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慈溪融入湾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范文 | 陈迪+叶建青 摘要:加快融入杭州湾区经济,有助于环杭州湾地区的联动发展,是慈溪市委市政府主动有为,科学谋划,主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准确把握湾区经济内涵特征和演变规律,对于加快发展世界一流湾区经济,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慈溪 湾区经济 创新经济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F061.5 文献标识码:A 湾区经济是浙江省目前积极谋划布局的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已经写入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是省政府在2016年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的五大湾区之一[1]。杭州湾区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慈溪处于湾区南部核心区块,应抓住机遇,抓紧研究、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融入杭州湾区经济发展。 1 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湾区经济就是湾区所孕育的诸港口城市以湾区形成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形体,通过整合湾区地理位置相应的经济价值以及其丰富的生物、海洋资源而产生的经济效应[2]。它是一种区域经济形态,是港口城市“拥湾发展”、“向湾集聚”的相结合聚变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 1.1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 纵览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著名八大湾区,可以看出同其他地理区域相比,湾区透过较强的产业带动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在吸纳资源和财富集聚的效率上更具有优势[2]。其重要特征是:高度开放性、创新引领性、宜居宜业性、高度集聚性和区域协同性;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3-8]湾区城市发展更多体现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共享,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形成相互依赖的产业链、协作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现今世界经济态势来看,湾区所处的大都市,多数是经济体量世界级的“龙头”都市;在入海口集中了全球60%的经济总量,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集中了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港口城市在排名前50名的特大城市中占到90%以上[8]。 1.2湾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透析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可得出如下启示: 要发展湾区经济,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领跑者,就必须做到如下四点。 一是发展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制造业是发展的根本之根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来的正面效应,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的高效性、要素市场配置的公用性、产业连锁的敏捷性、信息汇流的通畅性,这些都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要素。 二是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是多极发展,在经济核心区通常呈现“多极”状态,形成多层级的城市集群,湾区内部会呈现出“多圈、多核、叠合、共生”的新形态,有利于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3] 三是拥有完善的经济交通网络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一个成型的经济区域是靠完善的市场网络、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这三层网络来支撑的,使得湾区的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产生“放大效应”。[2] 四是拥有一大批科研与教育机构、创新性国际化领军人才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八大湾区的发展来看,湾区内部集聚了大量的科研和教育机构,拥有各种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企业的科研主体突出,高精尖人才集聚特征突出。由此可见,湾区存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科研与教育机构和创新性人才的集聚。[3, 6, 9, 10] 2 慈溪发展湾区经济的可行性 作为浙江沿海的重要区域,慈溪北靠杭州湾,要不要谋划湾区经济,推进“湾区联动”,形成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这关系到慈溪能否在新起点上抢抓新机遇,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融合共生;能否在浙江全省战略格局中提升地位,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第一,具有港口区位优势。宁波港是吞吐量在世界上居于第四的港口,这是杭州湾区是发展湾区经济的天然禀赋。英国《劳氏日报》近日公布的2016年世界集装箱港口100强榜单,宁波舟山港以2062万标箱(国际标准箱单位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吞吐量排名第四。慈溪进出口总额的88%都在宁波港,在成本上,宁波舟山港的优势遭遇比境外港口更低;在航線与水深条件上,宁波舟山港比“长三角”其他港口的优势在于航线更加密集,拥有深水港,可以容纳大型船只装载,这对慈溪发展湾区经济有利。从北而来,沿着钱塘江的杭州湾有上海临港新城、海宁连杭经济区、嘉兴港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而慈溪恰恰处在杭州湾喇叭口的凸起部位,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具有湾区腹地优势。杭州湾区内拥有开阔的长三角平原构成湾区腹地,沿海产业带陆域总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4%。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485亿元,占全省的70.4%,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湾区腹地的良好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平台为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慈溪虽然通过围垦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土地资源存量有限,围垦接近饱和,对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的需求较大,发展这些行业也是题中之意。 第三,具有便捷的网络化交通。慈溪未来几年围绕“1、20、30”交通出行目标,通过构建东西、南北和沿海疏港三轴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杭州湾跨海铁路、杭甬高速铁路、宁波轻轨三号线、沿海杭甬高速复线、城区高速连接线(绕城高速)等相继建成,慈溪将逐步形成跨区域的快速立体交通网络,大大缩短慈溪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密切联系,构筑起湾区经济发展的交通大动脉。 第四,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慈溪民营制造业及其产业体系发达,基础雄厚,涌现了一大批极具活力的“小而精”的“隐形冠军”。产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高,创新能力强。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慈溪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5.96亿元,增长4.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7.78亿元强,比上年增长达12.4%,投资实绩连续五年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杭州湾新区已经出现推动新区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其大力发展的智能电气、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三大新兴产业之和已经占到其工业经济总量的25%强,特别是着重打造的以大众、吉利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实现年产值约400亿元。 第五,具有持久的创新活力。慈溪富有改革創新的传统。当前,全市民间创业氛围浓厚,中小微企业有30余万家。民间资本充足,具有活跃的创投体系,金融创新制度完善。2016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3367项,其中发明专利3186项目,比上年增长62.4%;获授权专利7599项,其中发明专利672项,比上年增长4.3%。全市从网上技术市场引进的技术成果成交额位居宁波市各县(市、区)首位,金额超过8亿元。慈溪创新型经济初现端倪,新的增长动力正逐渐形成。 3 结束语 随着湾区经济战略的实施,慈溪在环杭州湾城市群中的地位也将发生一定变化。发展湾区经济,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慈溪不可能是湾区经济的核心,无法承担辐射职能,慈溪必须考虑如何利用溢出效应,采取跟随战略和融入战略,同过提升制造和研发能力,承担更多大都市分工,从而成为湾区港都城市中的重要节点。我们唯有不断朝着提升更高的战略地位、更多的政策资源、实现更强的要素聚集,最终实现城市能级提升,实现超越式发展。在省内五个湾区经济中,成为环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J].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6(12): 91- 94. [2] 卢昌彩.建设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思考[J].决策咨询,2017(1): 35- 40. [3] 李幼林,刘思弘.“湾区经济”模式的另一种启示[J].浦东开发,2017(6): 41- 43. [4] 刘韶晖.对广州市荔湾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探求,2006(6): 61- 62. [5] 俞少奇.国内外发展湾区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6(6): 42-45. [6] 刘艳霞.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4(3): 155-163. [7] 许勤.加快发展湾区经济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J].人民论坛,2015(6): 11- 13. [8] 宁波杭州湾新区:将成为全球湾区经济的后起之秀[J].宁波通讯,2015(4): 80- 81. [9] 张锐.世界湾区经济的建设经验与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7(5): 31-34. [10] 伍凤兰,陶一桃,申勇.湾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国际案例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3):31- 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