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
范文

    何 丹 何维达 李 梅 汪振霞

    [摘 要]一个国家的科普能力,集中表现为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而科普资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也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怎样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并见到实效,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科普事业发展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本研究旨在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为北京市的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科技资源;开发和共享;政策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5.038

    [中图分类号]C93; N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5-0127-03

    1 引 言

    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怎样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并见到实效,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科普事业发展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为首都,北京较其他省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一方面,如何有效地整合首都的科普资源,化优势为强势,把北京建设成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共享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也将成为科普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2 科普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对于科普资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多种定义。本文从科普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学有关理论,给出科普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从信息学角度讲,科普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科普资源就是科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支持性要素的集合,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的分类包括科普人力资源、科普信息资源(或科普产品资源)、科普场地资源和科普活动资源。

    3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概念及理论简述

    3.1 科普资源开发的概念

    科普资源的开发是指创作、发掘和利用科普资源,可以是新的科普资源从无到有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资源经过改造、改建,增加了科普功能,使其成为科普资源的二次开发过程。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科普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3.2 科普资源开发模式

    不同的科普资源开发模式差别很大,如科普产品资源开发包括3种模式:①有针对性的委托开发模式;②通过资助和奖励促进开发的模式;③通过大赛等形式促进开发的模式。科普场地的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为新科普场馆和基地的建设,这种模式属于科普场地建设的开发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即社会上本已存在这种场地,只是它没有科普功能,经过一定改造(建)之后,它对外(一定程度上)开放,具有了科普的功能,因此,这些资源也成为科普资源,这类开发模式属于场地科普功能开发模式。

    3.3 科普资源共享的内涵

    科普资源共享,是指科普资源拥有主体(包括机构及个人)之间,通过建立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包括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在内的共同利用资源的一切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于科普资源的需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是众多科普资源拥有者参与的对科普资源共同建设和相互提供利用的一种机制。

    3.4 科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构建

    (1)以科普资源数字平台为技术支撑

    科普资源数字平台是最高效的物质和信息系统表现形式,是共享的前提和技术支撑。该数字平台作为一个综合平台,应该具有如下功能:①科普资源征集、评选功能;②汇总科普资源目录,提供科普资源查询、检索功能;③各类科普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功能;④科普资源配置和配送服务功能。

    (2)以共享机制为共享服务体系核心

    真正的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制度体系是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的核心,人们往往太过关注物质和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网站),而忽略了制度体系。科普资源共享机制主要由动力投入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汇交协作机制、共享服务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构成。

    (3)充实共享服务内涵,完善科普资源服务体系

    科普资源服务体系应以科普资源数字平台为依托,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保障,建立起科普资源服务平台;在共享服务平台上,进一步充实科普资源服务内涵,提升科普资源服务范围,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基层提供全面的科普资源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包括: ①科普资源信息服务;②科普资源的数字化服务;③科普展览服务;④科普资源配置和配送服务;⑤科普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4 北京市科普资源现状及分析

    4.1 科普资源现状

    (1)科普人力资源

    北京现有专职科普人员5 137人,不及各省平均水平(6 449人),但是北京的每万人口科普人员数为27.6人,远超过全国的平均线12.3人。从部门统计来看,农业部门拥有的专职科普人员最多,科协系统次之,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5.85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2.1%。全国有8 665名专职科普创作人员,其中,北京有753人。此外,北京有统计数据的兼职科普工作人员有30多万人。

    (2)科普信息(产品)资源

    据统计,2006年北京共出版各类科普图书834种,占全国的1/4以上。出版科普期刊81种,发行量3 190.67万册。北京出版的科普音像制品有2 505种,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北京出版的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位居全国之首。

    北京的科普网站有126个,除此之外,还有电视台、电台、杂志和网站,有些移动传媒也设有科普节目或专栏,对宣传科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批数字化博物馆(科技馆)展出的展品,弥补了不容易实现以实物展出的博物馆(科技馆)的不足。

    (3)科普场地资源

    北京市各类科技馆共有82个,占全国的近1/10,社区科普活动室有1 518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2582个,各级科普基地168个。北京市教委和各个区县教委均拥有条件优良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近年来市科协、市科委、市财政局等单位通过多项计划,大力推进科普场地开发和建设。

    (4)科普活动资源

    北京科普活动资源包括:①重大科普活动,主要有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日活动。②科普展览。2006年北京市专题科普展览有3 890个,每万人参观人数仅低于青海,列全国第二。③科普讲座。2006年北京的各类科普讲座共35 207次,排在全国第八位,但每万人参加人数北京高居首位。④科普竞赛。据统计,2006年北京参加科普竞赛的人数达到了229万人。

    4.2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统一指导和规划力度不够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缺乏统一的科学指导和规划,没有量化的既定目标和明确的科学分工。首先,科普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现有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其次,科普资源建设指导力度不够。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等。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的执行机构,也缺乏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全面管理,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作推进得仍不到位。

