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发展福建省“丝路经济”核心区的思考
范文

    陈菁

    摘要:2015年11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加快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福建省政府制定并发布《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福建省通过“一个枢纽、六个平台和三个基地”建设,以泉州、福州、厦门、平潭等国家自贸区为核心,发挥“一区三点”龙头引领作用,以漳州、莆田、宁德、三明、龙岩、南平等地区为依托,发挥“三港三地”腹地支撑作用,统筹经贸发展。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福建省“丝路经济”核心区建设提出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福建?????? 丝路经济?????? 政策建议?????? 贸易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1发展情况

    1.1“海丝”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增加

    2014—2017年,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055.5亿美元;2014年至2018年6月,福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56个。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等,对接招商项目416个,帮助出口企业抓商机、找订单、拓市场。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2亿吨,其中集装箱1565万标箱,超过台湾。

    1.2自贸区建设初见成效

    以福建自贸实验区、保税区、开发区等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福建省各自贸区积极制定各项措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降低转口贸易成本和深化两岸合作,为福建省与“海丝”国家贸易往来提供便利。以福建最大的自贸区厦门为例,2017年厦门市共实现进出口5816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同期福建省外贸总值的50.2%。其中出口3253.6亿元,增长5.2%;进口2562.4亿元,增长28.4%。

    1.3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2018年福建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实际对外投资额同比增长144.1%,大大高于全国18.7%的增长幅度。2018年1-8月,福建省共对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投资,备案(核准)项目133个,实际对外投资13.9亿美元。其中,投资批发和零售业项目40个,投资额1.3亿美元;投资制造业项目33个,投资额4.3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8年6月底,福建省在8个国家创办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面积合计20.8平方公里,投资超过5.1亿美元。中阿境外经贸合作区推介会在厦门举行,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

    1.4推动“海丝”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

    2018年6月,福建省政府制定了《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实施方案》,推进海丝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推动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目前,福建省已建设了30家闽台科技合作基地,经核算的全省企业研发投入总计达到81.4亿元,到2020年,技术市场交易总额预计达300亿元以上。

    1.5推动“海丝”区域旅游合作

    福建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交通设施,减少省内区域间的通行转换。引进大型客轮及洲际直航项目。承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端论坛,推动国际旅游项目的合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并积极申请国际著名会展活动,注重体育赛事对海洋旅游的推动,促进旅游高端产品的推广。推进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开发,出台《民宿管理办法》,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等合作组织,加强对农村旅游项目的规范和引导。

    2存在的问题

    2.1对外投资规模总量偏小,投资范围较小

    福建省企业在海丝沿线投资项目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零售等业务,市场规模有限,缺少形成本土品牌和引进知名进口品牌的优势;对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限,没有起到有效化解省内过剩产能、带动高端设备和劳务出口的规模效应。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尚未成型,缺乏全球产业布局战略和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升级的项目指导。总体规模虽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相较国内先进省份仍有较大差距。

    2.2港口物流和远洋航运实力较弱

    福建省毗邻海岸线,优良港口众多,南部临港工业区发展迅速,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地区。为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规模,需突破大型工业产品和设备的货物载运能力及航运限制。北部港口养殖业發达,深加工海产品受到“海丝”沿线国家欢迎。目前港口养殖规模较低,缺少远洋渔业和冷藏加工产业链的支持,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产品的市场容量受限,难以形成生态海洋经济圈。

    2.3临港工业区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优势和高端产品体系

    福建省积极发展海洋工业,建设临港工业区,引进了电子制造、精细化工等多个大型项目,满足了周边区域纺织、食品等传统工业对高端原料、设备和产品零部件的需求。为提高临港制造业水平和制造规模,建立品牌优势,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需进一步引进高端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品质龙头企业,扩大产品市场。

    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科技转化成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2018年,福建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R&D)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占10%,低于全国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福建省仍主要采取财政奖补、创业投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建设。未发挥高校、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未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未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市场增强科技转化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未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市场的渠道和平台作用。

    2.5旅游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缺乏国际化的旅游文化品牌体系

    福建是侨民之乡,与港台、日本、东南亚各国侨民有着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福建各地市积极开发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影视基地和大型游乐设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由于缺乏国际性旅游服务品牌,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均,旅游文化产业相对滞后,缺乏旅游宣传渠道等问题,影响了海洋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高端旅游产业的推广,各旅游产业基地缺少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面对海丝文化主题的精品旅游路线有待开发。

    3政策建议

    3.1加大对外投资总量,扩大对外投资领域,增加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走出去”是福建省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福建省对外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海丝”沿线国家资源丰富,资源开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可加强政府及地区之间的合作,开展农林牧渔业、矿产开发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利用福建省陶瓷、钢铁、水泥制造等产业优势,鼓励各类企业直接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大型项目和产品生产线,使境外合作区(工业园)成为福建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利用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发展水电站、水管网、桥梁和隧道建设项目,支持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发展。

    3.2发展港口物流和远洋航运

    为突破大型货物航运限制,需发展高效的海洋物流和重型船舶制造等海洋工程。依托沿海工业区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远洋运输。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航空物流和冷链物流,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推进中远船务扩产项目,在现有港口物流的基础上,打造集船舶建造、改装、修理于一体的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建造的港口工业基地。福建省共有远洋渔业企业29家,外派远洋渔船587艘,可建立远洋渔业服务保障平台,加快本土企业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远洋渔业、水产养殖、冷藏加工等产业建设。可利用港口优势,发展集养殖、加工、冷链、航运、旅游于一体的深海产品产业链,通过互联网电商扩大市场辐射圈,打造品牌优势,促进生态海洋经济圈的发展。

    3.3建设临港产业基地,依托港口加快发展高端临海产业

    依托福清江阴工业区、泉州泉港开发区等大型石化和工程企业基地,促进临海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推动传统制造行业进一步升级转型,培育多家具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依托现有的区域和产业优势,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工程装备、交通设备、集成电路、电气机械、高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从零部件制造、大型设备组装、销售、运输到设备回收的一整条产业链。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工明确且有龙头企业带动,通过龙头企业的联动效应和品牌效应,发展优势产品并在国内各专业市场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局面。

    3.4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

    建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科技成果及转化信息库,挖掘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为企业技术转移交易提供金融支撑,通过国家级技术交易市场参与国家与各区域之间的联络与合作。鼓励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需方增加科技研发与技术转移的投入,建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用人育人机制和有效的成果管理制度,解决高校、企业作为成果转化主体的创新能力问题。主管部门可以创建基于成果转化全链条、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分工协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移动态的长效跟踪机制,解决技术服务机构作为成果转化桥梁的能力问题。

    3.5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海洋文化旅游基地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顺应市场需求、区域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培育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区域级旅游目的地和地方级旅游目的地四个等级层次。将生态经济和优势产业相结合,形成集酒店、生态产品、生态體验、购物体验、特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品牌体系。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产品多样化、交通便捷化、营销特色化、服务标准化,全面推进海洋旅游的国际化。针对国际市场尤其是海外华人市场的产品需求特色,大力开发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海洋运动、游艇等高端度假旅游产品。构建综合化营销体系,通过大型房地产企业、旅游服务企业、航空企业与互联网络,打通福建省旅游产品对外销售的通道,推进旅游服务的特色化、国际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Z].闽政办〔2018〕48号,2018-5-30.

    [2]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外办、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jggg/3141.htm

    [3]国际商报.福建品牌借力“海丝”走向全球[EB/OL].http://silk road.new s.cn/2018/0713/102759.shtm 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