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非对称下的供应链共享策略研究综述
范文

    丁月霞

    摘 要:作为促进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手段,供应链信息共享和收益共享策略不仅可以减轻信息非对称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使得上游和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针对信息非对称,对供应链共享策略进行综述,包括信息共享策略和收益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收益共享对信息共享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信息非对称;信息共享;收益共享;供应链协调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13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市场产品具备了需求信息不对称,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和种类功能多样化的特点,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库存积压,生产成本提高和服务水平下降等。信息共享策略和收益共享策略不仅可以缓解其负面影响,而且可以改善供应链绩效,实现高效协调的供应链运行,因此供应链共享策略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 供应链非对称信息相关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乔治和迈克尔在1970年首次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的双方都拥有着对方没有的私人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导致信息优势方的自利性策略行为,为了谋取自身最大的利益使得信息劣势方利益受损。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拥有的私有信息,如资产、生产能力、库存等资源方面的信息;生产、销售、运输配送等运营方面的信息,成本信息、需求订单、销售预测等市场方面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于供应链管理全过程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可能为了追求收益而增加信息不对称。

    2.1 需求信息不对称

    需求信息是供应链中最常见的非对称信息类型,而且对非对称信息背景下的研究大多数也是假定市场需求是未知或者不确定的。在已有的文献中,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将需求信息非对称作为研究背景条件。

    国内学者唐宏祥,何建敏和刘春林(2004)假定在需求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研究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周雄伟(2010)也是在市场需求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设计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的基本框架和模型。蒋碧云(2015)在下游零售商拥有市场需求的私有信息前提下,探讨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并提出不同供应链成员的应对措施。周建亨和赵瑞娟(2016)以双渠道(网上直销和实体店)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只有实体销售商有产品需求信息的情况下研究“搭便车”效应对信息披露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在信息非对称的市场环境下,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供应鏈管理的各个领域进行研究。

    国外学者AY Ha和S Tong(2008)假定供应链中零售商有需求信息而制造商没有,研究了两条竞争性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策略。KS Anand 和M Goyal(2009)研究需求信息非对称时,在知情的上游供应商和不知情的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模型中,知情公司可以通过扭曲物质流动来控制供应链内的信息流动。在G Kong,Rajagopalan S和H Zhang (2013)的研究中,一家供应商向两家竞争性零售商提供收益共享合约,假设只有一家零售商拥有市场潜力和订单的私人信息,也就是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进行了研究。Z Li,Gilbert S和G Lai (2014)将供应商侵占扩大到经销商比供应商更好地了解的环境,也就是需求信息非对称。研究发现,供应商的直接渠道的推出可能导致经销商昂贵的信号行为。

    由此可见,市场需求信息非对对称广泛存在于供应链管理的各个领域中,也是影响供应链协调运作的重要因素。

    2.2 其他信息不对称

    除了需求信息非对称之外,供应链管理中还有许多在其他非对称信息下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本信息不对称也是供应链中常见的非对称信息类型,比如生产成本,库存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很多国内学者基于成本信息不对称研究供应链问题。

    黄小原和卢震(2002)在库存成本不对称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的生产策略问题,姬小利(2006)着重研究了当制造商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时的零售商契约菜单设计问题。丁斌,左琪和罗秋慧(2014)在额外配送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比较有信息共享和无信息共享两种情况下供应链及其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变化。肖群(2014)研究了成本信息不对称下,探讨如何设计契约,在揭露真实成本信息的同时减小信息租金的付出,使得供应链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实现供应链协调。肖群和马士华(2015)的研究显示在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时,供应商成本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制造商对产品最终定价偏离最优值,使得制造商利润受损。李丹,苏婷和周惠(2017)以具有回收成本不确定性的闭环供应链中的回收商为研究对象,证明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

    除了成本信息不对称外,黄小原和卢震(2003)还在产品质量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研究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控制问题。苏菊宁和赵小惠(2004)在分析对称信息下协调策略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库存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协调策略及其有效性条件。肖群(2014)在供应商产能信息不对称下,对装配系统中产能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研究,以实现多供应商供货协同。

    当然,在对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进行研究时,也并非仅是研究单一的非对称信息,也有学者对多种非对称信息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供应链进行研究。

