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范文

    陈庆华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具有促进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变化相结合,作为制定会计核算依据,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在阐述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 作用 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采用预算会计模式。预算会计作为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预算、确保国家财政职能实现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制度体系和行政机构所赋予的职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現阶段实施的预算会计模式暴露出许多制度缺陷问题,不进一步改革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思考探索会计制度改革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际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认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能够正视当前会计工作中不足之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既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以及运作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体现,还需要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是否按照国家预算制度规范进行监管。从这个角度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促进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执行会计工作时,很难全面、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还限制了行政机构产品和资产的成本核算。会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行政机构的会计工作职能正常发挥,需要改进目前难以发挥会计职能应有的功能的局面,行政管理机构不能主动行使管理职能的角色,就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的。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的预算核算模式,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维护公共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势在必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基础。

    2.1 会计目标的表述不清楚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预算管理制度只需要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适应预算管理的需要,便于内部管理即可,对预算资金和目标没有明确的细则规定,这些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行政机关的管理责任。为了充分体现行政机构的监管责任,行政机关不仅仅为内部提供必要的信息,还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能够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掌握社会服务和生产成本产生的支出状况,以及债务信息和这些信息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2 缺乏完整的主体会计科目

    以宏观的角度看,预算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包括各级预算单位,国家财政部门在编制政府所收集的报表时,政府往往处于一级代表的地位,因此,一级政府部门应成为我国政府的会计主体。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会计主体。这种主体构成模式有自身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财政资源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效力。当资金平均分配给下级单位时,各级单位容易出现不考虑效益情况,人为争夺财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资源降低了使用效率。因此,选择与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体,要从加强财政会计资源管理、规范各级行政机关行为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记账编制报告的主题准确界定会计主体。

    2.3 现金收支制度易表现出不能适应性

    我国行政单位预算核算采用现金收付制。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简化会计程序虽然有利于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但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收支结果。因此,实际工作中,收付现制度表现出的不能适应性。现金收付基础制度的不能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做出全面的反映。收付实现制度由于现金不能记录用非现金进行交易而对行政机构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区分经常开支和负债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构的债务和债权难以界定,无法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和会计状况,许多能够对决策提供参考的信息不能真正被有财务信息需求的人提供帮助。二是不利于提高效率和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采用现金收支制度只有在实际支付费用之后,以及对于已经发生的一些支出,才能确认是否采用以现金为基础的支付,而尚未付款的项目不能确定为当期应发生的费用。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不能及时反映绩效考核制度。三是由于以现金支付为基础的制度是以实际资金流动为基础的,因此,无法与其它会计信息进行准确的比较。现金收付制度是根据实际收入和支出计算的,纵向管理是不可对比的,但是,如果本属于不同会计期间的收支项目集中在一定的阶段内,后续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还有横向会计信息也具有不可比性,现金收付的制度基础是根据实际支出的资金并不包括资本损失,由于难以平均分配所添置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采用的经济分析与绩效分析是不准确的。

    2.4 财务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目前实施的财务报告制度看,没有任何一家的财务报告能够全面系统地集中反映政府事业单位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根据行政事业的财务报告制度,目前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很多弊端,行政机构的财务报告不完整,容易出现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只能反映大致的收支状况,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对债务、债权等财务状况,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甚至出现收支情况与项目预算不协调的现象,不能反映预算收支实际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项目缺乏科学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行政习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以及收支项,同时,收入和支出项目也通过收入和支出报表反映出来,导致财务内容重复,资产负债总额虚假增力口。

    3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举措

    3.1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优化程度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确立有效的会计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心框架,也是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因此,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是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发点。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制度适应会计主体信息内容的需要;适应和实现会计信息的最佳方式。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达到如何定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通过考虑使用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力求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决策提供支撑,通过财务信息可以正确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因此,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要体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还要直观地体现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3.2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效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对会计准则的有效整合尽量接轨国际公共会计准则,实行权、责、利相结合,以资产、负债和收支等要素为支点,在向权、责、利发生的过程中,试行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度,以固定资产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按每年应计折旧额计入累计折旧,增加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等项目;权责发生制,改革隐性债务债权认定,对每一期的本金和利息的增加,可以认定为长期借款负债,根据采购成本负债的发生时间,当期费用和债务偿还资金可以录入会计科目,对长期借款和债务偿还资金,有利于缩短还款的时间。

    3.3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業单位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附注、收支报表及附表、财务状况报表等。由于附件中对许多重要表没有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报告制度不能体现多元化,既难以充分反映财务信息,也不利于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因此,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加强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改革财务报告制度可以尝试将主体财务报告与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在编写整体报告时,使用辅助报告对改进方法作补充说明;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采用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资产的等式,编制并列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清单,根据流动性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增加现金流量表;在会计制度改革中,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逐步完善财务分析机制,增加反映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

    4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根据已经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依据,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优化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更好地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7(15):143.

    [2]于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176-177.

    [3]冯文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企业研究,2011(22):106,109.

    [4]郭晓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6(23):170-17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