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生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就业工作研究
范文 谢斐 刘珣
摘 要:在目前就业压力及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情况下,高职院校应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种办学方向,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对高职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教育的范围,缓解高职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就业
1.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完成就业目标,让学生顺利就业,部分地方高校过多的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模拟和反复操练,忽视引导高职生对知识的发现、创新。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理念必须随之进行大的调整和变革,高校必须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高职院校要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以生为本,继续探索和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做实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创办校企合作型企业和教学实习基地,让高职生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历练,企业各渠道环节的体验。创新创业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平台,在产学研一体化运作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也在产学研一体化运作过程中强化和提升自己的管理实战经验。
2.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积极创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地方高校要为高职生创业教育设立专业基地,提供各种相关培训、项目实践与创新创业人才基金,建立学校创业风险投资的相关机制,支持和鼓励有创新创业意愿和素质的高职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实践。高校要最大限度的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按照市场的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行为,争取社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高职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3.加强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浓厚的科技创新实践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学校要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高职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根据校情,牵头举办各种科技文化节、模拟沙盘经营大赛、发明、创作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为今后创业打好基础。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邀请校内名家学者为高职生开设自然、人文科学讲坛,邀请校外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来校举办专门的报告、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素质能力结构,培养高职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成长制度
4.1转变观念,实现多样化管理
在教师管理理念方面,要借鉴现阶段高等学校多层次定位管理的模式,结合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化,打破教师队伍学术精英化的单一素质要求,进一步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要为创新创业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创新创业型老师有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身创业实践能力,把自己在科研中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4.2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首先,高职生创新实践活动是否能取得应有效果,很关键一点是教师的实践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有在相关领域从事真正创业实践的活动。其次,在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评价环节,要实现教师科研成果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在科研、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创新教育思想,吸引社会、企业、学生参加,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创业活动与科研成果相结合,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开发的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3紧抓培训环节,加大改革步伐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是开放式的,走出去、请进来就是不断强化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教师交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创办校企合作型企业和教学实习基地,让广大高职生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历练,企业各渠道环节的体验。创新创业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平台,在产学研一体化运作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也在产学研一体化运作过程中强化和提升自己的管理实战经验。
4.4倡导合作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的相互配合。每位创新创业型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校企联合、学校与科研机构互动等多种方式,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资源优势、取长补短,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5.转变高职生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当前,地方高校高职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的问题,对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确定,纠其根源是高职生对创新创业缺乏正确认识,总认为按自己目前的能力素质不可能进行创新创业。还有些高职生从思想上就已经把学习与创新创业分离开来,认为学生的本分就是学习,创新创业根本就是参加工作后的事情。这些观点都贻误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好时机。创新创业其实渗透在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高职生能够不拘泥成法,能自主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完全可视为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地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必要,必须从观念上消除学生这种狭窄的认识,揭开创新创业的神秘面纱,增强高职生创新的自信心。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在校高职生的创造潜能,引导高职生以全新的观念审视自我,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丰富创造力。
6.建立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要激励高职生创新创业热情,可以从多方面营造创新、丰富的校园文化,通过创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生,使创新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这不但开阔了高职生的视野,也增强高职生的求知欲望,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福州大学设立高职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奖励在创业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对在创新创业较好或参加全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还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同时在免试研究生指标与条件等方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鼓励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家洪.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04)
[2]舒涛、李军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J].教育学术月刊,2009(3)
[3]章勇刚.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内涵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7(9)
[4]张项民.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J].中国人才,2008(10)
[5]王振岩、吴友石.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8(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