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发展路径
范文

    高静

    摘 要: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相统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历史职责与使命,本文总结梳理了当下图书馆在践行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的三种路径,即研学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图书馆+民宿”,为文旅融合这一时代主旋律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创新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化和旅游部的合并,不只是在机构上赋予新部门新职能,更是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来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两年来,文化和旅游在理念、职能、产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多方位、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二者的和合共生,文化让旅游更“聚人气”、旅游让文化更“接地气”已经在国内各省不断得到

    验证。

    公共图书馆是为群众提供公共阅读空间、阅读资源的重要载体。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诗与远方”的结合开启了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的“全域服务”与旅游行业努力践行的“全域旅游”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这一背景下,可以不断开阔新的服務方式,完善现有服务形式和内容,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 研学旅游:让文旅融合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学旅游既是一种教育和学习方式,也可以是一种阅读方式。随着近年来研学旅游被纳入中小学生的教学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图书馆为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活动服务,不仅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生动体现,更是图书馆探索实践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渠道。国家图书馆曾组织过“阅读之旅”项目。该项目是一项将阅读、旅行、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深度阅读的阅读体验式研学旅游活动。

    图书馆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研学课程要求,有效整合图书馆优质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主题丰富多彩的研学旅游。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图书馆建筑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在空间规划和功能设计上都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文化底蕴,其建筑本身是一个参观旅游景点,具有研学旅游的价值。其次,研学旅游可以广泛吸引青少年和家长一起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家资源,将阅读、讲解、体验、互动于一体,引导参与活动的家庭从不同角度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最后,研学旅游也可以作为新型的科普教育形式,提升图书馆线下科普的吸引力,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开展创客机器人课程等,注重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达到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种科普教育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体验更真实,感受更直观,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从小养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文创产品: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形式

    自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通知以来,图书馆已然成为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要阵地之一。据统计,短短几年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的成员单位,已从37家增加至百余家。图书馆对文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仅能形成品牌效应,将图书馆教育、科普、文化娱乐等功能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延伸,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和产品设计,让人们深入探索图书馆的奇妙之处,拉近民众与图书馆的距离,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更能通过图书馆文创产品体验到馆藏文献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递文化精神,助力文旅融合。

    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先行者与传承者,在文旅融合时代将文化事业与文创产业有机结合,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中的文化价值,立足无形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体现了图书馆在新时期展现与时俱进的新职能。目前各省市级图书馆的古籍善本数以千万计,可以说是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更是图书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源泉。各馆需要做的是用现代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激活历史典籍中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珍贵典籍之美,让古籍中的内容活起来,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馆藏古籍可以与当地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或旅游建筑相结合,为旅游注入人文精神,更好的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虽然目前各地图书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还存在设计开发力量不足、创新创意较少等问题,但是很多走在前列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都给予了各地图书馆很好的发展思路和启迪。在产品设计和创意上,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可以与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有效结合,开发出旅游纪念品和手工生活用品等文创产品。图书馆可以依据地方馆藏资源开发一些视听、体验类图书、报刊、音像产品等文化创意产品;或者与当地的文化演艺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据当地民间文化和传说形成的舞台表演、影视作品、娱乐产品、非遗表演等内容的文化创意产品。

    3 “图书馆+民宿”:文旅融合背景下更诗意的远方

    自文旅融合以来,很多图书馆尝试将图书馆分馆、图书流动站建到旅游景点,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走进旅游景区的游客没有足够的时间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不少设在景区的流动图书馆存在无人问津的现象。反观“图书馆+民宿”的发展模式却在国内各省市例如浙江一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阅读注入民俗,让民俗有文化温度,让文旅有效融合,用更诗意的远方丰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力助推了民宿所在地的乡村振兴发展。

    “图书馆+民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民宿的高度融合,是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身在民宿的游客是旅行中最为放松和休闲的时候,全家人走进民宿中的图书馆,既能享受到闲云野鹤般的休闲,也能进行惬意舒适的亲子阅读与交流等活动;其次,民宿图书馆通过把图书馆的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直观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能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更多潜在读者,为全民阅读开辟新的空间,有效推进了全民阅读和文化的传播;最后,民宿图书馆寻找到了图书馆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结合点。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形成,需要文化的注入与跟进,“图书馆+民宿”烘托出的文化氛围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民宿图书馆可以成为展示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民宿的空间打造、文献资源的展示和配套服务,让游客不自觉的走入图书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推进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让书香浸润休闲旅游。带来文化气息的民宿模式,也会有效推动地方乡村振兴的建设。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要顺势而为,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群众的文化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扩展新属性和新功能。各地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开发研学旅游路线、推动文创产品的研发,结合地域文化开展“图书馆+民宿”,不断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中寻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并将此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广泛结合,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承担好“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燕.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9(12):108-112.

    [2]雒树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J].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心组讲堂,2018(4):69-8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