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规范化管理探析
范文 钟巧琴
摘要:《出生医学证明》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下,作用日趋突显,如何对新生儿出生状态进行证明,它作为“人生第一证”,可用于取得公民身份证号码,依法加强母婴保健工作等;另外,在入园、参与社会保险、移民、遗产继承中也广泛应用。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可提升管理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出生医学证明 档案管理 规范化管理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 197.32;G271 文献标识码:A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是我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及核心内容,为新生儿具有获取公民身份证号码、申报户籍、国籍等资格的最具法律效率的一项重要医学文书,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剧,如何更为科学、标准化对此档案管理是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现存问题及新形势下管理对策展开探讨,现总结如下。
1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现存问题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正式启动,新生儿出生率逐步上升,《出生医学证明》档案随之增多,使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尚无规范的《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系统,存储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较差,如保管部门不明确、保管期限不明确等,严重影响了此档案价值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第一,《出生医学证明》制作差错多。如填写、打印《出生医学证明》出错,可增加废证率,影响材料管理质量。
第二,未明确保管部门。各级医院未对《出生医学证明》保管部门进行明确,使保管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此档案原属病历内容,将其独立分出后,因上级监管单位尚未明确由医院哪个部门负责管理,故部分医院放在妇产科或医务科保管,部分医院归于病历档案进行保管[1]。因管理职责未明确,保管方法不当,故极易导致《出生医学证明》材料出现发霉、破损等,情况严重者,甚至造成丢失,对保管造成了极大影响。
第三,未明确保管期限。依据各级医院保管病历档案的期限,为大于或等于30年,《医院工作制度》(卫生部制定)中关于病案管理制度相关内容表明,原则上,需永久性地对住院病案进行保管。虽然现阶段,《出生医学证明》在部分医院为永久保管形式,因上级部门仍未对其保管期限进行明确,仍有一些医院未对上述保管期限遵守,因保管不当而出现丢失等不良现象时,易引发纠纷,影响整体管理质量[2-3]。
第四,保管条件欠规范。针对相关部门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已提出的要求,各级医院未有效落实,执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保管时,部分医院将其同其他类别文件共同堆放,保管的硬件条件较差,未严格依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保管,易有丢失、损坏的情况发生。一些医院未对保管材料进行有序归档、整理,或归档方法欠规范,而增加了查询、利用的难度,使工作效率降低。部分管理和簽发机构无法做到防高温、防盗、防潮、防火等要求,导致档案资料出现丢失、水淹等现象,安全性差。此外,部分机构未对档案盒设计构建,或设计出的档案盒无目录,或完成归档环节后,未正确登记。部分部门未严格依据首次签发、补法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归档,促使在检索档案时,难度明显增加。
第五,档案移交欠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相关人员在移交、利用档案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其不具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未达到信息化建设要求。如部分机构未应用网络技术及计算工机对档案进行移交管理,使管理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管理成本明显增加;另外,需永久保存纸质签发资料,部分签发机构因无档案移交要求,故已有因存储空间不足而丢失档案情况的发生[4]。
2 新形势下《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
《出生医学证明》可发挥较强的信用证明价值,加强此档案管理工作,可为群众提供更周到、全面地服务,使《出生医学证明》作用得到更有效地发挥,具体管理举措包括:
2.1设专人管理
各级医院设置专人负责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管理,可为此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提供保障。首先,需加强打印制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避免发生人为错误,除使废证率有效降低,还可保证材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资料的归档和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归档的质量,防范纠纷事件。
2.2明确保管部门