    (2)开发与共享工作机制不完善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共享体系的建立是基于资源建设复杂的现实状况,目前由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畅,各部门、各系统和各行业的科普资源存在着内容分散、建设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所以需要政府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来引导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作。

    (3)科普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科普资源开发工作一方面指生产和创作新的科普产品和资源,另一方面是指深度挖掘一些资源(科普资源)更多的科普功能,后者是一种低成本的科普资源开发,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更应值得我们关注。目前,市科委、市科协、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科技馆、高科技企业等均拥有大量的科普资源,但很多并没有被深入挖掘,资源利用率不高。

    (4)缺乏高素质科普人力资源

    首都人才荟萃,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高素质人才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潜在的科普人力资源。北京市的科普人才尽管在数量上领先于全国,然而面对市民科普需求多样化、高端化的趋势,科普人力资源还有待开发。科普人力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缺乏高素质的科普创作人才。此外,科普管理人才不够专业化。②缺乏科普志愿者。

    5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科普资源工作组织架构建设

    第一,应明确作为开发与共享工作主管机构的职能部门,明确主管机构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主管机构的作用。第二,明确各社会单位在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第三,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5.2 建立科普资源的常态化调研与评估工作机制

    (1)定期进行科普资源状况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编写《北京科普资源状况》白皮书,每年由专门机构对北京地区的科普资源状况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

    在“五年规划”的指导下,每年由专业机构对北京地区科普资源工作进行需求调研,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和整理,制定出年度《科普资源开发工作指南》。

    (2)对大型科普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大型科普活动监测评估机制,并导入第三方评估,以保证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估:展览概况、展品分析、观众分析、同期活动对比、观众评论、媒体评论等。

    (3)动态评估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推陈出新

    为了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要根据科普资源质量、使用频率、使用满意度等评价标准,分别对科普信息资源进行等级分类,对于优秀的科普资源给予一定奖励和推荐,促进科普资源的推陈出新。

    5.3 探索多样化的共享方式,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共享需求和条件,鼓励多样化的科普资源共享方式。如:点对点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免费共享、非营利共享、交换共享、合作共享、联盟团体共享、巡展方式共享、商品交易共享等方式。

    (1)建立北京科学传播联盟

    在北京地区建立 “北京科学传播联盟”,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媒体类共享主体在科普宣传上的作用,慎重选择共享主体,不要贪大求全,注重共享实效。

    (2)充分挖掘中央在京科普资源

    中央在京科普资源主要分布在国家各部委(如卫生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如中国科普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如中央直属高校、中科院等)、国家级科普场馆(如中国科技馆、国家级博物馆等)之中。这些机构都拥有大量潜在的科普资源,如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国家各部委的科普宣传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建立有效共享机制实现国家和北京的资源共享。

    (3)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

    促进市教委、市科研院所以及科普场馆之间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挖掘科普资源,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共享。

    ① 将科普产品转换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参考资料,实现科普资源为学校教育共享。

    ② 将科普场地开发重点转变为提高科普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实现科普资源为校外教育共享。

    ③ 建设青少年科学探索平台,实现科普资源为学生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 中国科普统计[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中国科普研究所. 2008中国科普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 尹霖,张平淡.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J].科普研究,2007,2(5):34-41,63.

    [4] 洪耀明. 科普资源的分类、开发及其他[C] // 第15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Z].2008.

    [6] 程焕文,潘燕桃. 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高波.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新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

    [8] 刘强,甘仞初.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

    [9] 陈玉霞.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讨[J].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2005 (1).

    [10] 王东升,卢克建.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反思[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6(2).

    [11] 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J].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12] 任福君. 新中国科普政策的简要回顾[N].大众科技报,2008-12-16(5).

    [13] 谢小军,任福君.加强科普资源建设,推进科学普及工作[N].大众科技报 ,2009-01-20(3).

    [14] 莫扬,孙昊牧,曾琴.科普资源共享基础理论问题初探[J].科普研究,2008(5):23.

    [15] 尹传红.在创新中深化科普工作[J].科普研究,2008(3):64.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posals on Beijing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HE Dan1, HE Wei-Da1, LI Mei2, WANG Zhen-xia2

    (1.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2.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nsulting Center, Beijing 100077, P. R. China)

    Abstract: A countrys scientific capabilities,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 to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popular products and services overall strength. Resources is both a science and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work and tools, but also the ability to upgrad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cience. Along with citize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qualit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scientific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ring platform to build long-term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scientific resources to truly serve the public and to see results, has become a period of time now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e most critical and most basic one of the key task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summed up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experience, influence and constraints found in the issu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ources to build the scientific method, for the citys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work.

    Key words: Scienc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hared; Policy Proposals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