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脱贫攻坚实践创新研究 |
范文 | 李蔚 摘要:贫困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按现行贫困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03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7399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3.1%,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关键期,如何聚焦各方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成为当前和未来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主攻方向。本文深刻阐述我国脱贫攻坚实践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脱贫攻坚实践创新的对策建议,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 方略 贫困问题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关键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关键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全面提升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寻求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源头,认识深度扶贫工作任务的紧迫性,针对致贫原因寻求科学的解困途径,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1.1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持续大幅减少 1978—2017年,按现行贫困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7039万人减少到3046万人,改革开放40年累计减少73993万人,年均减幅7.95%;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3.1%,改革开放40年来累计下降94.4%,年平下降2.42%。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我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减贫效果尤其显著、贡献巨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减少6853万人,年均减幅高达25.52%,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年均减幅的3.21倍;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下降7.1%,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其中,2017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分别为300万人、1112万人、1634万人,分别较上年末减少190万人、482万人、617万人,分别下降38.78%、30.24%、27.41%。同时,湖南湘西十八洞人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全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即2016年末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56.76%降至零。“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模式”为我国深度贫困村实现全面脱贫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脱贫方案,也是湖南少数民族聚集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1.2贫困地区居民收支持续稳定增长 1978—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4元增加到13432元,改革开放40年来年均增幅12.5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732元增加到2017年的9377元,增加4645元,年均增幅14.66%,比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1.15%还要高出3.51%。其中,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1%,比上年快0.7%,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出1.8%,占到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9.81%,比2012年提高7.7%,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湖南湘西十八洞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4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10180元,年均增幅47%左右,是同期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平均水平的3.2倍。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17年的10955元,改革开放40年来年均增幅11.8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5091元增加到2016年的7331元,年均增幅9.54%。其中,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1%,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出0.3%,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1.3全球减贫工作中国贡献卓越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成功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促进世界贫困人口数量大规模下降,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出中国智慧。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减贫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2015年,东亚地区实现了全球各个地区减贫幅度贡献之最,极端贫困率从61%下降到4%。同时,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极端贫困率从47%下降到14%,下降幅度高达69%,如果剔除我国减贫因素后其极端贫困率从41%下降到18%,下降幅度是57%。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扶贫氛围,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大格局。二是探索出减贫国际合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战略思想,中国的减贫实践向传统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挑战,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探索答案。三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中国减贫模式。中国的减贫模式不可以复制,但是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2 我国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2.1贫困地区贫困程度较深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关键期。当前和今后时期内,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都将聚焦在深度贫困地区。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在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等地区,全部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二是深度贫困县,主要是全国最困难的189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且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三是深度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其中大部分村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逐年持续大幅减少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依然较深。2012-2017年,我国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呈先降后连续四年持续上升态势,分别为31.53%、31.06%、31.42%、32.52%、32.55%、33.81%;贫困发生率占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比重呈上下起伏且2017年大幅提升,分别为203.92%、201.18%、204.17%、212.28%、208.89%、333.23%。 2.2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成果喜人,减贫效果显著,对人类贡献巨大,但在全面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我国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占比较高,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6年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高达44%,比2015年的42%增加了2%。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县人口中因病致贫、患慢性病、患大病、因残致贫占比高达80%以上。我国农村获得救助人员规模较大,2017年末全国农村低保对象高达4045.2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66.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81万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占其总人数的54%。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县人口中的低保、五保贫困户占比高达近60%。同时由于贫困地区民众的思维意识、经济投入、生产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创收模式難以有效实施,传统扶贫模式中的扶贫项目难以在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展开,贫困地区民众往往会陷入到“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模式中。 2.3脱贫攻坚中精准度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但在脱贫攻坚上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审计署2017年第6号公告(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2018年第46号公告(145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等发现:一是扶贫对象识别欠精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共剔除识别不精准人口929万人,补录新识别贫困人口807万人;105个县的11.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商品房等未及时退出。二是资金使用欠精准。32个市县违规将5.47亿元扶贫资金用于市政建设、景观建设、弥补经费支出等非扶贫领域;37个县把10.92亿元投向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但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三是政策落实欠精准。43个市县由于教育、卫生、扶贫等部门工作不够衔接、数据共享不充分等原因,导致30.4万贫困人口(户)未享受教育、健康扶贫政策;96个地区建档立卡数据不够完整、准确,50多万贫困户(人)未按规定享受助学金、危房改造等补贴2.86亿元。四是脱贫成效欠精准。30个地区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或未按规范验收,将“两不愁、三保障”未落实的8万多贫困人口认定为脱贫;13个市县对脱贫标准把握不准,1.97万名贫困人口在住房、医疗、安全饮水无保障的情况下被确定为脱贫;2个县脱贫数字造假,虚增贫困村收入虚假脱贫,或随意调整脱贫人数,涉及20个村、2343名贫困人口。