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的认知与思考 |
范文 | 金华+李勇+曾毅+金晋![]() 摘要:随着反恐形势的严峻,城市轨道交通因整体环境封闭等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会造成严重伤亡,成为恐怖袭击对象。本文从反恐防范意识,反恐防范知识、反恐防范能力、建议和意见角度设计问卷,对公众的反恐安全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具备基本反恐知识,但反恐意识和反恐能力有待加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反恐安全认知 反恐防范 反恐意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规模之大是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中罕见的,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已有27个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运营速度高、节省出行时间、环保便捷等特点,已成为城市人群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安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轨道交通处于封闭空间中,人员密集、疏散困难,一旦受到破坏和袭击,具有全线性、连带性、局限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也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2005年伦敦地铁连环爆炸事件、2009年雅典地铁纵火事件、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2011年明斯克地铁爆炸事件等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对这些恐怖袭击事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公众的反恐意识、防范恐怖袭击的知识、应急逃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对恐怖袭击后的人员伤亡和自救情况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开展了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期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公众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的认知程度。 2 问卷的设计 在问卷编写前期,我们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进行调研,对地铁站常见的安全标志和反恐应急装备进行图像采集。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封闭式问题的结构,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让乘坐地铁的乘客能够为加强北京地铁安全反恐提出自己的建议。问卷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反恐防范意识、反恐防范知识、反恐防范能力、建议和意见。 基本信息部分(1-5题)。主要是为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出行目的,乘坐频率等内容,方便后期对特定人群的分析。 反恐防范意识(6、7、14题)。主要调查公众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中反恐安全意识。调查公众进入轨道交通后,对危险的警惕性和恐怖袭击的认识。编写的问题为对地铁安检的认识、地铁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处置无法认证的物品的方法。 反恐防范知识(8-11题)。城市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公众的安全知识和常识至关重要,危险时刻能够指导人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分析,发现当地铁中发生了爆炸恐怖袭击时,如果大范围乘客发生恐慌,争先恐后地向外挤,极易发生踩踏事件,造成严重的二次灾害。当事故发生在车厢时,应通过紧急报警装置与列车乘务员联系,应先用车厢紧急开门装置将车门打开,如果车停在站台的位置不当,还应该从里面将安全门打开,之后按照疏散指示灯和工作人员的疏导通过疏散通道到达安全区域。所以这部分的问题调查公众获得地铁反恐安全知识的途径、站厅内或列车上无人认领的物品的处置、对站内紧急设备的认知度、对安全疏导标示或警示标示的认知度。 反恐防范能力(12、13题)。主要调查在乘坐地铁时是否会查看地铁站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图、参加过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次数。 建议和意见(15、16题)。对于那些关注地铁反恐安全的乘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宝贵的建议。 3 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在北京地铁4号线的高米店南站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问卷调查。地铁高米店南站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处于兴华大街与金星西路的交汇处,是大兴新城重要的金融、司法、商业、文化中心,如图1所示。该站为地下车站,岛式站台设计,5个出入口。A出口有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B1和B2出口为一家大型商业中心,内有餐饮、影院、商场等,为人员密集区域。C出口是大兴邮政和居民住宅区。D出口为大兴检察院和大兴法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问卷发放与回收时间在15点到18点,地点在A、B、C口(D口关闭)。 3.1样本分布状况 对乘客基本信息的问卷调查包括5个部分,分别是性别、年龄、职业、出行目的和出行频率。我们对116份问卷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性别来看,参与本次调研的男性人数占比超过七成,明显多于女性被试对象。从年龄来看,被调研对象绝大部分在18岁到30岁之间,低于18岁和高于50岁的人相对较少。从职业分布来看,被调研对象主要是学生,占比接近四成,然而,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个体户私营业主、企业公司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人员的占比比较少。从出行目的来看,人们搭乘地铁出行的主要目的是通勤、购物和出游。从出行频率来看,周出行次数低于5次的人数最多,而周出行次数在5以上的人则相对较少。 3.2 反恐防范意识调查分析 采用单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满意度均分为3.87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分。反映出公眾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是持有肯定、认可的态度,即人们对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比较满意。