    W.K.Chiang和Y.Feng(2007)的研究为供应不确定性与需求不确定性共存对信息共享价值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黄松,杨超和杨珺(2014)假定每种渠道的需求都是关于零售价格和直销价格的线性函数,分别分析了需求和生产成本同时扰动对集中式和分散式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与生产决策的影响。徐和和彭伟真(2017)针对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价格可变的情形,构建了制造商从常规供应商和紧急供应商的订货模型。研究了紧急供应商的激励合同设计、制造商的最优订货量和价格决策问题。

    研究表明,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同时拥有信息优势时,供应链效率会下降甚至导致契约终止,因此供应链双边信息不对称也日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讨论单边信息非对称的文献较多。

    3 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研究

    作为缓解信息非对称和促进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手段,信息共享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文献中,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和信息共享的激励。

    3.1信息共享的作用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其对于改善供应链运作水平,提高供应链收益的积极作用,比如: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水平和提高服务水平等。

    国外学者Li(2002)和Zhang(2002)在他们各自的研究中强调指出,需求和成本信息的共享能够提高上游制造商以及供应链整体的收益。W.K.Chiang和Y.Feng(2007)研究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积极作用,发现信息共享对制造商而言比对零售商更有利。制造商的信息共享价值随着不同成本结构和需求模式的产量变化而增加或减少。Albert Y.Ha和Shilu Tong(2008)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合同类型作为信息共享价值驱动力以及信息共享能力在供应链竞争中作为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性。他们得出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价值是积极的,每个供应链的主导策略是在投资成本低的时候投资信息共享。

    国内学者肖群和马士华(2015)研究显示通过供应商成本信息共享,制造商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但信息共享不能给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供应商不愿意共享成本信息。李丹,苏婷和周惠(2017)采用Shapely模型在证明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的基础上,论证了信息共享时的收益大于不共享时的收益,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几年,供应链协调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垂直信息共享问题:供应链的其中一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诸如市场需求或者生产能力等关键要素,出于利益驱使,这一方在进行信息共享时通常带有策略性。

    3.2 信息共享的激励

    随着信息共享理论体系的逐渐发展与完善,如何促进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供应链契约,价格杠杆和渠道等方法可以激励信息共享。

    张子刚和刘开军(2004)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该策略能够重新分配信息共享带来的额外利润,能有效激励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信息,并且将增大零售商、供应商和社会的效益。樊敏(2006)运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的混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如何激励零售商分享其私人精確的市场信息,并相应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最优契约。周雄伟(2010)在设计出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和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双渠道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Wu G和Kong Q(2014)运用传统营销渠道与直接渠道的复合结构特征,研究了与潜在进入者共享需求信息带来的影响。当渠道竞争力达到一定条件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将与潜在进入者分享需求信息。楼高翔,张洁琼和范体军等(2016)的研究表明,在消费者低碳偏好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制造商可以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实现信息共享,但不一定能实现供应链系统绩效最优。

    供应链信息系共享的研究内容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等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比如,陈忠和艾兴政(2008)应用贝叶斯推断原理构建了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的信息共享机制,并探讨了该合作机制的实施环境和范围。比干强(2014)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现有问题进行分析,设计搭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陈俊凤(2015)围绕着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五个相关问题(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内容及特点、价值、障碍、意愿和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在对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中发现,设计供应链契约是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手段。

    4 供应链收益共享策略研究

    设计供应链契约的目的是进行利润分配滨以及促进供应链协调,收益共享契约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在收益共享契约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内容主要有: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应用状况和模型的改进等。

    4.1 收益共享契约相关研究

    作为促进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手段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收益共享契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

    邱若臻和黄小原(2006) 通过建立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分析了收入共享契约在促进供应链协调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邱若臻和黄小原(2007) 进一步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问题,建立了新的收入共享契约协调模型。陈菊红和郭福利(2009)通过重新设计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来优化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协调整个供应链绩效的目的。瞿英和王芳(2012) 通过建立弹性需求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协调问题。

    随着供应链契约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我们发现博弈者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偏好。施国洪和曾月凤等人(2012) 以一条由一个供应商(风险中性)和零售商(具有损失厌恶)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协调的作用。研究成果表明在供应链面临突变风险的环境下,收益共享契约仍然可以起到改善供应链绩效的作用。

    张盟(2015) 研究了国内外收益共享契约的相关文献,并且对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提出了收益共享契约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在此,本文不多做赘述。

    4.2 收益共享与信息共享

    同样作为提高供应链绩效,促进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手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供应链契约机制可以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愿意供信息共享的意愿,其中收益共享契约是最为有效和普遍的手段之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