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影响土地财政区域效应 |
范文 | 郭然++陈思佳 [摘 要]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造成农民群体与地方政府相互争利的局面,而农民作为主要的土地供给者,国家政府要致力于为农民提供财产性收入保障并对农村巨大建设用地资源盘活,从而对财政区域形成良好的效应及影响。要想对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影响土地财政区域效应进行透彻分析,可以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土地财政区域模式结构、土地财政等多方面数据展开研究,并有效结合区域临近原则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过高度、中高度、中度、中低度、低度五个区域的分析得出土地财政区域的差异效应。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土地财政区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74 [中图分类号]F301.2;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土地财政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维持地方财政区域的财政支出,是基金预算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也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在我国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增量土地实现财政方面的创收,简单地说,即通过地块买卖所得的土地出让金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所需。农村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设土地资源,实现新型土地财政供给模式,同时也会对地方政府通过主导农村土地城市流转造成巨大冲击,并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影响。 1 農村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造成的主要影响 在当前我国所实行的土地财政模式中,农民集体作为主要的土地所有权者,其获得的征地补偿远远低于出让土地所获得的最终市场价格,因此,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随着人们对土地价值以及公平观念的不断强化,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局面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更好地进行探索,推出了土地流转制度,比如在2004年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国发[2004]28号)》、200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以及在201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以期实现土地能够形成平等入市、依法流转的良好局面。 土地财政主要是以土地征收、出让土地获得相关收入、城市建设投资、城市土地扩张、土地征收这种循环式经济模式运作,因此,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让农民群体成为与地方政府争利的主要农地供给者。另外,地方政府会根据城镇化建设所需利用土地征收筹集巨额资金,以经济增长政绩考核体系不发生变化为前提,这便会引发不良贷款率上升以及金融风险上升等弊端,从而削弱我国社会公共的管理力度,不能很好地将公共管理服务进行下去。 2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财政关联度分析 2.1 关联度因素分析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对土地财政造成区域性的差异,可从土地财政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考虑。土地财政区域基本规律为城镇化建设发展越快,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会越紧张,其也是土地财政较为旺盛的区域,因此,推动农村建设土地入市的动力越大,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越高。另外,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驱动力越弱,二者之间的关联度也会随之减弱,其主要是由于区域农村建设用地虽被相同土地流转机制所保障,但对土地的需求欲望并不强烈。 笔者将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当做“绝对值”,面积大小不会直接对入市推动力造成影响,但随着建设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比重的加大,会导致城镇工矿用地比重减小,即会出现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比较发达的城镇中,农村建设用地的推动力越强,也会加强农村土地的集约制度。例如我国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对外扩张的速度、规模越来越强。因此可以看出,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推动力越大,同时也会导致区域土地财政规模越大,地方财政贡献率也会随之提升。 2.2 关联度计算方法 通过上文农村建设用地与土地财政两者之间关联度的分析,为了更准确地将农村建设用地对土地财政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准确分析,笔者将我国全部省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人均农村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区域人均GDP、土地财政规模、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平均价格这些数据收集并利用公式对其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关联度系数将我国全部省市进行五个关联度差异性区域划分,以此分析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财政区域之间的关系。(由于数据量过于庞大,文中只出示计算公式和结果)。 对相关数据的正向指标来说,即二者之间关联度较强的指标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而对负向指标的计算,则利用以下公式: 公式中的Iij是经过对数据标准化处理后某指标的数值,xij是对数据处理前某指标的值。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经验评分所具备的极强主观性而造成的实际数据偏差情况发生,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各个省市中相互关联因素的平均值: 各个关联因素之间的标准差: 各个关联因素之间的变异系数: 各个关联因素中的权重: 在公式中代表计算省市中第j项关联因素中的平均值;Mj代表j项关联因素中的标准差;Kj代表j项关联因素中的变异系数;Qj代表j项关联因素中的权重。 利用上述公式对相关省市关联度系数的计算结果为0.000~0.800, 并根据管理度系数结果将相关省市农村建设用地与土地财政管理度进行五个区域的划分。关联度系数在0.800~0.700之间的省市为第一区域;0.600~0.700为第二区域;0.500~0.600为第三区域;0.300~0.500为第四区域;0.000~0.300为第五区域。下面将展开这五个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财政之间关联度 分析。 虽然第一区域(高度关联区域)内的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较小,但其主要是土地财政较为繁荣的区域,同时也具备城镇工业化、拥有巨额土地性经济收益的特点,其土地财政与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关联度较高。 第二区域内的土地财政不是主要财政来源,其出让土地面积的排名较为靠后,因此该区域内城市的农村交涉用地指标比较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力高于其他城市。 第三区域(中度关联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成为土地财政的主要来源,因此会导致该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力较弱。 第四区域(中低度关联区域)农地征收以及批租土地的财政运转模式还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该区域中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排名居中,且土地财政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关联度低于一、二区域。 第五区域(低度关联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并可提供转用、转租,其可主要作為土地财政的支撑,因此该区域中的农村建设用地与土地财政管理度最弱。 3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区域造成的影响 3.1 供给竞争区域方面的影响 土地供给市场中主要存在的内在激励表现形式是农村土地资产的收益,而在第二区域中的土地价格最为昂贵,由此可以看出,该情况激励下对该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造成极强的推动力,农民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所产生的利益竞争程度越大,之后的竞争程度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三地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因此可以看出,第二区域的竞争程度最高并非由于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通过土地征收获得经济效益,而对第二区域当地政府的财政贡献率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该区域中的土地性收入并不是主要经济来源。 3.2 土地出让收益方面的影响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第一区域中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系数达到了最高的状态,其主要由于该区域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力较强,并依靠土地财政模式中所提供的土地资源,而农村建设用地的指标随着价值趋势不断紧缺,其所具备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动力最强,从而也对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所获得的收益造成极大影响,使收益程度达到最高,之后的收益程度依次为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而在第二区域中,由于农村建设用地较为集约,因此虽让该区域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动力最强,但由于该区域农村土地中的整理潜力较小、入市土地面积较少,因此会将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出让方式而得到的经济收益较少。 4 结 语 通过利用计算可以看出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动力的强弱是根据区域内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化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的,即土地财政较为繁荣的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力越大,从而会导致农民群体与地方政府形成土地利益竞争的局面。希望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颁布政策、规范相关土地管理制度等办法将这一现象逐渐改善,从而为农民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玉波.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影响土地财政区域效应[J].经济地理,2016(5). [2]唐莹,王玉波.土地财政驱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程度及区域调控政策[J].经济地理,20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