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作用 |
范文 | 袁小辉 摘 要:党校教师以向广大党员干部传授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和科学知识的身份成为承担这一使命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党校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更应该注重对党校教师的激励.提高党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其“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本文通过对党校教师工作特性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党校 党校教师 激励机制 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它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党校教师以向广大党员干部传授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和科学知识的身份成为承担这一使命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党校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更应该注重对党校教师的激励.提高党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其“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 一、党校教师工作特性 若想成功激励,则必须对其激励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培训的阶段性 党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培训任务具有阶段性与集中性。党校除了学历教育之外,都是干部短期培训、轮训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几乎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党校都有规定:专职教师不必每天坐班。这种培训现状,对教师来讲有利有弊。利的方面表现在,因其工作具有时间弹性,给教师搞科研或参加社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弊的方面表现在,培训任务繁重时.教师工作压力较大;无培训任务时.个别教师会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对时间的极大浪费。 2、授课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 一般来讲,党校的学员学历差别、工作背景相差都比较大,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党校的班次类型多、学员的知识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水平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 3、授课要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在党校学员中,各级领导干部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党的事业的中坚。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状态。加强党性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理论贯穿于教程中,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点。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只有充分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党的干部的要求。 二、构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激励遵循的原则。无论哪一种激励,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激励要渐增,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分量都要逐步增加,以增强激励效应的持久性。同时要注意适当原则,过低起不到激励作用,过高会导致较高的激励成本。(2)情境要适当:包括要符合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注意时机、频率、地点等。(3)激励要公平,包括机会均等,奖惩程度与当事人的功过相一致,实施过程要公开化、民主化等。 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教育管理的工作,要以最大限度地让每位教师把生命的潜能变为现实,使每个教师的个性和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自由全面地发挥,让教师真正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环境对员工激情的引发是最为直接的,俗话说,“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任何杰出的天才都将无所作为”,同样激励也需要一个健康、良性的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培养教师的文化认同感,培育主导价值观,同时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创造性。党校应该根据教师个人的兴趣、专长和能力,为其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并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以事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着教学计划转,各种有形无形的条条框框,使教师无暇创新、无力创新、不善于创新。因此,要孕育创新人才,就必须突破条条框框,为创新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平等的学术生态环境。最后,围绕教师对工作自主性的要求,更加重视发挥教师在工作自主和创新方面的授权,提倡自主管理,通过授权,自主选择题目,自主组织队伍,经过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工作分工和程序,形成自我管理式团队。 2、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 作为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需要的多重性、复杂性,承认教师作为复杂劳动者在高等学校应享有较高的待遇,鼓励通过创造性研究获得必要报酬,推动专业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技术分配。拉开分配差距,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薪酬的对外竞争性,薪酬对内的公平性以及单位本身的支付能力。激励性薪酬的设计目标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是吸引和稳定单位骨干队伍,其次是要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热情。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激励性薪酬体制,使高校教师感到巨大地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从而加倍努力,以全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 一套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对教师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激励。考评体系的设计应把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应该通过考评体系引导教师向专业发展。因为党校的授课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很高。若想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前提就要求教师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精深的把握。那么.如何让党校教师专攻一个领域,讲出能触动学员灵魂的课,写出能触动社会灵魂的文章.就要在党校内部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在党校必须确立向教研第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设计出一套教师的贡献、业绩与津贴完全对等的薪酬制度。使教师的创新劳动得到有效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潜力。 3、根据教师个性特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困惑党校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什么”。有好多党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茫然,处于一种“有课就上、没课闲逛”的状态。这种状况对于党校教师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单位可以根据教师个性特点,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定工作目标与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培训,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增强其使命感,才能使教师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 4、为教师搭建社会工作平台 党校教师不仅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更为重要的是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及研究课题多为社会热点、理论前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党校可通过拥有的特殊资源优势为教师搭建社会工作平台,弥补其“缺乏实践”的不足。党校教师可以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兼职或挂职,这不仅能为教师增加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又能促进其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能为地方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又能加深党校同地方的相互了解,最终实现“双赢”。同时适度的流动可以使一个人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建立新的起点,也可以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身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产生正向的期待,从而使创造力从一个生命周期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为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应尽可能的在校内进行合理与有效的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促进教师适度在校内调节与流动对教师创造力的保持与激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