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发生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均分为2.51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3分,表示人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在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方式的了解程度题目回答上,发现人们对曾经发生过的恐怖袭击事件的知晓程度较高。其中,人们对爆炸这类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最了解,知晓人数占比达到67.9%,其次是枪击、砍杀、化学武器、纵火这四类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知晓人数占比在30%以上,然而,对于劫持人质这类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知晓人数则相对较少,占比不足25%。 调查结果反映出乘客的安全满意度较高但是反恐意识不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不太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值得注意的时,绝大部分乘客都听说过爆炸、砍杀、枪击等恐怖袭击事件,但是人们认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不太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宣传,提升乘客的反恐意识。 3.3反恐防范知识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公众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知识的来源渠道主要是网络、电视和城市轨道交通内的宣传,选择人数占比全部在45%以上,而对于报纸杂志、专家、朋友这三种渠道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少。当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内存在无人认领物件时,41.4% 的乘客会通知工作人员,31.9%的人选择不理睬,18.1%的乘客选择拿走交给工作人员,8.6%的乘客选择打开看能不能找到失主。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内的紧急疏导设施的了解程度调查中,发现人们最了解的紧急设施是灭火器,超过八成被调研对象了解灭火器的位置、作用、用法。其次是紧急停车设备,选择人数56.90%;再次是紧急开门操作和火警按钮,选择人数均为47.70%。公眾对安全疏导标示或警示标示的知晓程度调查中,反映出公众对常见表示的认知程度很高,对危险品标识的认知程度在50%以上,对出口标示的认知达到95.7%。 3.4反恐防范能力调查分析 ![]() 调查了乘客是否会查看城市轨道交通站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图和参加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的次数。有33.6%的人会偶尔查看城市轨道交通站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图,而大部分站点或者每个站点都会查看城市轨道交通站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图的乘客人数累积占比达到31.9%。仅仅有7.8%的乘客没见过城市轨道交通站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图。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乘客没有参加过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占比达到55.2%,不足半数的乘客参加过消防演练或逃生教育,且参加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乘客不足3%。面对城市轨道交通逃生教育的不普及,应该加强对乘客的逃生教育。 3.5公众建议和意见 在对乘客进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防恐安全性建议的调查中发现,乘客最迫切的建议是执行严格的出入口安检标准,选择人数占比达到53.6%。此外,对于媒体或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广播宣传教育、齐全的防爆安检设备、工作人员的严格监督、社会组织的反恐知识学习这几个方面人们也是比较支持的,选择人数占比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自己平时主动学习的反恐知识储备这一看法,选择人数则相对较少,不足25%。乘客最希望提升进出口的安检标准,尽管严格的进出口安检标准必然会对同行速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乘客仍然认为加强进出口安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乘客对媒体宣传、城市轨道交通宣传的安全知识也表示支持和认同,并且他们也希望参加社会组织的反恐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自己会主动学习反恐知识的乘客则相对较少,这与他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不太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有关。 3.6 公众基本信息与反恐意识的相关性分析 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的乘客在反恐意识上的差异和职业差异,发现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表面不同性别的乘客在反恐意识上完全不存在差异,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即无论什么职业,都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不太可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选择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乘客年龄、乘客出行频率与反恐意识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反恐意识与年龄、出行频率没有任何相关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人群日常生活出行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公众的反恐安全认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的反恐防范意识,反恐知识获取途径、反恐防范能力等。期望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兰立宏.铁路反恐怖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5):37- 41. [2] 张正伟.布鲁塞尔恐袭事件对我国地铁反恐的警示[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6(6):28- 32. [3] 陈文彪.城市地铁反恐应急处置对策研究[J].公安教育,2016(9):33- 36. [4] 陈琳.地铁反恐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研究[J].法制博览,2016(10):29- 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