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公共服务与以人为本理论的探讨 |
范文 | 摘 要:《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综合既往研究,通过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比,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是以公民为中心的一套理论,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服务而非导航,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与以人为本的思想存在很大区别。该书作者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虽其有一定局限性,却也是一部难得的经典著作。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 书评 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全球。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念是:政府应该创造像市场那样的选择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个人作为顾客能够根据他们的自身利益做出选择,公共利益如果说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也只是在作为顾客的公民在一个类似于市场的场所做出个人选择时的副产品[1]。尽管新公共管理对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并没有完全丧失,然而“当我们思考治理制度时 对民主价值的关注应该是极为重要的,效率和生产力等价值观不应当丧失,但应当被置于民主、社区和公共利益这一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之中”。[2]因此,新公共管理模式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批判,这些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登哈特夫妇。《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丁煌译)是登哈特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理论价值还是从实践意义来看,它都不失为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很有创新性的学术力作。 1.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观念、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进行了对比 该书在篇首就对上述三种理论进行了对比。在分析比较老公共行政、新公共 管理、新公共服务的观点时,作者用一图表,从主要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普遍理性与相关的人类行为模式、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务员的回应对象、政府的角色、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负责任的方法、行政裁量权、行政官员和公务员的假定动机基础等[1]10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2.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在任何时候将一种规范的模式视为游行的同时,都不应该忽视另一种(或者一些其他的)模式在这种流行观点的环境中扮演着一种稍小的角色”[3],也就是说,对每一种模式都不能绝对地肯定或者否定,实践者往往从不同的视角各取所需,而学者便应该对其进行综合考察,为实践提供全面、科学的参考。作者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也存在着共性,正如作者所说“尽管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 ,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 ,美国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有许多都具有共同的主题并且它们所涉及的问题种类也具有相似性[3]”。 我国政府在 20世纪 80年代发起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改革 ,改革不乏成功的案例 ,但部分领域出现了政府投入不足和过度市场化的倾向 ,同时社会成员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着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上不起学” 、“看不起病” 等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政府改革还任重道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这与该书中所提倡民主性和公平性是一致的。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巩固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据该书理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民意表达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及公民社会组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改善生活工作环境。 3.全书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公共服务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重新肯定公共利益在政府服务中的中心地位,认为公共行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公务员不仅仅是要对“顾客” 的要求做出回应,而且要集中精力与公民以及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工商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在政府中,公民不只是顾客,他们是所有者或主人。这与胡锦涛主席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该书中,到处可见“民主”、“公民权”、 “公民参治”、“责任”等词语。当然,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本书的写作目的,即“一是要对公共行政领域的种种想法和呼声进行综合,这些想法和呼声要求将公共利益的民主价值观、公民权和服务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领域的规范性基础。二是要为围绕着一些原则而组织这些想法提供一个框架,进而为它们提供一个我们认为一起都缺少的名称、外壳和表达方式。”[1]。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有四个理论基础,即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思想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1]。其中民主公民权理论和组织人本主义思想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该书新公共服务理论七大方面中,有六大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 “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当然该书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还有一些不足。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扮演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不仅使这种角色看起来不恰当 ,而且也不可能。政府所赋予的建构和指引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公共服务项目和政策导致了许多不同组织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作用乃至冲突。在很多领域,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不再产生作用,如政府不再主管一切,将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因此,政府不再“掌舵”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即便是在高度自治的美国 ,政府的“掌舵”者角色仍然是无可替代。譬如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加凸显出政府“掌舵”的重要性。政府的“服务”与“掌舵”这正如天平的两端,正所谓过犹不及,不能有任何一方过于偏颇。可以这么认为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是“掌舵”还是“服务”,要结合现实条件,主要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就是以人为本,政府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但是政府的根本宗旨是不变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此外新公共服务理论过分强调民主价值,导致出现了对经济和效率价值的忽视。它提出了民主治理、公共利益、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概念,但没有提出实施这些概念的可行实施对策。而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更具有实践性。 总之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人本主义与公共利益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为一部介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经典著作。然而该书作者提出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并没有认识到“服务”和“掌舵”只是一种手段,只要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为本。此外,该书未阐述实现民主治理、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具体途径。这些正是该书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Robert B.Denhardt&Janet Vinzan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Public Adminstration Review 606549-5592000. [3]丁煌.政府的职责:“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151-152 作者简介: 张连清,女,福建泉州人,汉族,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