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三峡库区教育扶贫的未来走向初探
范文 许倍慎 季江林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教育扶贫备受关注。但是,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2020年后中国将仍然存在教育贫困问题。湖北省秭归县作为三峡库区中的贫困县,基本上代表了库区的教育贫困现状。本文以秭归县为例,提出了三峡库区教育扶贫的未来走向,在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可以实行库区区域政策,创新贫困认定标准,制定突出库区特点的开发式库区教育扶贫政策、精准滴灌式库区教育扶贫政策等解决库区人民的教育困境,同时,构建库区一体化教育扶貧体系,解决教育扶贫的“真空地带”。
关键词:教育贫困 扶贫 精准扶贫 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强国的基础工程,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改革的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于教育扶贫的认识,不能只关注2020年这个时间点,而应该从当代社会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时代高度,充分看到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性存在的困境,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扶贫事业的改革和未来发展。三峡库区作为教育扶贫中的硬骨头,需要结合库区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扶贫,让教育扶贫在提高人口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正所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三峡库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1 脱贫攻坚战下三峡库区教育的现状
1.1学校数量大幅度减少、教育成本提高
2009—2017年,秭归县中小学从96所减少到38所,短短几年时间里,减少了近60%,除了郭家坝镇保留了5所小学,其他乡镇只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以杨林镇为例,从6所减少到1所,年均减少率为17%,且“撤点并校”主要集中在2012年,到2013年7月全镇就只剩下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其“撤点并校”的速度非常迅速、匆忙。
库区中小学数量的急剧减少,是2001年开始的大规模“撤点并校”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但是迅速而过度地“撤点并校”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难,这尤为加剧了贫困家庭的教育经费投入,导致学生就读成本增加,包括生活费、交通费、陪读费、生产劳动损失等间接费用。据初步统计,一名小学生每月上学需要花费约426元,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开支不小。
1.2招录师资队伍不稳定
随着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库区教师的招录也迎来了“春天”。由湖北省教育厅牵头,面向全国招录特岗教师、新机制教师,政策上对这些教师的待遇做了很大的调整:提高薪资待遇,服务期满参加人事考试有加分条件等,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些新招录的教师能持续促进库区教育发展。2018年6月,秭归县对特岗教师跟踪调查,发现新招聘的特岗教师为秭归教育扶贫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年均流失率大多在20%左右,见表1。
总体而言,年轻教师扎根库区勇气不足。虽然这几年库区中小学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依旧无法满足库区的师资需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库区交通和基本生活设施落后,即便工薪相同,很多教师也会选择去更发达的地区工作,导致库区教育人力资源失衡。
2 三峡库区教育贫困的原因
2.1库区经济发展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知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不仅能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获取收入并摆脱收入贫困的能力。”走访库区教育贫困人口家庭,发现教育贫困与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库区经济发展可圈可点,但由于库区地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部分地方农业实行自给自足,经济总量、人均量与全国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上长江水系和三峡大坝工程的开展,许多地方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减少等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库区贫困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比较低,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接受教育的机会被剥夺。同时,父母的经济地位较低,往往会转嫁给子女,使子女继续父母的贫困,乃至发展成恶性循环,贫困代际相传。
2.2制度和政策偏向是库区教育贫困的外因
《2011—2020年扶贫纲要》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量化的脱贫目标和工作内容。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如“补助寄宿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三免一补”等,大大减轻了库区贫困人口教育负担,在减贫脱贫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严重,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信息网络发达,教师接受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更多,导致人才向发达地区聚集。而人才作为最稀缺的资源,在库区呈现出单方向的流动,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为主的教师由库区流向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失使得库区教育质量的提升面临很大的挑战。再者,库区的移民政策也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移民使库区人口锐减,从而减少了对库区教育的投入。
3 三峡库区教育扶贫未来走向的政策取向
现在我国处于扶贫工作的决胜期,很快将迎来2020年,基本摘掉贫困帽子。教育扶贫工作不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要着眼于未来走向。三峡库区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性整体性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属于条件制约性贫困。因此,扶贫需要有长远的考虑,教育脱贫政策要采取短期和长期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关注教育脱贫质量和脱贫的可持续性,进一步优化库区教育扶贫政策。结合库区特点合理制定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扶贫政策,才能使库区教育贫困得到解决,也使库区得到发展。
3.1创新库区教育扶贫对象认定标准
库区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创新教育扶贫对象认定标准:一是可以考虑以人的基本需求或者最低生活需要来确定库区贫困标准,并根据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升高而随时调整贫困标准。二是在现有的数据库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教育信息系统,构建库区教育扶贫分析模型;三是依据库区特质,扶贫对象更为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四是因库区特殊性而制定方案,因人而异,一生一策,实施一对一精准性、可持续性扶贫。
3.2开发式教育扶贫政策提升库区一般贫困人口向上流动
库区教育扶贫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需要开发式教育扶贫政策,引领多方助力,提升库区一般贫困人口向上流动:一是教育扶贫政策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施教育扶贫,例如已投入使用的秭归县驻港部队希望小学,就是由駐香港部队官兵捐资建设而成。二是健康扶贫政策方面,建立库区贫困学生健康扶贫政策机制,并制定定期健康检查机制,让这些贫困学生有一个好身体去学习。三是产业扶贫政策方面,针对库区特殊生态环境建立相对应的产业扶贫政策,创造财富,改善库区经济水平。四是金融扶贫政策方面,为库区贫困学生家庭量身定做特色优势农产品、意外伤害、教育等系列扶贫产品,激活内生金融动力。
3.3精准滴灌式教育扶贫政策,解决库区特殊类型教育贫困
现有的库区教育扶贫对象中,有一群特殊类型的贫困家庭,他们或是劳动能力低下,或是不具备劳动能力,采取一般库区扶贫政策的效果将很不理想。因此,缓解教育贫困的措施应该是有针对性、精准滴灌式的援助政策:一是关注库区儿童早期发展,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改进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儿童的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二是建立完善的库区特殊教育体系,帮助库区特殊儿童找到自己可以发展的方向,未来可以自力更生。
3.4库区一体化教育扶贫体系解决库区存在的“真空地带”
传统的教育扶贫政策多分为“二元”模式,这使得一批从库区流动到其他地区的人群处于“真空地带”,既没有享受流动地教育扶贫政策又没有享受库区教育扶贫政策。因此,要打破这种“二元”扶贫模式,建立库区一体化的教育扶贫模式,让库区学生到哪里都能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解决库区教育扶贫中的“真空地带”缺失问题。
3.5构建库区全方位的教育扶贫体系
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是一个逐渐递进的长期过程,也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综合教育工程。因此,必须在库区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扶贫体系:一是库区基础教育要均衡发展、精准改造,缩小其教育差异;二是库区职业教育重在抓库区特色、迎市场、精准就业;三是高等教育向库区适当倾斜,让更多库区贫困学生能够走进全国的高校,享受教育的公平。全方位提升库区人力资本素质,遏制贫困代际传递。
4 结束语
当前是教育扶贫的攻坚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这使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库区、少数民族地区、林区等特殊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硬骨头,本文以三峡库区中的秭归县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库区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库区教育贫困未来的走向对策建议:一是创新库区教育扶贫对象认定标准;二是库区开发式教育扶贫;三是库区精准滴灌式教育扶贫;四是建立库区一体化教育扶贫体系;五是构建库区全方位的教育扶贫体系。
参考文献:
[1] 司树杰,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8.
[3]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人民网,2017- 10- 18.
[4] 吴霓,王学男.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政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3):76- 78.
[5] 汪三贵,曾小溪.后2020贫困问题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2):7- 13,8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