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的策略
范文

    曹永全

    摘 要:随着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不断深入改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把人才培养放在了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提升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校企合作

    党的十九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的提出,使得国有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达9000多户,资产总量高达7万亿元,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决定了其走向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的发展道路。

    1 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的必要性

    1.1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各国企业的竞争体现在了高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上。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性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生产一体化使得生产活动国际化,生产要素实现全球配置,跨国公司也逐渐兴起,各国政府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纷纷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政策。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我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先机的先行者,我国政府将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建设和储备纳入了国家重点战略中,致力于培养熟悉国际经济发展环境、适应企业国际化管理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巩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地位。

    1.2 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国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已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追求生产规模的粗放扩张向追求产品品质、产业链升级转变。劳动力要素已不再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创新驱动是当前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根本,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战略部署,为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和结构的转变,需要大批有国际视野、综合素养高的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

    1.3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国家电网作为我国国有企业中的翘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在2018全球专利实力榜上,国家电网以拥有21635个专利优势排名世界前三。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和“柔性直流电”技术在世界排名中遥遥领先,技术研究人员以我国地域复杂、幅员辽阔为技术开发基础,积极利用国际社会中的先进技术知识,研发出令世界瞩目的电力技术,并积极“走出去”,广泛为世界他国和地区进行电力提供服务,其企业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离不开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对企业文化和形象的输出贡献[1]。

    2 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的策略

    2.1 加强本土籍员工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提升国有企业人才管理部门对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基本认知,使其破除传统国有体制下的人才标准和概念,根据企业国际化发展业务和创新趋势,广泛吸纳人才,从语言素质、能力素质、全球思维、战略思维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国际化发展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补充策略。其次,提升本土员工的国家信念感,加强对其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员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力培养企业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实现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质量提升。最后,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及时挖掘高潜力的员工,制定关于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计划,积极响应“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状况,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2.2 提升外籍人才的引进力度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催化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国际人才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强,因此国有企业应把握住人才引进的机会,加强企业对海外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制定出企业刚需人才的引进计划。第一是突出“高精尖缺”的人才引进导向,重点引进国际上活跃在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前沿的一流专业人才,第二是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借助大数据和国际化人才信息交流机制、国际化人才建立的个人工作室等方式吸引外籍人才。第三,優化企业国际化管理机制,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增强企业的核心吸引力,从而加强对外籍华侨中高素质人才的吸引。第四,保障高素质人才的人身和经济安全,加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危机处理预案,增强企业员工抗风险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员工薪资、待遇保障制度和国际化人才的医疗保健制度、意外保险制度等,通过法律制度提升员工保障。

    2.3 加强国有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是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人才的主要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在我国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为提升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储备的质量和效率,应大力构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高校、行业组织之间的“四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格局,加强企业与各大院校的创新合作,使得高校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重点培养国有企业高端管理骨干人才,企业可统筹发展实际配合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将传统校园教学向国际业务人才培养教学上转变,加大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知,从而形成“集中培训,顶岗实训”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多年来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中,积极利用国际化培训理念,逐步实现培训对象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培训内容国际化,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企业与学校资源,创造性地在海外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及校企合作区域联盟,加强对学生语言的实用性教学和企业国际化管理教学,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型国际化标准人才。

    2.4 搭建国有企业人才交流平台

    国有企业应大力支持并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智库建设等,并利用其发掘、培养自身所需的国际化人才。配合行业组织有效搭建企业人才交流平台,设立范围较广的国际化人才交流机制,积极探索人才管理和培养的策略研究,促进国有企业与各方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整合并创新人才评价标准,积极参与组织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和论坛交流,从而为国有企业的人才储备建设提供长久发展的活力[2]。

    3 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是增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应贯彻实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加强本土籍员工的国际化水平,加大外籍人才的引入力度,从而提升当前企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建立国际化人才储备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王志杰,谢添等.中国华能集团: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走出去”行稳致远[J].中国电力教育,2018(09):14-16.

    [2]马骁.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J].中国领导科学,2018(06):82-8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