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比较研究 |
范文 | 李 明 霍云福 刘 冰 摘要:关于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有两个重要问题: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将一些物流业务外包;当企业决定将自己的一些物流业务外包后,如何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物流外包模式。文章概述了这两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的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方案。 关键词:物流模式;物流外包;交易费用;AHP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issues on logistics mode decision-making in enterprises: first, the enterprises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they should outsource their some logistics business or not based on their own coditions; second, when they have made a decision that they should outsource their logistics business, how to select a suitable outsourcing mod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esented a comprehensive decision-making method on logistics oursourcing mode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logistics mode; logistics outsourcing; transaction cost; AHP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以工业企业为视角,深入系统地研究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管理与绩效评价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物流外包;决定物流外包后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物流外包模式。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物流外包 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对以上两个基本问题,仍然有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 1物流外包决策的定性分析回顾 1.1一般性的外包决策模型 Ulli Arnold[1]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一个外包决策的一般性模型,指出外包决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如果服务具有较高的专用性,通常交流和协商的市场交易成本很高。从经济上考虑,外包不是很好的选择。 (2)如果资产的专用性很低,但是它们对于企业的生存能力具有很关键的意义,则不应该选择外包。 (3)对企业竞争力没有贡献的活动是典型的外包对象。随着贡献的程度,逐步从外部外包到内部外包,再到自营。 把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核心能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两者相互补充,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辅助进行外包决策。 1.2关于物流外包的决策模型 传统上,物流外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备,有技术就选择自营,以便于控制。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物流能力,就选择外包。并没有严格的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物流系统之间的关系,物流的总成本和顾客的服务水平更是放在其次。 Ballow(1999)[2]注意到了传统物流外包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的决策模型,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的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物流外包;若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较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若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企业物流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Ballow决策的最大特点,但是这个决策标准有一个缺陷,即没有考虑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James Brian Quinn和Frederieko.Hilmer[3]首先将核心能力概念引入外包决策过程,并提出了判断一项业务是否属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7个标准。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战略考虑的决策框架。 田宇和龚国华[3]在Ballo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成本评价,并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次为:物流子系统(或各项物流业务)的战略重要性、企业物流资源和能力、成本竞争力。在进行决策时,首先考虑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然后将企业物流业务按功能分类。当企业有能力进行物流自营时,还要考虑自营的物流成本有无竞争力,然后再决定是自营还是采用第三方物流。 黄群、陈晓剑[4] 认为:社会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水平也就成为客户关注要点,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因此有必要把物流服务竞争力引入决策模型。他们沿袭了田宇第三方决策的基本程序,只是考察完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后,没有贸然得出自营或外包结论。他们认为,成本有竞争力也不一定自营,还要考虑服务水平如何,自营物流服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服务比较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服务水平不具备竞争力,明智选择仍然是外包;除非服务水平也具有竞争力,才应该自营。 王淑云[5]也提出了基于交易费用、核心能力和战略重要性相集成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在这个模型下提出了企业物流外包必须弄清4个问题。并从成本的角度讨论了物流外包的效益和分析了外包的区域。 1.3物流外包定性分析的总结 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定性分析,虽然给企业一些总体上的指导,但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所列出的影响决策的因素不够全面;其次,在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否有该项物流能力和企业在该项物流功能上成本是否有竞争力等关键因素判断上,以上的研究并没有给出各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这给企业决策的可操作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2物流外包决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2.1以往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的张静波[6]构造了一个两阶段的物流决策评价模型,第一阶段是企业的物流能力分析,找出企业的物流缺口;第二阶段即物流外包的决策阶段,把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分为两类,战略因素(战略因素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和经济因素。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把两阶段各因素的指标具体化。最后,在各具体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最终确定企业的哪些物流活动应该外包。 李电生[7]等从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分析了企业物流外包的成因,并以此确定了物流外包的评价指标,不同之处在于,认为把成本作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评价指标是不妥的,因为成本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私人信息,很难准确得到,而报价是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因此把报价和与报价相关的因素作为必要的评价指标。