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现小康社会的价值观 |
范文 | 李晓平 摘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一定的奋斗目标也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笔者从四个方面对我们应树立的、适应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价值观加以探究。 关键词:全面小康 价值观 相适应 进人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多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明确了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方向,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 首先,确立“协调发展”的自然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自然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与满足人的需要的效用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这里的自然界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如空气、阳光、资源、生态等。 毫无疑问,自然界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自然环境同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掠夺式的索取,还是利用与保护的统一,便构成自然价值观的中心问题。因此,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确立“协调发展”的自然价值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实践中探索一条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社会经济行为,把工业文明观转变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社会,建立全新的自然价值观体系。 其次,树立“共同富裕”的经济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经济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如何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其物质需要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如何看待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如何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经济价值观的中心问题。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肯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普遍追求,是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追求效益最大化所达到的终极目的却完全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共同富裕”这个经济价值目标,不能把“共同富裕”机械地理解为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或同等富裕,看到一些贫富差距便惊呼“两极分化”,试图采取各种手段制约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把先富起来的人拉回到贫穷的状态。只有允许“先富”的存在,才能帮助人们克服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用示范作用带动左邻右舍,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实现全面小康。 再次,确立“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治价值观是指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管理模式的本质、功能等进行评价、选择的思想体系。它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统治者构建社会政治管理模式,是为哪个阶级服务,为哪个阶级谋取利益的,以此来促进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一般说来,代表落后阶级的统治者总是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少数人、为统治者自身谋取利益;而代表进步阶级的统治者总是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权力观问题成为政治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和权力观的根本指导思想。 最后,构建“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为实现小康社会多做贡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宝贵的。如何理解人生的意义,规划人生的蓝图,以便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人们孜孜以求且常求常新的问题。 人生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主要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个体价值主要指个人尊重和需要的满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必要的生活享受与享乐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要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就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永吉 1322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