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
范文 | 马珂艳 [摘 要] 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科研经费管理随意、经费使用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高校目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着手,指出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建设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加强科研经费内控管理的措施,规避科研经费的使用风险。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13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028- 03 1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资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绩效支出不设比例限制,劳务预算不设比例限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下放会议费差旅费管理权限、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权限、自主规范管理横向经费、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报销规定。《意见》旨在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落实,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关键在于加强内部控制。早在2012 年 11 月 29 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财会〔2012〕21 号),意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依据《规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效防范风险,保证会计工作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建设将成为高校提升核心管理能力、规避科研经费使用风险的客观必然。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财务内部控制是高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科技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高校内部管理,确保科研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 2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及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的情况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尽管产生的原因颇多,但归根结底在于内控关键点的失控,缺少监督体系,内控管理存在缺陷。当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研经费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科研经费的管理也只是局限在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课题立项和结项,科研经费的具体支出均在财务部门进行,但是财务部门不是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只是审核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并未对其与科研项目本身的关联度进行把关,导致科研经费的开支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科研经费报销“虚报虚列”比比皆是,效率低下。 2.2 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一是项目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在编制预算时,考虑不周全,随意性大,导致科研预算的编制不够严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调整频繁,降低了预算的作用力;二是项目周期均在一年以上,在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包括近几年物价的波动,对于设备、材料的采购金额,很难预算精准;三是科研主管部门也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缺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对预算的审核相对宽松,预算调整频繁,降低了预算的约束作用。 2.3 支出不规范、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本应遵循专款专用、节俭高效的基本原则,而实际操作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科研经费的错用和滥用,大量的科研经费并未用于科研项目本身,而是用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支出或其他与科研无关的非科研支出。 2.4 内部审计的缺失 高校都设有审计部门,但真正发挥其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与信息反馈作用却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形同虚设。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处于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的高风险状态。 2.5 缺乏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科研绩效评价缺失。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评价仍然是申请成功的项目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发表论文的篇数、申报专利的项数、获奖的奖项数目等简单的量化指标,缺少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指标、标准或评价指标过分推崇量化,科研经费评价制度缺少公正合理的程序,从而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削弱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内控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制度 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合理确定科研、财務、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项目负责人作为资金使用责任人应树立自我监督的意识,实行监督与自我监督并举,真正把精力和经费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来,投入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来。 3.2 强化预算 设立科研财务助理,协助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预算调整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对科研财务助理有关预算编制工作的协助和指导,使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预算调整程序,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任意超过预算,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国家规定调整范围的,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3.3 规范开支 严格控制经费支出范围。《意见》出台后,明确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学校制定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科研经费转拨的程序。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预算,不得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不得虚构经济业务。 3.4 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合同管理、经费使用、结题等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与服务,由以往的事后监督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各方位的立体式监督模式,切实增强审计效果。严格把关项目结题,建立严格的结题结账制度,明确结题结账的截止时间,规范结余资金的使用,加强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 3.5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經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经费投入的多少、研发时间的长短、任务完成得优劣、获得成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对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依据考核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在绩效发放中给予奖励,而对那些只重视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不重视研发和成果,坚决给予处罚。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发展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改变当前高校科研项目“重管理、轻效益”的局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4 结 语 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式,它融入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各高校要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财政部、教育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科研合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给予处罚。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内控审计的作用,积极做好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强化内部监督和检查,使内控审计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完善财务核算与监督,严禁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加强信息与沟通,搭建连接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科研经费监管信息平台;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体现实绩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丙秋.从审计角度探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时代金融旬刊,2013(15). [2]温晓云.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内控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5):104-106. [3]张梦营.内部控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121-122.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Z].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