,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对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徐蕙.医院急诊科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48- 1649.
[2] 谢红.医院急诊科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8):860- 8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