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珲春出口加工区 |
范文 | 珲春出口加工区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内,于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15个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边开放城市中获得批准的唯一一家。 2001年5月,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行,规划面积2.44平方公里,封关运行面积1.836平方公里。区内企业享受免税、退税等“境内关外”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展出口加工业务,区内企业生产产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的不断提高,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日益显现,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加工区坚持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着力构建以外向型加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次赴广州、深圳、山东、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了森林狼木业、洪昊水产品加工、堤维西高效节能灯、东鹏水产等一批发展潜力大、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目前,区内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的65家企业落户,26家企业产生进出口额。其中包括,木制品企业9家,食品与海产品企业11家,服装织企业3家,新材料企业2家,保税物流企业1家,初步形成了木制品加工、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2013年,实现进出口额5.48亿美元,同比增长71%。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11年10月,国家海关总署要求珲春和另外七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整改。省、州、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以“二次验收”为目标,强基础、抓招商、拓功能、促发展,推动加工区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累计投入1000万元,新建改造永久性围网8356米,改扩建巡逻道5723米,翻新改建了加工区大门、安检室,电子监管监控中心、围网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系统工程都已投入使用。目前预验收工作结束,已通过长春海关向国家海关总署送交了正式验收的请示,正在等待海关总署的验收。 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加工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成功拓展了“进料加工”、“出境加工”“委内加工”、“委外加工”以及利用“淡旺季税差”货物进出区等业务。同时,依托珲春区位、政策、资源等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先后与欧盟、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就木制品、水海产品、服装等开展经贸合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工区将紧紧抓住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国际合作为主题,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为突破口,以水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服装纺织、仓储物流等产业为支撑,内外联动、大力招商,发挥优势、完善功能,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