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新平台 |
范文 | 《管理观察》编辑部:上海社科院国际丝路学院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呢? 周一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丝路学院作为上海社科院国家25个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的直属机构,将致力为实现“五通”和“五路”建设搭建一个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谋共享可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公共平台,组织有关丝路精神、全球治理、世界方案、中国贡献等研究;从事“一带一路”发展智库合作、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举办对焦“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国际研讨会和论坛等活动。为上海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市场主体“走出去”做出应有的贡献。国际丝路学院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把“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意义准确地传递出去。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对于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理解,所以我们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在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交流的过程中,把“一带一路”共商共建的政策,自然传递出去。比如,刚刚巴基斯坦的一位朋友提出的问题,“一带一路”是不是只投向中国的战略国家,我的回答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计划,是中国所提倡世界各国都可以参与的,可以有“巴基斯坦一带一路”,也可以有“肯尼亚一带一路”规划,在这样一个理念下,我们没有刻意去选择战略性国家。 我们希望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不光是64个国家。这64个国家从历史意义角度看,是古丝绸之路的结点国家,但是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是21世紀的丝绸之路,我们不可能停留在历史的结点城市,但是为什么要从历史的结点城市开始呢?习主席曾经讲过,因为这些结点城市有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共同创造的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这种丝路精神。这种精神会慢慢成为所有国家共同的精神,所以我们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古时候郑和“七下西洋”并满载而归,他满载的不仅是物品,还有沿线国家的文明、文化、友谊,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那就是文明的建设需要开放的心胸,没有开放的心胸,也就没有民族的未来。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是一条向往陌生的海岸线的开放之路。这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正是基于这个意义。 本次会议的嘉宾大部分是来自其他国家经济、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界的高层,我们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证明政府部门是应该为企业服务的,希望他们可以把中国这个新理念带回本国。 第四个目标,希望他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服务企业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包括企业投资的一些特殊的政策。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培训,他们回国后可以实实在在地为本国的企业服务。同时也希望咱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政府部门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这样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此次会议最大的意义就是我们将建立起一个友谊的桥梁,并且在会议结束之后还会成立一个联盟,联盟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共享、安全的原则,这不仅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结点城市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还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友谊、合作、互助的桥梁。但这个桥梁不是纯粹的民间桥梁,所以我们叫它为“城市客厅”,这是一个需要政府支持运行的模式,这也是第一次由国家智库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衡量这个平台是否具有实际意义,那就是中国的企业是不是走出去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以后是不是比以前更安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不是改善了当地民生,如果做到了这几点,而且经济、社会、环境的效益都能够协调好,那么就可走持续发展道路。现在一些国家也想要建园区,那么希望他们反过来看,中国引进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后,我们为新加坡提供了哪些政策,给新加坡的投资商提供了哪些优惠政策,同时又给了苏州园区什么政策,包括优惠的土地政策,这些都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 《管理观察》编辑部:国际丝路学院将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周一平:弘扬和光大属于丝路沿线国家共同的“丝路精神”,也是国际丝路学院的重要使命。学院为国家打造一个服务“一带一路”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样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主要是对接“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平台目前国内还没有。同时国际丝路学院将为上海社科院对外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搭建新平台,保障上海社科院承担的国家级“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建设任务的重要任务。国际丝路学院还将研究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情况,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各国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以此促进长三角地区全面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中国城市、中国企业、中国产业走出去。 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各个国家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什么贡献。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抓手,第一,首先要把握联合国在每个国家“2030目标”的计划是什么,联合国专门机构和直属机构对落实“2030目标”的计划是什么。第二,我们要研究“一带一路”的国家投资项目、合作项目、园区建设,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包括对人文进步的效益,如果对此细化的话就是对联合国17个发展目标有什么量化的贡献。比如17个目标的第1个目标就是减少饥饿,减少每个国家饥饿的人口数。如果我们在蒙巴萨和内卢比这条高铁建成以后,已经给当地创造了38,000个工作岗位,这只是一个直接的产出,这些人为他们家庭所提供的生活的质量的提高意味着什么,这里面有多少人过去是属于饥饿状态的家庭,有多少是属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有多少是家里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的,有多少是没有使用清洁能源的,有多少是孩子上不了学的,有多少是得不到医疗救助的。我们现在提供了38,000个工作岗位,这对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改善,对于实现具体的目标有直接的贡献。高铁这个项目对国家实现“2030目标”有直接可量化的贡献,那么其他的项目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益。当个别的案例成为一个普遍的案例,那么我们中国在“一带一路”所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是否真的如有些西方国家所评论的,我们的建设具有破坏性,这是我们经济产能的过度输出,是我们实行了文化侵略,这样的评价是否站得住脚,就会一目了然。 另外,国际丝路学院将通过开展“一带一路”各类培训活动,努力建立一支国内外“一带一路”建设大军和一批领军人物,这次来的47位外国友人,已经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军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亲眼来看到我们中国的发展,亲身体验我们的经历,从我们的模式中可以学到更多。我们希望可以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五通”,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使其深入人心,加快建设,落到实处。国际丝路学院将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培训班,让各国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通过介紹中国模式和经验,分享成果,推动并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内城市和企业培训班,认真领会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探讨“一带一路”建设给城市发展、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带来的机会,促进长三角全面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紧密结合,促进中国城市、中国企业、中国产业走出去。同时国际丝路学院也开展了“一带一路”发展各种课题的研究,编辑出版各种报告,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建设峰会,向全球发布。国际丝路学院还将与“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内容建设紧密结合,研究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情况,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管理观察》编辑部:参会的嘉宾大多为中东欧国家的代表,为什么不多邀请一些发达国家的代表参会呢? 周一平:这次和产业合作交流会同时举办的研训班的性质属于援外性质,是商务部援外计划的一部分。援外计划只邀请发展中国家,而且每年有一千多个这样的培训班,有的是国家集中举办,有的是国家分散举办。这次培训的内容是“一带一路”宏观经济规划,所以来的都是经济部、财政部,还有银行的人员,还有一些是属于商会的,这是比较宏观的管理层,而且是中生代的,他们都是处级、局级,我们之所以给他们培训宏观经济规划,是因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牵扯到一些他们的宏观经济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想要建设项目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宏观的规划是没法实行的。这些国家的宏观计划没有我国的系统性,加上他们国家体制的原因,有时首脑一换,政策就都变了,这样不利于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培训,分享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很多发展理念,我今天也提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这是开放的、可续的、包容的发展,这些理念在培训过程中向各国传递了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能保持GDP增速的因素。第一就是说明长期的规划很重要,第二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三就是具体的发展规划。比如我们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规划,这种大规模的区域经济规划在我们宏观规划里面起了什么作用。还有就是城乡发展的平衡,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解决的一些事情,要和他们分享。所以说“一带一路”不是仅仅帮他们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也教会他们怎么来管理自己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