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
范文 | 孟庆春 赵炳新 李晓晨 摘要:文章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1998年~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流量每变动1,引起经济增量同方向变动约5.54;物流业与三大产业均呈现较高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关联最强而与第一产业关联最弱。 关键词:山东省物流业;地区经济发展;三大产业;回归分析;协整分析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业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现代物流业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从发展趋势看,物流产业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与水平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山东省的物流业,虽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先进国家及国内上海、广东等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已经对拉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如:刘湖(2006)探讨了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了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武志惠等(2008)在定性分析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三大经济圈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明确现代物流的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以此对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冯云(2008)对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众多文献中多就全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关系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将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1物流业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根据山东省1998年~2008年统计年鉴中地区生产总值与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以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对物流业的需求系数。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表明:物流业是山东省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年中物流业生产总值都能够占到山东省地区经济总值的6%左右,2001年更是达到了7.15%。山东省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值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6%以上(2002年、2003年除外):属于较高水平,说明物流业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可以看到十年中物流业都能拉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在1个百分点左右(1998年、2002年、2003年除外),可以说,物流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2物流业与山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从表1中数据看出,1998年-2007年十年中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物流业生产总值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7年,山东省物流生产总值已达到1619.9亿元。表1中数据还显示,从1998年~2007年。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1998年。山东省每单位生产总值需要0.10个单位的物流生产总值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山东省每单位生产总值则需要0.13个单位的物流生产总值来支持。 根据表1绘制的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山东省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散点图中,散点大致呈直线趋势,故可用一元线性回归直线进行拟合。设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置GDP,山东省物流生产总值为自变量L,通过SPSS软件计算可得回归方程(计量单位为亿元): GDP=1.58L-287.89 计算结果显示: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物流业生产总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当山东省物流业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时,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5.98亿元。这说明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由于模型中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异有99.7%可以由物流生产总值的变异来说明。可以认为回归直线拟合很好;且由于检验统计量sig<0.05,可以认为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物流业生产总值之间回归效果显著。 3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被称为协整关系。Johansen和Juselius在研究考察协整的问题时,在多元变量分析的基础上不仅提供了一个估计的方法,还提出了检验协整向量个数及经济理论所设条件的显式方法,这一方法成为协整分析的关键工具。以下选取山东省统计年鉴中1988年~2007年间20年的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与物流生产总值L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1)物流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因果检验。这里首先选用Granger检验方法进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当滞后期为3阶时,物流业生产总值不是地区生产总值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15960,即应当接受原假设,物流业生产总值不是地区生产总值格兰杰原因:地区生产总值不是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概率是0.000 14。即应当拒绝原假设,说明地区生产总值是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在1988年-2007年的20年中,物流业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2)物流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指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如果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就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据此,我们需要对地区生产总值与物流生产总值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查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检验类型(CTP)中C表示模型中是否有截距项,T表示时间趋势,P表示滞后阶数。以自相关为准则,确定滞后阶数。 从表3可以看出。GDP和物流生产总值L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它们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物流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协整关系检验。这里采用EG两步法检验。首先用LOS对GDP和L进行协整回归,所得模型为GDP=15.757 55L+u;并通过方程计算出残差u;第二步,对方程的残差u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残差序列u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物流业生产总值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存
在协整关系,即两变量之间有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4)误差修正模型。在协整的基础上,用“一般到特殊”方法,引入GDP和L的滞后项,建立二阶ADL模型。依据t检验剔除上式中不显著的项,得到ADL模型为: GDP=1.733*GDP(-1)-0.894*GDP(-2)+5.020*L-5.821*L(-1)+3.656L(-2) 非均衡误差为:ECM=GDP-15.757 55L 建立ECM模型如下: △GDP=0.751 671△GDP(-1)+5.542 878△L-0,285 599ECM(—2) 误差修正模型中ECM的系数是-0.285 599,表明物流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将以0,285 599的负反馈力度来纠正两者短期关系对于长期关系的偏离。此模型的经济含义是,山东省的物流发展已经同经济增长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关系: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有一定发展水平的物流业的支撑。AL的系数是5.542 878。这也就是说,物流量每变动1,引起经济增量同方向变动约5.54,物流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较大。 三、山东省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相关关系分析 1山东省物流业对三大产业发展的贡献。 (1)山东省物流业对第一产业贡献。在表5中。就拉动力指标来看。物流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拉动力各年分布很不平衡,1999年高达42.77个百分点。而1997年、2002年均出现了拉动力数值为负的情况。其它年份也从2到7数值不等。同时表5中物流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指标也呈现不均衡状态。结合各年投入产出等数据分析,可以认为现代物流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较小,相互之间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物流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些传统的运输工具(牲畜)及其对农产品的消耗。以及仓储中的一些辅助设施,例如对垫木、稻草的消耗等,现代物流业中消耗量相对较少,而第一产业对于物流活动的需求主要是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的运输、储存等,其绝对数量与第二、三产业相比也相对较小,从而体现为物流业与第一产业的关系相对较弱。 (2)山东省物流业对第二产业贡献。由表6可见,物流业每年对第二产业的增长都有较高的拉动百分点,最高可拉动第二产业增长3.26个百分点(2001年),其它年份也基本在1%左右(但由于2002年物流生产总值较上年出现负增长,致使该年拉动力指数为负)。除1998年、2002年、2003年外,物流产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也都达到了9%以上,居于较高水平。结合其它相关数据,认为物流业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二者相互促进发展。这是由于物流业在运行发展中主要需要第二产业提供的交通运输工具、包装设备、装卸工具、仓储设备以及相应的仓库、通讯设施、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石油等原料动力。同时,物流行业所提供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服务活动也是第二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 (3)山东省物流业对第三产业贡献。表7显示。物流业对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的拉动力水平也较高。除2002年出现负值以外,其它各年都在1.5%~5.5%左右,可见物流业对第三产业其它部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就贡献率指标来看,物流业对第三产业其它部门的贡献率也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2002年除外。原因亦是由于该年物流业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析可知物流业主要需要第三产业提供的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一些社会服务等,该部分消耗量较大。而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大部分也都需要物流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2山东省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根据表5-表7的数据。选取山东省1998年-2007年山东省物流业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L,三大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依次记作FIP、SIP和TIP。绘制散点图。发现散点均大致星直线趋势,故可用一元线性回归直线分别进行拟合。通过SPSS软件计算山东省三大产业与物流业的回归方程分别如下(计量单位为亿元): 第一产业:FIP=1.07L+700.55 第二产业:SIP=9.85L-1142.8 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TIP=4.24L+51.7 以上三个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2、0.996。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分别为0.989、0.993、0.978,说明回归方程分别能够减少因变量的98.9%、99.3%、97.8%的方差波动。从方差分析表上看,显著性sig全部约为0.000,说明因变量对自变量的线性回归高度显著。 由回归方程可以得知,山东省的物流产业与三大产业均呈现较高正相关关系,山东省物流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时,山东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07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平均增加9.85亿元。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生产总值平均增加4.24亿元。其中又以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相应增长最多,而第一产业的相应增长最低,这也是符合前面的分析的。这说明,物流业的快速增长可以带动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予以应有重视。 四、结语 本文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1998年-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有一定发展水平的物流业的支撑,物流量每变动1。引起国民经济增量同方向变动约5.54;物流业与三大产业均呈现较高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关联最强而与第一产业关联最弱,物流业的快速增长可以带动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