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乐乐课堂的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乐晓莺
【摘要】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为了转变育人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探索适合中职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通过乐乐课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给出了“计数原理”的教学案例.本研究选择机电专业一年级学生跟踪教学实验两年,实验前后与平面专业的控制班的成绩对比,凸显了教学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后,所有 教师、适龄学生、校园都在努力共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不再止步于学习环境,而是嵌入到学习系统中去. 当前中职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大班教学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得不够深入、细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对数学不够重视,学习方法不对,手机不离身,学习成绩和效率堪忧.另一方面,虽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平台种类较多,但适合中职数学课堂的少之又少,这给中职数学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开展基于乐乐课堂的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重要举措.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方便教师精准教学.另一方面,乐乐课堂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中小学个性化学习网站,该网站把高中数学知识打散为一系列小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用不到3分钟的短视频进行讲解,再通过题库中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学生在看视频、做练习的同时,高效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本研究就借助乐乐课堂这一教学平台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二、教改的措施 为了顺利实施乐乐课堂混合式教学,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情况了解.该班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且愿意在手机上下载天天练App参与学习活动.本研究依托中职数学课程,以“计数原理”为例将乐乐课堂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 1.课前预习设计.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基本计数原理”,并完成相应内容的3道习题.教师查阅学生的完成情况:实验班97%的学生已经提交作业,平均正确率为56%,其中12名学生的正确率在60%以下.错误原因集中在区分不清两个原理的应用条件和审题不清两方面.“高二年级某班有男生36人,女生28人,从中任选一名同学作为数学课代表,则不同选法的种数是多少?”此题有48%的学生答错.研究者根据高频错题梳理教学设计细节,向学生解释清楚加法原理的“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均可以完成这件事”只是暂时分类,并设计一半题量的出自加法原理的课堂例题.错误的学生中有14%的学生的错误原因在于分不清加法和乘法原理,于是研究者设计另一半例题,内容为区分两个原理的应用条件,理清分类和分步的意义.图1是乐乐课堂“基本计数原理”微课视频截图,图2是配套习题的某题截图. 2.课中教学实施. 研究者在实验班教学,课前10分钟发放学案,并在教室内巡视一圈,了解学生的知识疑难点,及时微调上课内容和教学节奏.研究者掌握学生的情况后,针对学生的难点集中的地方“任选一种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和“完成一件事需要几步才能完成”进行详细讲解.讲完乘法原理后,研究者在练习环节使用了PPT计时软件,图3是某题全班学生答题数据.研究者向学生解释此题先用加法原理,对个位是0和个位不是0两类情形分别讨论;接着对每一类情形按“个位-最高位-中间三位”分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两个基本原理的运用,8位学生答错题正是由于没有真正区分清楚分步和分类的思想. 图3 某题学生答题数据 3.课后复习指导. 课后,班级作业布置分为两种情况:答题正确率70%的学生只需完成学案和预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的作业,而答题正确率低于70%的学生需完成学案和练习册上相应的作业后再预习.图4是某学生闯关正确率截图.研究者可以从中看到该学生哪个题目做错了,做了多长时间,学生可以查看解析、重看學习视频、重做练习. 图4 某学生闯关正确率截图 三、实践效果 1.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成绩对比. 机电1803是一个普通中专班,研究者将该教学班作为教学实验班,实施基于乐乐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者在纵向维度上对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期末统考数学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实验前后选用的数学教材和教学资源一样,教师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课堂教学模式. 苏州统考期末考试参与排名的学校共有16个.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实验前该班在2019年6月苏州市期末统考排名第11名,实验后在2020年1月期末统考中排位上升至第5名,进步非常明显,2020年6月在苏州排第8名.表1为2019年6月全校二年级数学期末成绩分析,表2为2020年1月全校二年级数学期末成绩分析.由于2020年实验班成绩排名两个学期都在苏州前10名,教学成果显著,因此研究者连续两次获得校“教学优秀成果奖”. 2.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对比. 在横向维度上,研究者把非实验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深入的比较,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将1802平面班作为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两个班级教师都是研究者本人,数学书和参考书都一样,学案也相同.实验两年. 从表1和表2看到控制班排名进步甚微,但是实验班进步很快,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该实验结果说明,使用乐乐课堂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 四、实践反思 1.存在的问题. 基于乐乐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不仅具有传统教学的长处,还具备了线上教学的优点,使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深入融合,这使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广,使用率更高.教育资源的灵活性提高,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研究者发现这种基于乐乐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平台题目不完全匹配.乐乐课堂微课有趣,做题积分成就榜能PK排名,美中不足的是简单程度的题目仍然有一些对普通中职生太难,不利于刷题巩固知识点.另外,视频和题目的设计是按照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不完全匹配中职教材. (2)学生的知识基础阻碍了自身自学水平的提高.进校时,很多中职生的中考数学成绩不及格.在天天练App遇到错题或者难题时,只有少数学生主动来办公室询问或者在教室讨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连初中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和求根公式都不会用,对抛物线的知识更是满头的问号.网站资源即使很好玩,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还是抓耳挠腮,看不懂答案解析,也不好意思问.他们在专业课考试以及就业的压力下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 2.解决措施. 在乐乐课堂平台建立中职题库和资源包,适当删减高难度题目,增加简单适用的数学题便于学生巩固复习.同组的数学教师建立一个乐乐课堂账号,试卷、教案、习题资源共享. 建立课堂学习小组,利用“强化训练”和“错题本”功能,鼓励学生课堂上讨论交流错误原因,并用好“演算板”功能.草稿演算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在屏幕上进行演算操作,从而能够更快更准地解决题目.根据预习作业的成绩,本课学习按照1∶3∶1的比将班级30人分为高分组6人、中分组18人和低分组6人,座位灵活变动.每组5人=高分组1人+中分组3人+低分组1人,全班恰好可以分为6组.基础好的学生课上多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同时选好小组组长,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监控管理,并对每位成员的讨论情况给予评分,评分在成绩单平时成绩中占有一定比重. 3.反思. 通过本研究发现,使用乐乐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增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对教学过程的数据进行量化;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学和深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将知识点的学习前移,而真正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在问题讨论和拓展能力,这是教学模式的更新.信息技术在重塑课堂方面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號[A/OL].(2018-04-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赵立霞,张坤晶,徐家伟.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实证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62-67. [3]张怀南.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01):12-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