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范文 滕世勇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借鉴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强调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文化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密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当今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对于文化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像约瑟夫—奈提出的“文化软实力”,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等等,都说明文化的力量在现今世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从以前的反映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到现今的文化强国战略,表明大国要实现崛起必须要实现自身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本国的传统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竞争力。
(二)弘扬中华文化是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需要
我国社会现今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增长,但是物质财富的极度膨胀带来的却是道德的失范、诚信的缺失,人们的精神已有所丧失,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给丢掉了,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这些现象都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变得越来越紧迫。
而从国际环境来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实现了更全方位的碰撞,如何保持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为什么能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1]的文章中强调了中华文化中的“韧性”。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人本文化,人本文化所孕育的坚韧、温顺、勤俭的民风,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这些加起来就造就了中国今天崛起的奇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使其能够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和谐”思想的底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和精髓。汤因比曾经指出:“要使人类避免危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2]像《周易》中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还提出“中庸”的思想,反对走极端,提倡把握适度原则,保持对立面的均衡和和谐。同时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也体现了这一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的特点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像儒家孔子诸如“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的人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个体的人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之中。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心里装着人民,为人民做好事。由此,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致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特点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张岱年指出:“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点有复杂的涵义,主要包括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3]
三、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推进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第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弘扬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因此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二,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两者的协调。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和现代文明相一致的成分,也存在着相矛盾的成分。对于相一致的部分,我们要使之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于相矛盾的部分,要努力克服其消极的一面,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资源,发挥其推动社会和谐的努力,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注 释:
[1]杨振宁.中国为什么能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M].光明日报,2004.6.25.
[2]田广清.和谐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40.
[3]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5.
参考文献:
[1]郭建宁.弘扬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J].政工研究动态,2008(4).
[2]郭齐家.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4).
[3]曹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