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研究
范文 李汝龙 李春兰 林忠娟 陈娟
摘 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由于情感、人生观等的相似而聚集到一起的大学生群体,其数量庞大,且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学生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质,本文将通过对凝聚力、学习力、情感力、组织规模、从众心理的研究,探索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非正式组织 学生管理
自梅奥提出非正式群体(即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指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因兴趣爱好、人生观、地域等共性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彼此选择自发组织在一起,活动自由、形式多样且不受学校明文规定所限制的非正式群体。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凝聚力、归属感;其形成受到成员的心理、价值观、兴趣、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正式组织在满足社会需要时遵循的是效率逻辑;而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社会需要时遵循的是情感逻辑[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很强烈,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组织内能营造出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减轻学生心理问题对高校学生管理造成的压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假设:
H1:非正式组织的情感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呈现积极影响
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能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产生的交互性学习可以提高其学习热情,而且交流式学习可以使成员获得更多知识和见解,这对于学校的学风建设等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非正式组织的学习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呈现积极影响
非正式组织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有自发的强凝聚力,且组织内核心领导人物有很强的号召力。所以只要有效引导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人物,则能很好地运用这种强凝聚力,响应学校的政策实施、活动开展等。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呈现积极影响
由于非正式组织成员分布广泛,规模庞大,有较强的传播力。学校的负面信息在组织内被传播,其影响范围将很大,这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非正式组织的规模对高校学生管理呈现消极影响
与正式群体一样,非正式群体也有劝说其成员遵守非正式群体目标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其规范往往会产生一些暗示效应,这种暗示效应表现在改变群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失去自我,产生从众行为,并且可能会放弃一些创新的想法[2]。这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产生消极影响。于是本文得出如下假设:
H5:非正式组织的从众性对高校学生管理呈现消极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以四川十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为76%。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为:年级、性别、学校、专业等。
(二)研究工具
本文应用Likert scale五点量法,设计调查问卷。该量表由一组陈述性问题组成,采用5级记分制,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同意”、“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另外,本文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凝聚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假设验证
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凝聚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一。选项1、2、3、4的5点量均值均大于3,可见组织成员的行为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凝聚力的积极影响。其中选项5的5点量均值低于3,由于只有少部分人参与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也只有少部分符合评定资格的学生才会关注其评定过程,所以该选项的5点量均值偏低。五个选项的5点量均值为3.59,说明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积极影响。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情感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假设验证
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情感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二。非正式组织的成因之一是情感共鸣,成员间有较深厚的感情,在遇到挫折时,会相互鼓励,所以其5点量均值最高。而由于每个人的道德判断标准不同,在对公和对私的态度上有所差异,所以选项5的5点量均值较低,但认同倾向仍超过了50%。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学习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假设验证
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学习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三。由于非正式组织的灵活性与交互式学习,使成员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能吸收其他成员的不同见解,所以选项3的认同倾向远大于否定倾向,其5点量均值最高。虽然非正式组织内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则擅长独立学习,所以选项5的5点量均值偏低,不过其认同倾向也大于50%。
(四)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规模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假设验证
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规模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四。由于非正式组织的规模庞大,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所以对校园和谐氛围的影响程度最大,5点量均值最高。其它各项的5点量均值均高于3,各项的认同倾向大于否定倾向。其中选项2的5点量均值最低,可能是学生对学校信息的不关注,在选择答案时有较大的浮动,所以5点量均值较低,但其认同倾向是大于50%的。
(五)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从众心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假设验证
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从众心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五。选项1、2、4的5点量均值偏高,且认同倾向远大于否定倾向,说明去个性化的从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倾向有消极影响。而选项5的5点量均值偏低,由于个人自制力有区别,且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差异,所以放下学习跟着娱乐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但其认同倾向大于50%。
四、结论分析
本文的研究表明,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非正式组织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倾向、心理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等来间接影响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其中凝聚力、情感力、学习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积极影响,而组织规模和从众心理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高校应该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以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减少其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方式作进一步研究后,再针对性地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课题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101062671。
参考文献:
[1]王勇,许萍.组织内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9.
[2]苏海泉,周志强,管雷.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7.
[3]牟德刚,潘从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黄明睿.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其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