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范文

    聂兵兵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此时,就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工作,然后制订最为适宜的规划方案,并对此规划方案进行更新和改革,使最终的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和高效性。基于此,笔者针对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途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075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我国针对最近几年来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出了土地资源的规划方案,即对土地资源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促使供给侧改革方案可以高效落实。土地的合理利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将会给整体的产业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土地资源的规范方案对于当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将会形成相应的推动力。为此,就需要做好统筹工作,对工作内容予以明确,将土地管理和规划战略提升一个层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 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中易出现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规划缺乏前瞻性

    现阶段的土地供应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的阻碍性问题,其中的区域性规划方案无法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问题就是典型代表,其甚至无法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及人口变化等情况实现一致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也意识到了实施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供地数量也会随着年限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一般都是结合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作出决策。此外,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信息的局限性,导致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无法制订精准的预测方案,使土地资源的供应和地方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口分布等无法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凸显,这就是典型问题。

    1.2 土地规划缺乏协调性

    在土地规划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方的利益进行兼顾,如果此时仍旧使用土地“挂牌”的方式,将会致使部分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颇,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初级阶段,但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更是如此。2007年我国诸多区域使用了“挂牌”方式,实现工业用地的转让,这样的方式应用更具简洁性,但是此种方式更加适用于财力、运作实力较强的传统产业结构,对于新式的产业结构来讲却会相应地延长产业结构的升级时间。

    而从城镇的商业用地管理层面进行分析,“挂牌”的方式只能提高政府的实际经济效益,却无法保证其实际经营能力,同时使地方的第三产业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3 土地规划方案缺乏灵活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管理和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城市会使用土地收储制度抑或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来完成管理和规划任务,这样就会相应地降低土地管理的灵活性。

    参照《城乡规划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的内容,土地应用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对其土地用途进行变更,在此过程中,将会涉及诸多的环节和要素,这一过程中的审批工作将会体现出冗余和繁琐的特征。

    在所有的土地收储制度下,每一块土地都需要从收储抑或是“招拍挂”的方式完成出让,这个过程大多都会花费一年或是几年的时间,此时就会体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

    加之工业用地的出让时间特别长,这时很容易出现土地长时间闲置或是低效用地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相应地降低工业企业实施土地转让的积极性,给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落实造成极大的阻碍。

    2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2.1 對土地管理和规划的职责予以明确

    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落实不仅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对国家的土地规划蓝图予以把控,还要从当地区域内的发展定位层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在这一工作任务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诸多的信息和数据的支撑。与此同时,更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目标,安排专业人员提前做好工作规划,制订最可行的规划方案。

    要想将此设想落实到实处,就要相关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意识,从顶层环节进行架构的设计工作,由此环节开始,带动土地管理体系的运作。

    2.2 土地管理规划需要做好统筹工作

    我国的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的落实,应当避免“一枝独秀”的情况,而是要做到“百花齐放”。在土地管理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绿色的特性,本着“人本”的发展原则,对于城镇化发展和大城市病等问题及时解决,可以从土地规划和管理层面着手,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对短期经济效益和长远的利益、整体利益等进行统筹和协调,促使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效益最大化,使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更为科学和高效。

    2.3 将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主要矛盾问题,避免出现被矛盾牵着鼻子走的问题。

    土地规划方案的制订直接关系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人们的出行条件是否便利,同时也关乎地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规模等,也会给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整体性的经济发展影响是极大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是较大的,可以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成为基础性的环节,就是因为土地规划是要从城乡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及能源发展规划等层面做好协调工作。总之,在实际的土地规管理规划过程中,需要从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着手,同时还需要从环保、规模及基础设施标准等层面做好把控工作,政府等有关部门,无论怎样调控,都需要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并借此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蓝图予以全方面规划,逐步将“中国梦”的核心和精髓予凸显出来。

    2.4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以使用租、让、卖的方式

    我国在土地制度落实过程中具有典型的特征,即土地共有性,在实施土地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时,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利用租、让、卖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应用“租”的形式,强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就可以凸显出来,最为显著的特性就是土地利用效率极高,最终所带来的利润率也较高。但是,此种土地管理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劣势,就是新兴产业一般资本实力较为薄弱,如果仍旧使用“租”的途径实现土地管理,那么,此时的利润率则要作为参考的标准,逐步提高新兴产业获取土地的概率,最后达到降低产业运作阻力的效果。

    不仅如此,运用“租”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土地经济收益的平摊设想,对政府的短期控制行为予以规避,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3 结 语

    土地资源是极其宝贵的一种自然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同时对于土地资源的应用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此时,若想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就要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工作,将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思波.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35).

    [2]杨睿.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与发展前景[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

    [3]杨倩.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合理规划的措施[J].门窗,2017(2).

    [4]黄利蓉.浅议土地资源超规划开发的问题[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3).

    [5]李鑫,严思齐,肖长江,等.不确定条件下土地资源空间优化的弹性空间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6(16).

    [6]王茵茵,李安康.论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J].江西建材,2014(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