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战略 大产业政策解析 |
范文 | 卢中原 “一带一路”战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了,成效开始显现,而且相当明显。那么 “五通”的工作在实际推进中给我们带来什么商机? 中国现在已经和四十多个国家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建立了三十多个常规化的合作机制,我们企业就要了解這些产能合作的国际机制对我们企业带来什么影响,什么机遇?这是很重要的推进。 第二个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14年到2016年已经有五百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三千亿美元,这是“一带一路”推进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果,承包的工程已经有了,那么它必然要带来产业链的跟进,这都是需要企业关注的。 此外,还有相关的人员交流、科技合作、金融合作。亚投行去年已经放贷十七个亿,那是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对大家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我国这三年来主要研究三条主要的路线,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这三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有电信网的建设,移动通信网的建设等等,叫做复合型的、多元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成型,这对我们企业走出去来说,比三年前有更大的机会。 未来的“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重点在哪里呢?我国将更侧重于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人文交流,在这方面启动的力量,资金会更多。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要促进能力建设,要促进相关的合作,包括合作建立国家实验室,包括科技创新合作园区等,这都是很实在的事情,它不是一种倡议设想,而是已经有了实质的计划,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四个行动计划,对企业来说,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借鉴四个行动计划,找机会去抓住机遇。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还有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人文交流等,具体的落实越来越清晰了,我们未来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更重要,否则的话,我们建立的是物质上的互联互通,民心不通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阻隔。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国家颁布的相关信息,我们相关的协会、机构、政府部门要更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这样的一些信息,我们叫行业天气预报,国内外的行业天气预报,帮助企业来找到“一带一路”的商机。 现在国外对“一带一路”也并不一定很清楚。那么我们国家今年搞“一带一路”峰会就有很大的推广作用,很多人明白了,美国要进来,日本也要进入亚投行了,但是具体还有很多人不大明白,这就需要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讲好中国故事,如果我们讲不好的话,就会遇到很多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多样化,宗教多样化,制度多样化,历史的多样性导致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储备和能力建设。习主席讲中国未来要支持能力建设,建设很多能力建设中心,这个能力不是产能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要想走出去,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一定要加强我们自己的能力建设。 还有企业出去后的权益怎么保障?我记得前年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委员会讲 “一带一路”,企业反映很强烈,我们中国企业在这里走出去,你的海外合法权益谁来保护?我们第一位说的地缘政治风险、制度风险、国民风险是不可能预测的,要为我们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提供社会化的保障机制,但现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那么最后一点给大家提一点建议,因为我们要面对进一步的挑战,企业应当怎么去做?我建议第一个要抱团取暖,自带产业,不要指望到当地现去开发产业,你自带一个完整地产业链到那里去。这样你就解决了上下游不配套的这种难题。 抱团取暖这个词太泛了,我们就叫自带产业链,国企可以发挥其实力大、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强这个优势,但是国企在海外的接受度不如民企高,因为对于民企,人家觉得跟他们没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容易接受,民企的机制很灵活,所以民企要利用到这样的优势。 第二个建议,我们要做好当地政府高层的工作,并且要跟当地的利益捆绑,他们如果拒绝项目,就会失业,会政局不稳,会丧失市场,要让他们知道跟中国合作好处要大于不合作的成本。 在这里面我们还要注意用好第三方评估的力量和媒体的作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都不善于做这个,国企人才多,外语人才、经贸人才、了解国际上的商贸惯例的人才等,我们民企缺乏怎么办?要善于利用当地第三方评估和媒体力量,主动地去回应人家的关切。 我们现在中国的故事没有讲好,要通过我来讲好中国故事,让他认同我们中国的倡议,这点非常要紧的。 第三个我建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一定要和自己实力尤其本身的长处要密切地对接。 第四个建议,我们要做好能力建设。刚才我们讲了,中国人自己的能力建设要加强,包括法律人才、经贸人才、外语人才,甚至包括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一些人才,那么这些人才我们不够怎么办?我们的信息不灵怎么办?我们中西文化交融的经验,打交道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怎么办?跟港澳合作,借助港澳的力量走出去,因为他们的优势比较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