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和建议探讨
范文

    翟琦雨

    摘 要: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兴起和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新特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在翻译领域,科大讯飞翻译机等智能翻译工具的迅猛发展对翻译从业者构成潜在挑战,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时代背景分析,从翻译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人工智能在翻译行业的应用,分析人工智能对翻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结合实际对翻译从业者和语言学习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翻译;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89

    1 人工智能与翻译机

    1.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

    人工智能的概念源自1956 年DARTMOUTH学会,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化而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是开发、研究用于模拟、扩展和延伸人的智能的技术、方法、理论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其本质是企图了解智能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兴起和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新特征,功能体系比较完善。人工智能的不断研发催生了用途各异的产物,有如实现33种语言在线翻译的科大讯飞翻译机、被美刊称为“坦克杀手”的无人地面车辆THeMIS,同时也出现了体力劳动替代型、脑力劳动替代型机器,对产业升级和人类就业等众多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体来看,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人工智能翻译工具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翻译机是一种电子器件学习机,即用计算机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到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转换。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促使新世纪人类产生的语言文字数据量激增,统计方法被广泛使用,微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机器翻译研究组,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研发出了机器翻译系统,使机器翻译真正走向实用。在科技水平发展的同时,翻译机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翻译水平不断提升,如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李克强总理称赞的科大讯飞翻译机不但小巧便携,更是拥有着专业六级的英语水平,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1.2.1 日常交流应用广泛

    出境游的火爆、学习生活的需要,加之人工智能翻译机自身技术强大,促进了翻译机的普及与应用。多方数据显示,2016-2018 年中国出境游年支出费用超过1000 亿美元,其中每年仅在翻译机的销售市场的支出就高达 1000 亿元人民币,可见翻译机已为众多人民所认识和认可。从广大消费者的评价来看,绝大多数呈积极性态度,表示翻译机能基本满足旅游与学习的需求,拥较高的译准率,在日常交流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2.2 专业场合应用有限

    翻译机虽具有较高语言水平,但在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等方面仍有局限性,现阶段并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专业场合。如对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古诗,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张璐将其译成“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而使用翻译机的结果是“ALSO THE HEART OF THE HEART IS GOOD,ALTHOUGH HE DIED,HE DID NOT REGRET.”显然,翻译机在专业用语方面的拆分理解能力不强,仅靠灌输的数据进行统计,生成纯字面化翻译,与原意有一定的偏差,且不符合“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因此不太适用于专业场合。

    1.3 翻译理论要求

    翻译理论是与翻译活动有关的知识,它描述和分析翻译活动中的种种现象,并针对有关现象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和诠释,包括普通的原理与具体的启示和指引建议。翻译理论涉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语篇类型以及译文读者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理论中包含着多个翻译思想,其中,最受认可的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思想。“信”指的是不背离原文,即译文要精准,在不任意增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曲解、不遗漏;“达”指不为原文形式所拘束,译文明白通顺;“雅”指翻译时选用得体恰当的词汇,使文章趋向优雅简明。而中国语言学家、数学家周海中教授表示,在人类尚且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不可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所以将这一思想作为人工智能翻译机的一项重要理论要求,对目前的翻译机来说较难达到。

    2 人工智能對翻译领域的潜在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补充人工翻译,提升翻译效率

    在大多数涉外场合中,并不需要十分精准专业的同声传译,如日常的交流沟通;而且,人工同声传译供给有限,确实无法满足当下巨大的市场需求。人工智能翻译工具可以作为后备劳动力,填充日常学习、生活中翻译人员的空缺。人工智能翻译机配备有即时翻译的性能,翻译速度不亚于人类译者,又具有可持续运作性,在节省寻找译者的时耗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着更加便利的服务,充分提升翻译应用效率。

    2.1.2 翻译语言多元,全面满足需求

    目前,翻译界能扎实掌握多语言的人才较少,且能长期从事小语种翻译的工作者稀缺,此类在市场上供给极少且有一定需求量的高端人才的索要薪酬也会比普通翻译人员高。而在线语言翻译机拥有33种(根据网络电商所销售翻译机器的介绍得来)甚至更多种类语言翻译功能,全面满足日常交流中的多语种翻译需求,其市场供给充足,可用较低价格实现长久使用。

    2.2 消极影响

    2.2.1 译者需求下降,引发失业担忧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体力劳动替代型、脑力劳动替代型机器,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失业担忧。其中,在翻译行业的失业担忧现象较普遍。在外语学习、出境旅游、网上跨国交友等情况下,人工智能翻译机大规模使用,其自身在性能、价格方面的优势较强烈地冲击了对译者的需求量,造成译者在日常场合就业机会和所得薪酬都大幅度减少的局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陈琦则把此现象的影响分野明晰具体化,表示未来机器翻译将在中低端翻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驱使多数人类翻译面向对翻译精度要求较严格医学资料、文学、法律文件等高端市场中的专业内容。

