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三螺旋视角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研究
范文 曲一璠
摘要:政府、高校、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在供给过程中,具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同时,这三大主体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每一个主体的创新都能带动另外两个主体的发展,通过相互促进的方式,实现螺旋式的上升。本文通过采用“三螺旋理论”视角,研究政府、高校、农民合作组织在供给农村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多元主体供给 三螺旋理论 农村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三螺旋理论”
1.1三螺旋理论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Henry Etzkowitz和Loet Leydesdorff教授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官、产、学三螺旋理论,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Henry Etzkowitz在《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中提出“三螺旋就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这三个机构每一方都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由于联系与作用,代表这些机构范围的每个螺线都获得更大的能力,他们进一步相互作用与合作,支持在其他螺线里产生的创新,由此形成持续创新流,共同发展。” [1]
1.2“三螺旋理论”的扩展应用——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向社会化趋势演变,政府鼓励企业、高校、农民合作组织、NGO等组织机构积极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同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微观层面的发展。
在各类供给主体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高校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拥有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民的代表,最了解农村实情和农民所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政府、高校、农民合作组织在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用“三螺旋理论”模型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大主体的作用,并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2 政府、高校、农民合作组织三螺旋互动关系分析
2.1政府—高校关系分析
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推动高校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农业技术、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有力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促进农业类实用型人才培养。目前,由于我国从事农村公共服务工作的人员存在工资低、级别低、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长期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政府的重视与政策倾斜会推动农业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并稳定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农业政策制定的科学化。高校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是政府的智囊。高校专家及教师作为学术领域内的权威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能有力保障政策的科学性,为政策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2.2政府—农民合作组织关系分析
推动农业政策的落实。农民合作组织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上传下达、上下连接的作用。“通过合作组织贯彻政府的农业政策,如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科技推广、农业补贴等,降低政策实施的成本,减少时滞,从而提高政府调控农业的能力。” [2]
有利于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广泛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究其原因,缺乏需求表达机制是导致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合作组织扎根于农民,不仅对农民需求的了解最直接、最真实、最具体,还能为农民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优越性,代表农民利益,提升农民满意度。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将社会性主体引入农村公共的供给中,将调整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边界,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把政府从沉重的供给压力中解放出来,以监管和服务代替直接供给。
2.3高校—农民合作组织关系分析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技兴农”的政策和理念。高校通过联合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机培训、校地合作、志愿帮扶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民增收。
为高校提供教学与科研平台。高校与农民合作组织的互动合作,可以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和实习平台,通过“嵌入式”和“置换式”的模式,在实践中履行教学职能,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丰富教学方式。
进一步推动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化。“高校要积极拓展现有农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拓展农业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基础人群,教育项目的层次和类型。”[3]高校通过深入基层,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构建面向基层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强化学生的实用能力,为地方输送合格的基层专业人员。
2.4政府—高校—農民合作组织关系分析
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及职能上的转型将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促进农民合作组织职能的发挥。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科学化水平。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型,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总体来说,政府、高校、农民合作组织三大供给主体能够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每一个组织的创新都能带动另外两个组织的发展,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方式,实现螺旋式上升,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3 三螺旋视角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3.1政府层面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原则、主体、内容、行为、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确定农村公共服务的合作范围和合作程序。
转变政府職能。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长期处于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供给主体单一。为走出这种困境,政府应积极鼓励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逐步从公共服务的“直接生产者”成为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和“合作者”。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政府责任。在践行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政府责任。“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 [4]
3.2高校层面
鼓励教师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的对于教师的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科研能力和教学方面,对参与社会服务重视程度不够,更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导致教师对参与社会服务的认识度和热情度不高。“高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从组织建设、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师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5]
加强农技推广。高校应结合农民需要,鼓励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专业设置。高校应结合农业、农村的实际需求,完善专业设置,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有用武之地。“高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农村的实地调研,主动了解农业、农村发展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根据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对现有专业布局进行扩充、调整、改造和更新,及时为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6]
3.3农民合作组织层面
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加强其主体意识。构建新型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关键在于从传统的政府选择向新型的农民选择公共服务运行机制转变,而建立农民选择机制的关键在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应引导农民形成民主观念,加强责任权利意识,提升农民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做好政府与农民之前的纽带与润滑剂。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中间人,要充分发挥连接和纽带作用,切实推进政府农业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H enry E tzkowitz. A T 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 IndustryGovernment[M]. Ed. (with Vial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2010.
[2] 邓瑶,农业公共服务的三螺旋模型——政府、产业与农民合作组织互动关系分析[J].农村经济,2010(4):86- 89.
[3] 刘会柏.美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特点、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2014(23):235- 237.
[4] [美]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不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上海: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 付伟,张绍波,王玉花.地方高校在加快农村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5):134- 135
[6] 刘会柏,闫桂芬.美国农村公共服务:运作与借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8):80- 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