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 |
范文 | 高峰青 摘要:在现阶段的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中,产学研协同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思路。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协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创新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化管理,适应现阶段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探究的一方面問题和内容。本文就对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 产学研协同创新 项目化管理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现阶段高校办学活动的开展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发展重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本身涉及了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配合,如何更好地推进各个机构进行紧密合作,这也是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发展落实的一个重点。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思路和特点,利用项目任务来对于战略发展需求进行实践,更好地构建出一条以项目为基础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对协同创新的目标进行实现,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聚集,解决既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 1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1.1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从思想认知的角度来说,高校本身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身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正确地从一个更加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相关创新需求,仅仅考虑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资源共享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情况,而没有对于实际办学的学科特征进行考虑。很多高校内部教师在参与相关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合作意识,对于协同创新难以给予良好的支持和配合,缺乏足够的资源整合与应用能力。另外,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市场理念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展开科研工作。 1.2 组织模式方面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的产学研管理来说,整体的组织模式还较为分散,没有采取更加统筹化的管理方式,相关协同单位自身的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很多协调措施都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关于产学研组织结构来说,不同参与者自身的特长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对于项目本身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适应当前具体项目的需求,这是组织模式方面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3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整体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前管理效率不足的问题。在具体协同中,人员的配置不能完全地对于实际项目任务的需求进行满足,并且一些具体的资源共享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高校内部对于科研资源的开放程度有限,同时对外科研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当前的管理机制制约了人才优势的发挥,导致了很多创新发展目标难以得到有效推进和实现。在实际协同中,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够科学,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 2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构建思路 2.1思想意识上明确 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应该准确地做好定位,正确地看待自身在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所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地完善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只有明确了思想认识,后续的协同创新思路才会更加清晰,才能更好地符合实际工作的开展需求。从项目化管理的角度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身应该对于具体的任务和需求进行明确,同时采取集中化管理和分散化实施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灵活地对于当前的组织内容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创新,构建出符合当前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与供给模式。只有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为协同创新给予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这样协同创新的开展才能具备更强的实施效果,同时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给予支持。 2.2组织模式上优化 对于组织模式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身应该对以往的组织形式进行调整,突破以往组织形式中存在的各类界限,提升整个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进而对于具体的协同创新需求进行适应。在优化调整组织模式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于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对于实际创新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从项目化管理机制的角度来说,其组织结构的创新上,也要将高校和科研院的相关任务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并且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平等自愿的基本原则,构建新型协同创新组织。 为了提升整个协同创新组织运行能力,也要对相关社会力量进行吸收,并且发挥其辅助参与的重要意义,实现对资源的互补利用。提升整体协同创新的覆盖效果,并且支持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产业转型,这样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效果和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从协同创新组织运行模式的角度来说,也应该考虑到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内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对于实际高校内部管理的自主权利进行明确,为资源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帮助。 2.3运行机制上完善 从运行机制上的角度来说,基于项目化管理的产权人协同创新模式本身应该全面地围绕任务需求为基本导向,构建一个统一化管理决策的实体,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妥善的处理,提升对目标任务的执行效果,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与利用。 2.3.1优化资源配置 从项目化管理的角度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本身对于以往单一化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改进,同时融入了更加集中化的科研合作方式,将项目合作作为新的创新合作模式和方法。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具体需求,应该构建一支专业的创新队伍,结合重大项目、国家急需和企业市场需求等不同项目的特点,对于项目任务进行分类,做好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整合与应用,结合不同的任务做好相应的分配。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该对于不同任务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合理的探究,同时结合任务的特点,对研究岗位进行设置,并且组建项目团队。在协同创新中,结合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团队化管理决策体系,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展开相关管理活动,明确管理负责人,配备相应的顾问和研究人员。人员队伍的引进和选择上,也可以从社会进行自主招聘提升团队成员配置的灵活性。 2.3.2重视资源整合 以往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资源方面的共享存在一定的壁垒,这也是以往导致影响协同创新工作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对于资源整合机制进行更好的完善,同时基于项目化的管理需求,采取统筹规划和分类管理的方式,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相应的保障。结合项目任务的具体需求,采取中心统一调度的方式,结合不同的任务类型,给予调用相应的资源方面作为支持。 2.3.3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 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中的关键性资源,科研信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广泛性特点。科研信息的内容广泛,可以涉及与科研学科有关的各类信息,其中包括历史状态与目前的实际动态,而且包括行业内的关键信息。 时效性特点。在进行科研管理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相关的科研信息,方便在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防止出现因信息获取不及时或获取无效的信息为科研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针对性特点。根据科研管理的课题进行与其相关资料与信息的收集,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统计与分析,能够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在课题的研究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先进性特点。在对科研信息进行处理时,必须保证能够把握信息的动向,并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保证科研信息的应用具有足够的先进性。想要对科研信息尽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必须建立好动态与静态的双重视角。从动态的视角看待科研信息,就是需要通过信息化的动态视角来对科研信息产生结构与技术方面的认识,而从静态的视角看待科研信息,则需要通过信息的静态视角对科研信息产生信息与特点方面的认识。 信息能够反映出一项事物的状态、实现过程以及过程中包含的所有与其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通过信息真实地反映出来,不会被观察者约束,并且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造成信息的改变,只能反映出唯一的真实结果。科研信息能够准确地反应科研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科研管理工作中获得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 3 结束语 總的来说,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身,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机制不够完善和组织较为分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具体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出和利用项目化管理的思路,利用项目作为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线,让发展目标与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开展深度。对于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来说,高校本身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围绕高校的实际特点,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当前创新型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异,魏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6):168- 169. [2] 阚大学,吕连菊.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西省的情况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56- 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