另外为了避免物流提供商夸大自己的物流服务能力,从而给物流外包企业带来风险,把物流提供商的企业信誉也列为评价指标。除此之外,还有运输期限、运输可靠性、物流能力和资源状况共6个评价指标。然后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应用熵和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各物流服务商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优的物流服务商,并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结果。 许国兵[8]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为了便于讨论,他把企业的物流模式分为完全自营、企业间物流协作和物流外包。其中又将物流外包模式细分为分项物流外包、组合物流外包和完全物流外包三种模式。接着他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首先是企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的决策流程和决策准则,当企业决定将自己的部分物流业务外包时,在外包模式的选择上,建立了技术性指标、风险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三个指标体系,采用了集成灰色关联与TOPSIS决策方法优点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方法,在分项物流外包、组合物流外包、完全物流外包和企业间物流协作这4种模式之间作出选择。 谢天帅[9]针对企业物流外包能否提高外包企业经济效益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企业物流外包前后的利润水平,提出一个判别物流外包能否增加企业利润的准则。该准则表明,并非只要服务商成本低于外包企业,外包企业就能通过物流外包提高利润水平,而是存在一个阈值,该阈值由外包企业的生产、销售、自营物流成本等因素综合决定,只有将物流业务外包给成本低于该阈值的服务商,才能提高外包企业的利润水平。 2.2以往研究的不足 在张静波[6]的文章中,从企业是否存在物流外包的需求到企业应该将哪些物流业务外包,都给出了相应的决策因素和决策流程,但只是针对某一企业做出的,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李电生[7]则是把物流服务商的报价和信誉加入到评价服务商的指标当中,给出了一种新的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方法。谢天帅[9]通过建立模型研究,提出了影响企业物流外包的综合因素。许国兵[8]虽然将物流外包模式进行了详细分类,并且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方法,但却缺乏企业自身物流能力的分析。 3企业物流模式的综合决策方案 笔者在总结前面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这些成果在物流模式决策上的优点,弥补其中的一些不足,给出了下面一个综合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如图1),希望能给企业的物流模式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图1中,各种决策的指标解释如下: 3.1物流能力分析指标 3.1.1顾客导向指标 (1)关键顾客服务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识别核心顾客,为他们提供特殊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关键顾客满意度的能力。这些核心顾客是企业收益的主要贡献者。 (2)顾客需求响应率:主要反映的是当需求产生时,企业按照顾客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规格以及方式等向顾客交付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 (3)灵活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处理异常的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企业的物流能力直接关系到在始料不及的环境下如何妥善处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整体物流能力取决于在适当满足关键顾客的需求时所拥有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1.2信息导向指标 (1)信息共享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使用条形码、射频、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相关技术与顾客和供应商分享库存、运输、需求量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在软件上与顾客和供应商的相互兼容性。 (2)数据处理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及时、快速、有效地收集、整理、检索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2战略性因素指标 (1)不可模仿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物流运作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和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物流作业经验和技能。 (2)增值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物流系统提供的物流,通过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创造时间空间效应,促进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3)动态性:主要反映的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物流作业的具体实现方式。 3.3其它因素指标 3.3.1技术性指标 主要从技术上衡量各模式的优劣: (1)快速性:指物流运输过程的迅速程度; (2)安全性: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正常抵达目的地; (3)舒适性:指物流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程度; (4)灵活性:运载工具对物流线路的非依赖程度及采取紧急措施的可能性。 3.3.2风险性指标 从风险管理能力角度,分析采用何种物流外包模式,包括: (1)供应商管理风险: 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及其和供应商合作程度等; (2)产品/要素市场风险: 企业对要素市场风险的分析及其控制能力; (3)外包可靠性: 物流外包以后的可靠程度如何。 3.3.3经济性指标 从经济、成本等角度分析选择何种物流外包模式,包括: (1)物流管理成本: 不同的物流外包模式,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小; (2)物流交易成本: 同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3)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外包后的人力资源投入状况; (4)顾客服务成本: 外包后客户服务的成本状况。 4总结 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决策时,可以参考上面给出的综合决策模型。当然不同的企业情况会有所不同,决策指标可能会有所差异。本文没有给出具体的决策算法,但按上面的决策流程给出决策因素的各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或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就会容易得出企业合适的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Ulli Arnold. 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0(6):23-29. [2]Ronald H. Ballou,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 Prentice-Hall Intemational. Inc.4th, 1999:62-84. [3]Quinn J.B, Hilmer F.B. Strategic outsourcing[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9,35(4):43-55. [4]田宇, 龚国华. 第三方物流决策研究[J]. 物流技术, 2000(1):33-35. [5]黄群, 陈晓剑. 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的演进[J]. 华东经济管理, 2002(5):51-54. [6]王淑云. 物流外包的理论与应用[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7]张静波. 物流外包决策模型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2. [8]李电生, 刘凯, 赵闯. 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模型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6):40-42. [9]许国兵. 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07. [10]谢天帅. 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经济准则[J]. 物流科技, 2008(3):71-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