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分输血了解一下 |
范文 | 罗昭玲 我们知道,血液由多种成分组成,其中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利用这些血液细胞成分比重不同的特性,用物理方法将血液离心后,将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输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达到治疗效果的输血措施就是成分输血。为什么要输成分血? 1.成分血纯度、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大多数患者需要输血时,只是缺乏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并不需要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同时输入体内,那样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循环负荷;例如血小板缺乏的病人只需要输血小板就行了,而不需要输全血。悬浮红细胞中红细胞浓度是全血的2倍,血小板制剂的浓度为全血的8-10倍,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浓度比全血高,保存效果好。 2.安全性高,輸血不良反应少:统计数据表明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10%,80% 的病人平均输血4-5次以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全血成分复杂,含免疫原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同时进入受血者体内,大大增加输血同种免疫的机会,如发热、急性溶血反应等;另外,病毒在全血和各血液成分中含量不同,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在血浆中含量较多,患者如无必要输注全血则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3.综合利用血液资源: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量不断快速上升,成分输血可以一血多用,节约资源,使有限的血液用于更多的病人。 4.利于保存,首先血液离体后不同血液成分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红细胞在4-6℃保存,血小板需在20-24℃振摇下保存,凝血因子、冷沉淀则需在-18℃冰冻保存;其次在保存过程中也有损害:粒细胞对储存条件要求苛刻,离体后8小时开始丧失吞噬功能,血小板更是又“怕冷”又“娇气”,12小时后明显破坏,24小时后几乎丧失了止血功能,凝血因子Ⅴ、Ⅷ如在全血中4-6℃保存下每24小时失活50%,72小时后几乎全部失活,所以把每种血液成分单独分离出来,按不同温度保存,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血液成分的输注效果。常见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症: 1.红细胞制品:悬浮红细胞主要增加运氧能力;洗涤红细胞用于反复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或已产生抗体,出现输血发热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去白红细胞适用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患者及准备器官移植病人;冰冻红细胞用于稀有血型的应急供血。 2.血小板制品:无论单采或手工制备血小板,其主要作用是止血、预防严重出血,临床主要用于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出血性症状患者,如血液肿瘤、急性创伤、产科大出血、ICU重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伴出血或可能出血的情况,治疗效果较好。 3.血浆制品: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尤其是Ⅴ、Ⅷ因子)、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友病输血等。 4.辐照血:用γ射线灭活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受血者,有血缘关系的一、二级亲属间输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5.病毒灭活技术:对临床使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进行病毒灭活处理,是目前根本性控制直至杜绝血源性病毒传播疾病的措施。成分输血的进展与趋势: 1.成分血临床应用情况不断变化: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冷成淀用量不断上升,浓缩白细胞用量急剧减少。 2.成分血制备方法不断改进: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洗涤红细胞专用保存液、风冷式速冻冰箱、各种血细胞成分的病毒灭活技术等的应用,不仅从质量上保障了各种血液成分产品的制备,成分血液产品的大量保存得以实现,可以随时保障临床供血,使临床开展成分输血安全、有效、方便、迅速,为临床医生抢救和治疗患者提供了可靠的产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配合临床开展各项治疗性血液成分清除术和置换术,如多功能单采机单采病人淋巴细胞结合多种白细胞因子的诱导生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多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应用于晚期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及多种恶性实体瘤的抗肿瘤治疗,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恶性实体瘤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效治疗手段;也包括配合医院开展自体、异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检测、冻存、扩增技术等应用前景。 现代临床输血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对有明确输血指针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不同的血液成分产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