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
范文 | 王风华 桂良军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在继承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创新探索,以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0.042 [中图分类号]F230;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0-0124-03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财经类院校都把会计学课程设为经济、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等非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在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却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教学模式。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了。因此,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目前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继承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创新探索,以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财经类院校会计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经济、工商和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该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等部门,相应地,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能够认知会计信息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与决策的管理型人才。然而,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一些高校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并未达到其教学目标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目标上,一些高校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对会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高校基本沿用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要么仅仅讲述会计学原理的内容,要么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进行合并讲述,显然上述方式基本上都是照搬会计专业,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目前会计学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采用,即使一些高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利用PPT代替了板书,并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上,大多数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会计实验这一教学环节。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 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产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囿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课件,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组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及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好些。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信息是了解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向传统会计提出新的挑战,相应地,对高校的会计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利用会计信息为其管理和决策服务,是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要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作为会计学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传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消费者”,更应该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消费者”。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希望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培养起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这也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钟红英.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3).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 [3] 郑福芹.浅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J]. 中国科技信息,2008(8). [4] 胡伟, 罗从敏.会计教学中的网络教学手段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5] 张素云.信息环境下实现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国际趋同的几点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7). [6]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