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养老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范文 李文君
摘要:本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采用SWOT分析了新时代养老模式的利弊,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的科技水平对养老需求提出了完善对策,将“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理念”融入到养老模式中,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养老现状 养老模式 互联网+ 智能制造 共享理念
中图分类号: D669.6;R 197.1 文献标识码:A
“百善孝为先”“积谷防寒,养儿防老”的古训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是老人的向往,“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不少子女陷入“事业人士”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如何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关系到我国上亿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1 我国新时代养老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的政治承诺,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深入思考。目前我国养老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归纳出五个主要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现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见图1。
1.1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国总人数为13827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所占比例为10.85%,比2007年8.05%增加了2.8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由2007年的11.1%增加到了15%,增加了3.9个百分点,增长趋势(见图2),因此,近十年来,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呈现增加趋势,势必导致新时代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1.2出生率下降
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1.5至1.6,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家庭人口规模数平均3.1个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0.86人。生育水平的下降,生育欲望的不强烈,家庭的小型化,导致了新时代养老问题十分窘迫。
1.3“未富先老”矛盾凸显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社会现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数据,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是为1974美元,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是为38822美元,200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时为35782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49美元,2010年步入老龄社会时的数据为4434美元,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用“未富先老”来形容,导致了新时代的养老压力剧增。
1.4“未备先老”现象凸显
近年来,党中央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老龄政策频繁出台但效果迟缓。2017年3月,全国老龄办的“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养老机构76%集中于城市,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人群,87%的民办养老机构只为完全自理的老人服务,10%可以提供护理康复等医疗服务,仅有3%左右的机构有临终关怀。除此之外,养老院一床难求,老年大学人满为患,供不应求,专业人员护理远远达不到老年人所需,由此可见,“未备先老”已成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1.5老无所养愈演愈烈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步入新时代,我国50后将整体进入60-70岁的老年阶段。40多年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今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空巢老人居多,情感孤寂,有子女,却无人承欢膝下;有心事,却无人倾诉;生病住院,缺少护理照顾。对于失独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贫困家庭的老人,养老更是面临诸多困难。农村高龄独居、生活无保障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是导致养老面临风险和挑战的根本原因,生育水平的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无所养”导致了新时代养老问题愈演愈烈……多年来,不少学者在养老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我国也不断出台养老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但如何才能做到“六个老有”,让老人颐养天年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研究新时代养老模式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
2 新时代养老模式利弊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上海“9037”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主流模式,走居家养老为主、“集中养老”为辅之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并且中国老年人较多,长寿却健康,需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采用SWOT对新时代养老模式进行利弊分析,(見表1)。面对不同的老年群体,面对养老问题,笔者认为,要着力关注高龄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留守老人、无人赡养或经济收入低的老人,不断改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养老经验,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志愿者多方力量,补其发展短板,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养老模式,见表1。
3 新时代养老模式对策的完善
为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笔者认为,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将“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理念”等新时代特征融入到不同的养老模式中。
3.1“互联网+”新时代的养老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网络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传统观念较强城市的“空巢老人”、农村的“留守老人”,其子女不在身边或无能力赡养的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的智能服务平台,维护老人的身心健康,满足老人的需求,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为居家老人配备家庭医生,实行联点责任制,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费用可由国家、政府、社会、家庭共同承担。“互联网+”新时代的养老模式适用于传统观念较强、生活能够自理、生活收入有一定的保障的人群,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式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中均可引入“互联网+”的养老模式。
3.2智能制造时代的养老模式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来了一轮高速发展期,工厂里高效的机器人、地上的无人驾驶车、天上的无人驾驶飞机……都是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这个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人将引领“中国制造2025”。根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2016年10月9日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他们最需要医养结合服務,但目前医养结合机构覆盖率低,收费成本较高,专业化人员不足。可以将智能机器人介入到医养结合机构,辅助老人做康复治疗、实现情感陪伴,满足精神慰藉,对老人进行安全监护和生活照料,辅助老人随时随地能与家人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老人利用机器人还能够进行学习,满足老人的求知欲望,目前,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机器人的投入力度,提高制造水平,降低制造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智能机器人。
3.3共享时代的养老模式
随着共享时代的到来,在“共享经济”催生了共享交通工具、共享产权住房等共享产物,将共享理念融入到养老模式中,老年人不仅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还可为养老行业注入发展动力。据2016年7月11日,《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布》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6.2万个,各类养老床位627.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298.1万张,仅两成多的养老机构中具有医疗服务。对“一床难求”、养老设施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可引进共享发展理念。可将二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结合起来,转型成为医养结合机构;将闲置的度假村、废弃厂房等大型用地进行改造,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PPP等模式收购、整合、改造,用于建设“集中养老院”,实现资源共享,解决资源短缺难题。同时还可以组织有知识有能力的老人提供健康知识讲座、创新创业和经验分享论坛,政策实践数据调查反馈等,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针对新时代养老模式的多种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概括,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总和生育水平较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无所养是导致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的主要原因,对居家养老、集中式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了SWOT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的科技水平对养老需求进行了对策完善,提出了将“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共享理念”新时代特征融入到各种养老模式中,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养老需求。
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国家应托底保证贫困家庭老人、孤寡或遭遗弃老人、失独家庭老人、独生子女421型家庭老人需求。同时,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成功的养老实践经验,充分整合社会、志愿者组织、家庭的多方力量,融入新时代的特点,逐渐补齐各种养老模式的短板并发挥其优势,建设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养老模式,以期满足全体老人的养老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政府养老政策红利、新时代经济发展红利和国家安全红利。
参考文献:
[1] 环球网.中国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建议[EB/OL].http://china. huanqiu. com/hot/2015- 08/7368425. html,2015- 8- 28.
[2] 姜忠序.探讨中国养老模式[J].全国第四届科学养生研讨会论文集,2017(07):63- 65.
[3] 王思北.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4063万,占老年人口近两成[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 /10/09/c1119682514. htm,2016- 10- 9.
[4] 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2- 47.
[4] 贺莎莎,孙建娥.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综述[J].2017(11):7- 14.
[5] 宋健.“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与养老风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99- 102.
[6] 陈洪涛.当代中国养老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J].社会福利,2017(9):1- 6.
[7] 陆杰华,张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探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7(11):8- 14.
[8] 王彦军,张佳睿.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的经验及启示[J].人口学刊,2015(5):76- 8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