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年采编人员入党问题的研究 |
范文 | 周金华 摘要:随着党员质量问题的日渐突出,从严治党成为党建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开始,我党在“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等要求的落实实践中,各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有所减少。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发现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新闻单位在严把党员入口关的同时,必须优化党员指标分配,实行队伍动态管理,加强青年采编人员教育与引导,推进入党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关键词:青年采编人员 入党 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我党各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党员总体质量的提高。我们通过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由“数量建党”向“质量建党”转变已成为当下党员结构治理的重要任务。在党员结构治理过程中,随着事业单位入党指标的减少,员工入党意愿有所下降,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由于新闻单位日常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行为以及习惯,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与监督效用。为此,提高新闻单位员工尤其青年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调控新闻单位的党员发展增速,激发青年采编人员向党组织靠拢,有助于提高党员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舆论与监督党建工作的职能效用。 1 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减少的原因 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减少,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必须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深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与新闻事业发展。 1.1客观原因 1.1.1党员教育与监督压力增加的影响 2013年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单位的入党指标有所下降,但从当前的调查数据来看,由于我党党员基数大,而且党员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需要一个规范而完善的党员教育体系来进行科学的引导与监督。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党员教育与监督面临着来自党员内部、外部的多种压力,超负荷的党员教育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与监督效用,将严重影响党员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危害党建工作的实施。为此,党员的收纳与管理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与调整,这也是我国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1.1.2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在我党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微观调控下,才得以稳健而有序的发展。尽管壮大我党党员队伍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与覆盖,但是数量与质量出现较大偏差,往往会危害党员队伍的发展。近年来,部分党员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无视党员的使命与责任,出现语言、行为标准失范的现象。面对日益降低的党员质量,党中央积极推进党员发展工作的全面改革与调整,从严治党,严格把控入党指标,从2013年开始,对各单位的入党指标进行限定与优化配置。 1.1.3重用民主党派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监督透明度要求的不断强化,我党扩大了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士的政治参与度,包括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吸纳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此外,工程招投标、听证会、审计调查会以及廉政建设会议等,都尽量吸收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士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与监督渠道多元化,推动了民主监督有序运行,促进了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士参政度不断提升,从而出现部分青年采编人员不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想加入民主党派的现象。 1.1.4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的影响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给党建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加大,媒体对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进行了全方位披露,充分展示了我党“有腐必反”、从严治党的决心。然而,少数人片面看待这一现象,夸大我党腐败的程度,从而影响了对我党整体形象的评估。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大学毕业不久,他们放弃入党,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影响。 1.2主观原因 1.2.1全面从严治党的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出台“八项规定”,要求全体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改进学风、会風、文风;多到基层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解决困难。对此,一部分青年采编人员觉得入党后规矩多、不自由,没“油水”,便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加入党组织。 1.2.2团队建设能力增强的因素 针对党组织建设腐败现象、党员队伍质量下降的问题,党中央强化团队建设能力,决定从根本上治理党组织中的腐败现象,这有利于提升青年采编人员对党的信心。对于我党来说,青年采编人员是党组织加强建设、传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定要认识到青年采编人员在党建中的重要性,以便使我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而对于新闻单位而言,“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的建设目标不断得以落实与推进,在新闻单位中明确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强化了党员综合素质提升,提高党员质量与党员指标的匹配度,促进党建与新闻单位共同发展。 1.2.3员工自身发展需求增强的因素 随着党建活动的加强,新闻单位积极提升发展意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动下,青年采编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意识日益提高,争先创优的精神面貌得以激发。而且,伴随着当今社会对青年采编人员的能力要求提高,以及当今社会发展,青年采编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在良好的组织氛围影响下,新闻单位有限的入党指标难以满足青年采编人员的入党申请需求,导致要求入党者减少。 2 解决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减少的对策 2.1严把党员入口的质量关 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有利于党建工作上新台阶。为了不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必须从入党的门槛、员工推荐等方面入手,严把党员入口的质量关。要统筹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制订“人才党员计划”,对新闻单位的优秀青年采编人员进行培养、提拔,开展党员的评优评先工作。同时,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评估和绩效考核。作为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有责任与义务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多做贡献,为此,必须对入党申请者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综合能力进行把控与管理,其考核的指标可从思想道德层次、业务水平、创新精神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入手,从源头把好关,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只有从源头把好青年采编人员思想水平关口,才能更加有效地杜绝腐败思想的传播与蔓延,才能使我党一步一步走得踏实。 2.2优化党员指标的分配 新闻单位是本地舆论风向的导航标,为更好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与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必须优化党员指标分配,推进新闻单位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最好的资源分配给最合适的入党申请者。一方面,优化入党的结构比例。通过把控入党申请者总体数量与质量,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年龄、学历以及岗位进行宏观分析与规划,优化入党的结构比例,营造良好的入党风气。另一方面,优化党员指标的分配。新闻单位要对各个部门的党员进行密切跟进与评估,取消有问题党员评优资格甚至通过适当途径取消党员身份,将有限的名额让给同部门其他入党积极分子,在避免搞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的同时,鼓励青年采编人员更好地监督自己,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 2.3实行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 党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针对社会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的不斷变化,新闻单位必须立足自身的职能效用,对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党员与非党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将党员的培养纳入党的队伍建设整体框架,在岗位空缺与入党指标剩余的情况下,推荐优秀青年采编人员入党,对岗位中出现纪律松散、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党员进行教育与批评,责令其整改,而对发生渎职、索贿等行为的党员进行查办,并做到及时有效,执行到位。只有对青年采编人员的行为进行更加全面且广泛的监督,才能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也是把青年采编人员的行为与思想监督落实到行动中,而且全面有效,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管理制度的制定,严格筛选可信任的人员,确保在监督和实施过程中,无腐败、无包庇、无懒散、无懈怠现象产生。 2.4加强教育与引导 个人行为除受到外界诱惑外,更重要的是来自自身的思想修养。古人云,修身治国平天下,只有强化个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为,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才能在当前浮躁的社会中不忘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为人民服务。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自我不断修正外,更多的是要借助外界的教育与引导。为此,新闻单位必须强化对青年采编人员的教育,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廉政建设等教育,从思想上、实践上强调传承优秀文化与美德的重要性,严格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推动党的建设和新闻事业不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单位青年采编人员要求入党者减少,是当前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从源头、制度、管理以及思想态度上进行宏观的把控与改革,严把组织单位的入党关,优化党员指标配置,动态管理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引导员工的思想与行为,积极推进新闻单位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惠.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分析和引导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2] 郝幸田.企业青工入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文明,2011(8):71- 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