各级医院将《出生医学证明》与其他病案分开后,再与妇产科、医务科或其他科室放置缺乏合理性,需上交综合档案管理室,归为行政文书档案类,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在对保管部门进行明确时,可应用责任分解管理法,具体如下:第一,产科门诊:孕妇在孕期产检期间或在孕妇学校上课时,向其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相关宣教工作,告知须为将出生的新生儿提前取好姓名,以便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规范、正确、有效填写。第二,产科病区:孕妇在入科后,加强对其开展《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的正确流程进行宣传,并强调对《出生医学证明》领取时,需准备的详细材料,如备好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及认领《出生医学证明》申请表,在出院时,至相关办理窗口进行相关领取操作,以提高办理效率。第三,新生儿分娩科室:接生员需依据新生儿真实出生情况,就新生儿信息表进行仔细、正确、认真填写,后检查核对,确定无误后,予以签名。在分娩科室护士长处留存,细致核对,均无异常后,向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人员移交。第四,发放《出生医学证明》人员:对现阶段网络化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的要求严格执行,每日至新生儿分娩科室就新生儿信息表进行核查,并将产时新生儿信息表及时取回,到产后病区同家属核实。在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发放时,要求新生儿父母对身份证原和复印件提交,并对认领申请表认真、正确填写。发放人员对产前新生儿信息表和新生儿父母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均无异常后,将《出生医学证明》规范打印出,在领证登记本上,让新生儿父母正确签字,并完成后续的妥善移交操作。第五,新生儿父母:备好新生儿产时信息表、身份证原及复印件、认领申请表、打印出的《出生医学证明》至医务科,就本单位专用章进行加盖。第六,医务科:设专人对专用章加盖,在加盖前,需对新生儿父母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核查,无误后,才可办理。在发放时,需有效登记,并就登记本进行发放。要求新生儿父母确认所填项目,双方签字。对《出生医学证明》裁切,保留存根联,向领证人发放正页和副页二联。并强调妥善保存,以免遗失。第七,档案管理人员:存根联由医务科移至档管室后,按程序先后每100件分装一盒,备好提供换证、补证时的服务。
2.3确定保管期限
依据国家档案局8号令下发的相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精神中的具体内容,参考各级医院现阶段对各类别文书类档案保管期限的具体规定,需永久性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保管。
2.4改善管理条件
需加大管理和签发《出生医学证明》机构在财政投入方面的力度,边远地区需对基本的档案室管理要求满足防高温、防火、防尘、防盗等措施,确保档案安全。针对发达地区,需引进自动化储存设备,同时配备灭虫、除湿等仪器,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2.5建立健全保管机制
就收集、保管、查找、利用等各环节保管制度进行制定,依据管理文书档案的具体要求,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在每年第一季度,需对上一年度《出生医学证明》资料开展主动收集工作,完善与保管科室的交接手续。同时,做好详细、认真的核对处理,确保所收集的材料完整、齐全。每年6月初,由各级医院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负责,规范化整理、归档《出生医学证明》材料,以提高归档质量,降低纠纷风险。《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在不同部门间移交时,需做好相关交接与接收工作,除为保管提供良好条件外,也方便后续利用。各级医院综合档案室需将《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向上级档案馆及时、正确移交,各级档案局需在移交的过程中,予以指导,高效配合完成。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规范性,增强了民生档案管理的效率。
2.6加强计算机与网络管理
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加强计算机管理,以提高保管效率。可针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特点设计管理软件,也可将《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材料通过文书档案管理软件在系统中录入,查找时仅填写证明编号或产妇姓名等,即可准确将档案找出。同时,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加大网络管理工作,于基层同上级单位间实现《出生医学证明》资源共享,完善数据共传工作,可为信息的顺利查询和高效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2.7采用先进技术
可将纸质档案资料通过数码摄入、扫描等方式行数字化处理,促电子档案形成,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在数字化时代,促使工作效率增强。
3 结束语
通过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管理工作尚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之处,针对性制定解决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专人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可使其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提高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李莉,段慧.浅谈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档案信息自动化的管理对策[J].中国医刊,2014,49(10):101- 104.
[2] 高茵茵,陈曲,樊延军,等.《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加强管理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481- 2482.
[3] 赖庆梅.新形势下《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管理[J].城建档案,2014,22(9):79- 81.
[4] 李江峰,张慧,陈霞.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615- 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