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探析
范文

    刘书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并且存在各种发展矛盾,制约着生态环境建设,出现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灾害频发,以及生态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要摒弃掠夺式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资源发展矛盾。本文主要从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所面临的矛盾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 矛盾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埋下了隐患,土壤沙化、草场退化、温室效应问题相继而来,虽然我国在生态保护工作上不断推进,但是面对自然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污染,仍然需要加强保护。所以,为了我国社会未来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正常繁衍生息,需要加快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解决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1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对于社会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利用石头、木桩作为工具围捕猎物、搭建房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后来使用石油煤炭走进文明社会,都是大自然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对于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付出努力。即使自然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很多,过去对于自然环境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从意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对于生态环境整体性产生危害后,也做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对工厂、企业等进行规范管理。

    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历史经验表明,人和生态系统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应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利用和改造,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虽然我国近来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忽略了对于生态自然的保护,但是从未忘记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虽然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时间堆积难以彻底清理,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一直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不懈努力,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

    2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

    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是由无尽的自然生态资源铺垫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互相影响,一旦处于发展失衡状况,必然导致社会生产和自然发展、人口和资源等矛盾日益严重。矛盾产生所引发的灾害和污染所受害的均是人类。只有认清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存在的矛盾,才能更快的实现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2.1 对自然环境千预与生态环境整体性的矛盾

    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自然资源的供应,同时又向自然排放废水废气,还有过度开垦、围湖造田、观光旅游等,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都会对生态环境整体性产生影响。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所以任何的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发展,导致人类干预与生态整体性的矛盾日益严重。

    2.2 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意识到了人类对生态環境的破坏,所以也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对于自然的先利用后保护发展方式使得自然环境污染状况加重,只能以治理的手段对生态进行修复。生态环境其实本身具有一定恢复力,但是由于人类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社会还在发展,仍需要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利用,所以对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

    2.3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也就是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宏观角度来看,自然资源的形成需要千年万年,而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是不成比例的,甚至世界人口还在增加,对于自然资源的缺口仍然存在,如何解决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才是让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达到平衡状态的对策。

    2.4 生产扩大与环境污染及资源保护不足的矛盾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法不对自然资源进行使用,生活需要生产,生产需要能源,这是没有办法达成循环的发展,所以导致扩大生产生活污染严重,而且自然资源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修复。如何解决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制衡生产生活发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制衡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关键所在。

    3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就自然环境状况来看,增加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是任重而道远,解决当前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快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推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1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

    为增强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首先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对于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保护。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全面清理所有影响生态发展的不合格或者违禁工厂,提高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并且对于社会生产发展尽量使用节能资源,避免自然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比如提倡太阳能、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面积推进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保护力度。

    3.2 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的范围其实很大,在正常的生物圈里都可以实现生态的无限循环,比如水分蒸发,降雨降雪等,但是人类的不正常干预抑制了自然的循环,导致自然环境部分环境出现问题,引发天灾人祸。比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人为环境。所以人类活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反过来地理环境又影响到了人类活动。

    3.3 建立系统的资源学科体系

    既然自然环境受到人为干预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那么对于自然资源最好的保护就是对自然资源建立系统的学科体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整理,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现实情况,能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了解,而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以前人为活动是为了使用资源,但是现在通过对自然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避免出现不合理保护和不清楚认知,而导致资源被破坏,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科学手段更有效的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

    3.4 加强自然环境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虽然说很多灾难都是天灾,但是也有很多灾难是人为引起的,比如说人类对于地下资源煤炭石油的获取,导致地壳运动,引发地震、塌陷。还有人们的乱砍滥伐,破坏土壤植被,导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所以,如果能够减少对于自然的过度破坏,并对灾害进行预防,可以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退耕还林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其实对于防灾减灾体系最基本的建立就是要维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再对灾害进行预防工作,比如如何避免雾霾危害,直接方式不出行、戴口罩,根本方式就是提倡人們节能减排,环保节能。

    3.5 加强环境修复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虽然近几年—直在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污染过于严重,所以成效并不明显,当然很多国家因为人口和发展关系所面对问题也不同,但是如果要实现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务必要对污染进行治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废物利用。所以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现实,必须在最细微处着力,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一切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是当前资源紧缺,对于废物利用方面应该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推进,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再利用。

    4 结束语

    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正是自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回应,面对地理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受到影响,所以这是大自然告诫我们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最基本的改变做起,加强生态修复,推进荒漠化治理,提高生物存活性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1]石春燕.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华夏地理,2016(2):63.

    [2]张进德.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3).

    [3]朱丹.自然资源物权视域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2):126-131.

    [4]刊评.全面强化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7):1.

    [5]吴剑铭.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5186.

    [6]侯璐,郑雪莹.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环境法治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7(8):99-1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