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探讨 |
范文 | 陈玉峰 刘 亮 张 丽 [摘 要]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及高校办学层次和形式的日趋多样化,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也呈现多样性特征。如何建立健全高校二级财务制度, 规范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对于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剖析当前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0.02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0-0057-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日趋复杂,二级财务不断增加,如院校合并、后勤产业集团市场化管理、部分学院(系) 创收等,皆形成了高校的二级财务单位。二级财务的资金已成为各高校总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规范二级财务管理行为,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纵观其二级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机构是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我国各高校对校级财务管理普遍比较重视,都设置了校一级的财务管理部门——计划财务处,管理与制度也比较规范,且都相应地配备了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校一级的会计机构应该说是比较健全的。 而对二级单位的财务则疏于管理或监管不力。高校的二级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高校二级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二级会计机构。工作人员也是由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兼管,由于办公室管理人员自身能力和工作的限制,对于专业技能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规范、熟练地操作,在其财务管理过程中仅能记一些简单的流水账。会计资料很难反映出各种经费收入和使用的明细情况,从而导致学校很难对其经费的收支进行监督和控制。这些成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软肋,致使高校接连曝出财务大案。 2. 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它担负着为财务管理者提供有关经济信息的重要职责。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当前有些高校的二级财务单位核算不规范,存在诸如财务制度不健全、报销凭证不符合规定要求、报销手续审批不严格、内部控制有漏洞、账目混乱不清、资金去向不明、有的经济业务甚至无账可查等不良现象。 3. 隐瞒收入不上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资金进出量急剧增加,有的高校一年的收支高达十几亿元。有的大学每年引进的科研经费高达数千万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入,财务管理成为高校的薄弱环节。按规定高校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但有的二级单位缺乏全局观念,小团体思想严重,亏损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伸手要钱,而盈利时对于应交的收入却不在收入账和财务报表中反映,想方设法进行转移和隐匿。如将收入挂在往来账上,或设账外账,从而达到隐瞒收入、形成“小金库”的目的。如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研究生部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截留应上缴学校财务的自费、委培研究生和“学位班”学费196万元私设小金库。 4. 资产管理不严格。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但目前有的高校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出现了学校资产流失严重的现象,如将非经营性资产转让给校办企业进行经营使用,未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作为二级单位也不向学校交纳租赁费或固定资产占用费,对固定资产也不提折旧,造成学校资产产权不明晰、权责利不明确,导致大量资产流失,损害了学校的利益。 5. 有效的监督不到位。 随着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都加大了科技产业化投入力度,高校校办产业方兴未艾。不容否认,发展校办产业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还远远跟不上校办产业发展的步伐,校办产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产权尚未完全理顺,责权利不清,给经营者侵吞、挪用、私分集体资产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高校内部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现在大学里从学校到院到系,分层分级那么多,每层每级几乎是各有各的财务,资金分散,形成了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而在这部分收入和分配的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二级院系部门,一是脱离大部分教工的监督,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在控制和管理;二是没有懂得财务的专门人员参与核算和管理,使这部分的收入和使用形成了一个暗箱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 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财务管理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行政权力集中,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于学校财务处。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高校办学规模日趋扩大,财务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要求,而目前有的高校也还没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对二级财务单位到底应如何进行管理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专门管理方式,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陷入了类似于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对二级财务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强大,结果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有时甚至滋生了诸如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纵观各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要求有关,主要表现在: 其一,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的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监控,有的甚至未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 其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有的高校二级单位未建立重大项目投资论证决策机制,大额开支不审批,贵重设备购置不报请,外投资“拍脑袋”,结果造成资金使用任意性较大,投资失误,导致经济损失发生; 其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有的高校虽然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控制不严,监督措施不到位,检查不及时,造成有的二级单位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形同摆设。 3.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财务工作日益复杂,财务管理要适应这种复杂的新形势就需要有一批懂财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而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及业务水平偏低,而对于二级财务单位来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有的二级财务单位甚至就根本没有财务专业人员,他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理解不到位,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另外,更有甚者,有的财务人员政治素质偏低,发生了某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给学校带来了一些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4. 领导重视力度不够。《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而目前有的高校领导对学校二级财务重视不够,没有将二级财务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疏于监督检查,使二级财务形成“真空地带”。因此,二级财务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另外,个别高校的领导对加强二级财务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严格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结果导致资金使用混乱,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的漏洞,如将预算外资金视为自有资金,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坐收坐支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首先是高校领导要提高对二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方面鼓励二级单位增收节支,为学校发展广开财源,积聚资金; 另一方面又要对二级单位的财务进行约束和规范,使二级财务不能脱离学校一级财务管理而各行其是。另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高校二级财务的管理。 1. 健全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在校内建立“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规模小的高校,可实行集中管理,就不存在二级财务的问题; 而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则可实行分级管理。所谓“分级管理”,就是学校适当下放财权,通过宏观调控管理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督,各二级财务单位在业务上必须接受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 校计财处) 的领导,定期向其反映自己的财务活动并报送财务报表。学校的一切经济活动、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统一决策,避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学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机制上解决其附属二级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现状,达到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自觉地遵守财经法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从经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如此实行分级管理,既可调动各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又可进一步强化学校统一领导和监督,为高校平稳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 完善和创新内部控制制度。我国高校应按《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高校为了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通过对二级单位的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如制定二级单位创收经费收入、支出及分配制度,明确二级财务单位的责、权、利,对二级单位既有激励措施又有约束机制; 加大对创收经费的监控,将二级单位的创收经费和财政性经费在同一控制程度下实施控制等。另外,高校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具有前瞻性,从被监管者的角度出发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出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可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 大力推行财务信息联网作业。由于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对于高校的会计业务处理更加重要,也更加准确快捷。近几年由于高校的合并造成校区分散、后勤集团产业化发展等活动,导致高校的二级财务增加,也使这类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繁杂的业务,如: 资金划拨、学费的收缴、成本费用的核算、利润的上缴、年终决算报表的合并等。特别是不同的二级财务单位与总校区不在一个区域的,给学校对二级财务进行及时监控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难度。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加快会计电算化的联网作业建设,使整个学校可以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既有利于财务信息畅通快捷,便于对二级单位的财务进行适时监控,又有利于降低高校办学成本,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加强二级单位会计队伍建设。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使是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因此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健全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机构,对其财务人员采取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促使二级单位的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以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 另外,高校还可根据自身的状况,在学校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如对校办产业中规模较大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由于其资产主要是由学校投资的,对其可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对被委派的二级单位的财务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 其他经济业务不是很多的二级单位,只需派出一名财会人员担任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并定期向学校财务部门上报财务报表,这样既可提高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较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又可节省设置二级单位会计核算机构的费用。 5. 加强对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的审计、监督和指导工作。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国家的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高校二级财务管理问题;二是通过校计划财务处和二级单位或部门的财务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准确的财务核算,有效地对二级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和控制;三是通过学校的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二级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账目进行抽查和审计,对财务监督实行再监督;四是学校还可以委托社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二级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查审计,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应该向学校相关部门和有关教职员工公布;五是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监督和举报机制,这是专业监督以外的群众监督。通过建立起一个以专业监督为主,群众监督为辅的二者有机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杜绝高校一些二级单位或部门的财务问题的发生,减少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和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1995. [2] 陈伟光.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9). [3] 裴静.高校建立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8). [4] 黄力.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发展新趋势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