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与应对
范文

    陆优优+杨军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网络日渐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意见集散地,高校学生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网络表达对学校各类事件的评价、意见和态度。在这种趋势下,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面对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首先要引入优质、多元的公共事件参与主体;其次应畅通舆论渠道,构建高校舆论平台;再次要重视校园议题,为高校学生利益救济提供现实基础;最后必须注意紧扣舆论发展规律,通过线上线下的综合措施形成应对策略,努力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69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169- 02

    0 引 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尤其是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的流行和新媒体的兴起,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生进行新闻评论和意见表达的主阵地。与此同时,高校出现网络突发事件的概率也不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突发网络公共事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特征总结:以复旦大学学生为样本

    基于对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论分析,为探究其特征和规律,本文以复旦大学本科生为样本展开了调查。

    1.1 调研有效性分析

    1.1.1 调研形式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开展,采用网络问卷发放(以问卷星网站为平台)和纸质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问卷500份,其中网络问卷256份,占比51.2%,纸质问卷244份,占比48.8%,有效问卷489份,无效问卷11份,问卷有效率达97.8%。

    1.1.2 样本分布

    (1)489份有效问卷中,样本的专业分布为文科24.74%,应用社会科学23.31%,理科24.13%,工科12.68%,医科15.13%。总体而言,五类专业分布较为平均。其中,文科和应用社会科学所占比例明显较高,共占48.05%。理工科相对较少,共占36.81%,总体符合复旦大学综合性院校且文科人数偏多的基本情况。

    (2)489份问卷中,样本的性别分布为男生47.24%,女生52.76%,男女比例比较平均,且基本符合復旦大学女生较多的基本情况。

    由此,本次调查符合抽样调查对于样本的基本要求,调研数据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论证依据。

    1.2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特征总结

    基于复旦大学489份样本的分析总结,大致可以分析得出关于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2.1 高校学生对于校内公共事件的关注度较高

    第4题:您日常是否关注校内公共事件(如保卫处出台的高校活动管理规定事件、李彦宏复旦演讲等)?

    第5题:您是否转发了相关报道?

    数据显示,调查样本的74.85%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关注校内公共事件,这充分表明复旦大学学生对校内公共事件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在是否转发的问题中,29.04%的学生选择了转发相关报道。

    1.2.2 高校学生对自身利益关注度极高,但对于发表评论的兴趣并不明显

    第6题:您转发该报道的原因是什么?

    第7题:您不转发该报道的原因是什么?

    数据显示,占被调查人数23.93%的学生因该事件是否与自己有直接关系而选择是否转发有关公共事件的报道,共117人;占被调查人数56.44%的学生因自己是否存在公开评论的兴趣而选择是否转发有关公共事件的报道,共276人;而其余14.93%的学生因他人对公共事件的态度而选择自己的参与态度,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

    由此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尚未形成公开评论的氛围,同时,舆论环境对大学生亦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或反向的影响。此外,本文关注到,复旦大学学生对是否参与对公共事件相关报道的转发中,主要有利益相关与否、评论习惯以及他人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

    1.2.3 高校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渠道以社交网站为最主要渠道

    第8题:您对这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渠道主要是什么?

    数据显示,复旦大学学生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渠道主要为以微信朋友圈、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相比之下,门户网站、线下渠道等方式所占比例仅17.38%。

    1.2.4 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受多方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其专业知识,朋友间的讨论、官方报道,高校媒体的介绍也有较多影响,教师、辅导员们的影响很小

    第9题:您对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主要受什么影响?

    数据显示,在对网络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评价和表态时,复旦大学学生认为受到专业知识影响的占40.29%,所占比重最大,受到朋友之间讨论的占23.11%,官方报道影响为16.56%,高校媒体影响为12.27%。教师评价和辅导员影响分别仅占4.29%和1.23%,这一点值得关注。

    1.2.5 对于校外其他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学生的关注度明显较低

    第11题:对于网络上的类似相关信息,您一般会怎样?

    1.2.6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会有追踪的倾向

    第12题:对于网络突发公共事件,您是否会追踪其后续报道?

    基于以上若干因素的考虑,尤其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客观规律,我们尝试对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做如下小结:

    (1)从参与主体上看,大学生群体对校内突发公共事件关注度较高,参与性较强;学生的评论习惯对于关注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2)从具体环境上看,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关注以微信朋友圈、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其影响力远高于之前的门户网站和线下途径,而官方报道和高校媒体的影响力有所凸显。

    (3)从议题上看,大学生群体明显对与其自身利益有关的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对校外的公共事件关注度则相对较低。

    (4)从舆论形成的规律上来看,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内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受专业知识的影响最大,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评价和态度影响次之,而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对学生在公共事件的评价和态度等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学生对公共事件有着后续追踪的倾向。

    2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

    如前文所述,通过对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构成要素的梳理,可以发现,事件的参与主体、发生环境、议题内容和舆论形成规律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对整个事件的走势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制定策略应当有意识由此展开。

    2.1 理顺参与主体,引入优质、多元的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主体

    在校园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中,学生群体的关注度更高,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应拥有相应的主体地位。制定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时首先要理顺事件参与主体,一方面要保障学生表达关注度的基本渠道,另一方面应尽可能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个环节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日常教育对主体施以影响,构建优质主体。既要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对学生的基本习惯形成影响,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对新媒体环境的认知和把握的能力。

    2.2 聚焦发酵环境,构建畅通、理性、有影响力的校园沟通渠道

    当前话语体系下,社交网站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有着极高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在公共事件进程中担任着发酵环境的平台作用。应当聚焦事件的发酵环境和发展平台,从日常做起,从基础抓起,构建畅通、理性、有影响力的校园沟通渠道。首先,建立官方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以保障平台信息发布频率、可信度的方式增强官方平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次,官方平台应当主动、理性地参与校园公共事件话题讨论,收集学生意见,畅通沟通渠道;再次,着重培养、指导学生意见领袖,以社交平台为基础有效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尤其是要指导学生代表、学生委员等学生领袖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后,积极搭建突发事件应对框架,针对突发事件管理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2.3 重视校园议题,夯实高校学生利益救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园议题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而校园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也来自于和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因此,做好线下工作是解决线上问题的根基所在。例如,在讨论学生利益相关议题时要事先充分征求学生群体意见,必须保证学生权利行使的程序正义。而当公共事件一旦发生时,务必要充分理解相关议题的前因后果,并随时注意保障因公共事件而受到影响的学生的根本利益,用充分细致的线下工作,尽可能避免事件的扩大化或次生化。

    2.4 紧扣舆论发展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如前文所述,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以社交平台作为其发酵的基础环境和效果輸出渠道,而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复旦大学本科生的调研可以发现,学生对公共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受其专业知识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时,尤其应重视从专业的角度展开对事件的分析,而这正是教师群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优势所在。

    此外,尽管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脱胎于网络,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网络以外的现实生活产生诸多客观影响,如学生的学业、心理、安全等各个方面。从另一角度而言,网络突发事件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现实问题的反映,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特别重视网络之外的实际工作,及时关心网络舆论对学生造成的现实损害,选择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