    2.2.2 翻译机更新快,冲击专业翻译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是翻译机能做到较快更新换代的主要动力。在互联网时代的催生下,新词汇不断产生,热点时事传播迅速,人类对这些新生事物的认知需要进行一个符合人脑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深入学习和反复复习才可以熟练使用。而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库可以根据面向全球接收到的即时信息来进行即时的深度学习,便可在短时间内对新生事物进行应用。在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方面,人类翻译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此外,深度学习技术也加快了人工智能翻译机性能的升级速度,为翻译水平的提升和翻译语言的增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这种较大程度的能力提升是需要人类经历长时间的广泛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以上两点无疑对专业的翻译工作者产生了较大冲击。

    2.2.3 依赖机器翻译,易失竞争先机

    人工智能翻译机可分担中低端翻译市场上人类翻译中专业性不强的翻译任务,分担工作压力,也可完成语言学者的简单翻译作业,减轻课业负担。但长此以往,学习者和译者很可能会满足于轻松完成任务的快感,形成对机器翻译的依赖性,语言基础得不到训练,进而对外语产生陌生感,最终导致外语实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不利于在紧张的学习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和众多从业者一样需要面临信息全球共享、全球高度协作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竞争者群体。如果想要第一时间把握全球范围内的良好机遇和发展势态,等待高精度机器把其他国家的就业资讯、科研成果等文件翻译成母语会较慢的了解到这些信息,极可能被具有国际视野且亲力准译的翻译工作者抢夺先机,而错失良好的机遇。

    3 翻译从业者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建议

    3.1 不高捧不轻视,以发展眼光审视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首先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及其对翻译行业的影响。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国内外已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于智能的机理和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尚且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很多基础性、共性的问题未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且语言作为意识的表达在全球高度协作的时代中,用词变化和语气差异都能诠释出不同的意味,而这些是当前处于的“弱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工智能无法感知的。因此,对人工智能会在翻译领域中取代人类这类设想不必过分担忧,也不要过度宣传,助长“取代论”之风。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兴起和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翻译水平进行大幅度提升。对此,翻译工作者也要保持清醒,不轻视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持一种发展的眼光,理智审视此现象。

    3.2 坚持智慧学习,提升翻译硬实力

    翻译工作者和将要进入翻译行业的语言学习者要想在人机大战中占据主动的、优势的地位,需要进行智慧学习,即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科技智能产物,如翻译机、语言学习APP等,坚持训练听说读写,巩固扎实基础。并在人工智能尚处劣势地位的专业场合知识上加大学习力度,充分彰显人类翻译的优势。同时以大视野联通国际文化、热点潮流,第一时间把握信息全球共享时代的机遇。以此来提升翻译硬实力,体现人类翻译不可取代的价值,把在日趋激烈的人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可能性最大化。

    3.3 自主掌握未来,引领翻译业发展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够使计算机依据统计学方式,自行寻找在实践中发挥功效的决策流程,并最终解决问题。而统计数据库的生成很多是靠对此前翻译工作者大量翻译实例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因而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目前大多处于非自主发展阶段,缺少人类具有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跨度。此时,翻译从业者可将工作类型和性质稍加改变,在翻译工具数据库填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此来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让更多人才能够在翻译行业生存,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开拓未来。同时,不论是翻译学术界还是同传交传的翻译实战中,翻译工作者都应忠实于自己的岗位,自主进行深度创新性探究,展示出新的研究成果,引领行业发展,把翻译行业的未来牢牢把握在人类的手中。

    4 结语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及翻译工具应用现状分析,从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人工智能对翻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结合实际对翻译从业者和语言学习者提出中肯实用的建议:一是不高捧不轻视,以发展眼光审视;二是坚持智慧学习,提升翻译硬实力;三是自主掌握未来,引领翻译业发展。这些对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理智面对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给人类翻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帮助更多学习者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翻译的影响,鼓励语言学习者积极自信地进入、面对翻译行业。

    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EB/OL].https://baike.so.com/doc/2952526-3114987.html,2018-01-08.

    [2]翻译机[EB/OL].https://baike.so.com/doc/1344629-1421442.html,2018-06-04.

    [3]庞晟.人工智能翻译机前路漫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6-25(8).

    [4]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EB/OL].http://www.catti.net.cn/2007-09/04/content_74736.htm,2018-07-22.

    [5]邱勇.做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者[N].人民日报,2018-07-05(5).

    [6]闫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7,(1):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