五是扶贫资金管理欠精准。2018年第46号公告显示,共查出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金额39.75亿元;2017年第6号公告显示,共查出违纪违规、闲置浪费等问题金额26.65亿元,两者比较增加13.1亿元,增长49.16%。 2.4脱贫攻坚缺乏长效机制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由于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的设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化现象,急功近利的工作思想导致其没有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性社会治理体系的框架建设,也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工作机制,制约着深度贫困地区自身经济增长能力的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考虑到自身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在脱贫攻坚上“大包大揽”,一味地给政府加码,不仅使地方政府财政深陷困境,更是忽略了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子女的自主能动性。《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许多贫困县医保基金突破了警戒线,“兜底”吃力,有的需要靠上级政府调剂才得以收支平衡。如2017年有的贫困县为更大力度实现对贫困患者的救助,克服地方困难力争达到国家90%的要求甚至还要高一些,提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年自付部分不超出3000元或5000元的规定;还有的地方制定了全兜底的免费医疗政策,甚至个别贫困县的兜底政策“关怀过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启动了“住院补贴制度”,导致贫困患者“赖床”不走,小病大治住院不花钱反“赚钱”。 3 我国脱贫攻坚创新的建议 3.1筑牢基层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靠党的领导,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领导的核心,是政策落实的指导人,是精准扶贫路上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必须突出政治功能,找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发力点,聚焦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以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作用。十八洞村等地的精准扶贫成功的典型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在脱贫攻坚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作用,只有他们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引领广大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如期脱贫。三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让党员干部都成为精准扶贫的领路人,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效果,从而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3.2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目标 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目标已非常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所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准发力,聚焦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要如期脱贫,关键要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二要坚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四个转变”回头看、继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六个精准”要求、深入推进“十项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脱贫的支柱产业及综合发展目标。三要重点完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信息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态,积极开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为脱贫政策及项目的落实奠定基础,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四要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拓展电商扶贫“互联网+旅游+农特产品”模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培育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3.3聚焦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是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一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起来,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大深度贫困地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必须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涉农资金整合、惠民项目、政府转移支付、金融保险投入、资本市场、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特别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东西协作范围内使用,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支持合力。二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调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彻底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等惰性思想倾向,真正实现困贫人口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三要集中力量打好辖区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增强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新动能。四要瞄准深度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在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等对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的同时,改进帮扶方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全面激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3.4聚焦脱贫攻坚返贫保障机制 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关键期,越是在这关键期越要压实责任、注重实效,保障脱贫攻坚成果,配套各项返贫机制。一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自身可用财力连最基本的人员经费和机关运转都难以保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脱贫攻坚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努力提高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保障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二要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预警机制。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要发挥巡视、监察、审计、财政和社会舆论等作用,围绕重点领域,聚焦关键环节,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并将结果与下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挂钩,实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三要完善贫困地区扶贫干部激励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人,要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这场仗,就要派好最能打硬仗的人,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把脱贫攻坚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及奖惩精准挂钩,激发党政领導和一线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确保真扶贫、真脱贫。四要完善贫困地区督导问责机制。要深化政治巡视,将扶贫和脱贫攻坚纳入巡视监督重要内容,以精准监督助力脱贫攻坚;要用好第三方评估“利剑”,把严查、严惩各类假脱贫当成工作重点,对弄虚作假、被脱贫、搞数字脱贫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扶贫资金闲置、挪用、损失浪费、虚报冒领、贪污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脱贫攻坚领域“微腐败”。确保2012年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丽君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017- 10- 18. [3]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7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 张丽君,吴本健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5] 万丽君.习近平两会上关心过问的10件“小事”之一。湖南十八洞村:人均收入超万元12名大龄青年脱单[EB/OL].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8/0303/c417774-29845245.html. [6]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 t20180228_1585631.html. [7] 中国日报网,2017农村脱贫工作成绩亮眼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89万![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 s?id=1591345003554667062𝔴=spi der&for;=pc [8] 王小林,张晓颖.迈向2030中国减贫与全球贫困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 2017. [9]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mca.gov.cn/article/sj/tjgb/. [11]潘跃.贫困残疾人帮扶咋精准[EB/ 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04293841499279838𝔴=spider&f; or=pc.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Z].2017年第6号(总第268号),2017- 6- 23. [13]胡泽君.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EB/OL].http://www. ce.cn/xwzx/gnsz/gdxw/201806/20/ t20180620_29480709.shtml.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45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Z].2018年第46号(总第340号),2018- 6- 20. [15]经济参考报.过度兜底一些贫困地区医保基金被花“秃噜”[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9 36281436527009𝔴=spider&for;=pc. [1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