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
范文 | 刁兴敏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与国际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提升,在科学技术新形势的影响下,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航空运输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对航空器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航空器材的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96 [中图分类号]V242;F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0 引 言 建立科学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为工作人员在进行航空器材查询的时候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信息的传递速度上面也有所加强,真正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有效共享。另外,对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还能够加强航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合理地进行航空器材的资金投入,为航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 航空器材管理的相关概述 1.1 航空器材管理的主要内容 航空器材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航空器材管理会分成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航空器材管理包括物流管理和价值流管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航空器材管理除了物流管理和价值流管理以外,还有工程技术管理。 航空器材管理的物流管理是指从采购、验收、库存、维修领用、拆换件送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在航空器材管理的约束下进行。航空器材管理的价值流管理是指对航空器材存在价值的管理,每一个航空器材在不同时期的存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沿用之前确定的航空器材价值,需要重新进行成本核算,对各个时期的航空器材使用价值进行系统的预算、核算、分析与控制,确保各个时期航空器材使用价值的准确性,更好的对航空器材管理进行把握。 不管是物流管理还是价值流管理,都是航空器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二者的优势,在不影响飞机维修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航空器材的成本控制,既能够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还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 1.2 航空器材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该向信息化、集成化、科技化的角度发展。技术人员要具备灵活的使用工程技术的能力,科学的进行成本预算管理,从而得出精准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1.3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相结合 航空器材管理是为飞机的维修提供服务的,当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能够尽可能快的通过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找到适合的部件进行维修,为整个维修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避免了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带来损失的现象。所以,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是有很大关系的,航空公司不能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看成是一个存货模块,而是应该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紧密相连。 1.4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比较庞大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航空器材进行跟踪与深化,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实现了,才有可能实现成本控制、提升可靠性的目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飞机的组成结构越来越复杂,每一个系统都涉及到成千上万个零件,这种现象给航空器材的跟踪与深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每一个航空器材的管理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数据混乱的现象,不利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2.1 条码识别技术 條码是由一组按照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每一个条码中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就能够准确的掌握五六单元的基本信息,像是工作人员、相关物品、设施设备、资产情况等信息在条码中都有所体现,只要使用条码识别设备对条码轻轻一扫,条码识别技术就会发挥作用,对条码中的内容进行自动识别,从而实现了航空器材的物流管理与价值流管理,对于航空器材的跟踪与深入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传统的条码识别技术会通过光对条码进行扫描,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但是射频识别技术则不同,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人工操作,射频识别设备中的阅读器会自动感应航空器材的基本信息,真正实现了航空器材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图1为便携式射频识别设备。 2.3 数据挖掘技术 在使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有一部分是对管理有帮助的,有一部分是没有很大帮助的,而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潜力、有使用价值的数据,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数据的归纳与总结,使数据更加系统化、结构化,使用起来也更加方面。 3 加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工程管理型、存货管理型、工程价值管理型。 工程管理型主要针对飞机上的机务维修业务,将系统构建的重点放在信息采集与维修行为上,将航空器材的采购、收发料、送修作为系统的主要业务,以飞机的维修为主线开展工作内容,一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比较少,对于航空器材价值方面的记录、分析、管理并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够充分发挥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作用。 存货管理型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系统中的存货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根据航空器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然而,我国航空企业对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始终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知,将一般的存货管理系统应用在航空器材的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航空器材的管理与飞机维修业务脱节的现象,在进行飞机维修的时候,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从而影响了飞机的维修效率,甚至还会出现航班延误的现象。 3.2 加强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 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结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航空器材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实现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网”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建设。“网”的建设是指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信息网,这样就能够实现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高效结合,通过“网”实现了互联互通的目的。“信息”建设是指确保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也是可视化的管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加强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对现场状况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完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像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除了要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技术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及时、准确的掌握航空器材的管理状况、管理方式,提升了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的可靠性。 4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航空器材的管理也更加的严格,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向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積极的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在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王丰,姜大立,杨西龙.现代军事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王爱玲.RFID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4]周峰,胡祝,沈月静.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7(11). [5]周晟,李先君,杜文军.美军联合全资产可视化建设及其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200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