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党员干部做好精准扶贫带头人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赵茹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视脱贫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关键词:奋斗目标?????? 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战??? 特惠制扶贫政策 中图分类号:D 26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臝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视脱贫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家庭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打赢扶贫攻坚战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领导干部怎样做好精准扶贫的带头人,应做好以下四点: 1夯实扶贫基本功,掌握扶贫工作基本常识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扶贫攻坚的各项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做扶贫明白人,是对精准扶贫领导干部工作的要求。扶贫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地为群众服好务,还要更好地学习、掌握、宣传、落实好脱贫攻坚各种政策和措施,让贫困群众了解可以享受到那些特惠政策和措施,解决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多学习、勤钻研,真正掌握各项扶贫政策,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才能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深入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本功。这个环节很重要,扶贫干部如果自己不清楚,或者似懂非懂,就不可能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下去。因为自己政策不清而让贫困户利益受损,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会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一个扶贫干部对政策的了解模棱两可,问起来支支吾吾,很难让人相信他会做好扶贫工作,也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扶贫政策,才能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扶贫干部不仅在政策上要做明白人,在方法上也要做明白人。不能用“一副方子”治百病,针对不同地方的贫困情况,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用足用活扶贫政策。精准施策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举措,补齐短板、弥补欠账,壮大引擎、突破瓶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作用。 做扶贫明白人,就是要多学、多走、多看、多想、多做。通过参加各种扶贫培训班、阅读扶贫相关书籍等方式学习扶贫相关常识,做好精准识别。精准识别包括贫困人口识别对象和范围,贫困人口识别方式、标准、程序以及贫困人口的动态调整。贫困人口的识别,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依据,以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参考依据。即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虽然在当地扶贫标准以上,但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且凭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原则上均应视为贫困人口;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当地扶贫标准以下,原则上均视为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农村人口实际贫困情况,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调整。这些常识都需领导干部了解和掌握。有了思想上的明晰,就能保证行动上的明白,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扶贫工作不走或少走弯路。扶贫干部不仅要自己带头做明白人,还要教会群众做明白人,以便集思广益,从中吸收群众智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了心中的亮堂,思路就会宽敞,方法也就多了起来,工作就有了深度,就一定能提高脱贫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2开展“党员联户”活动,助力精准扶贫 群众对扶贫工作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是否融洽等。为了增加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应组织开展“党员联户”活动,助力精准扶贫。 治贫先知贫,扶贫要寻根,首先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把脉”。党员干部要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座谈、问卷调查、集体“会诊”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贫困人群进行深入细致摸排,调查了解致贫原因。要集合全社会的综合力量进行全民扶贫,开展“‘村党组织项目引路行动,通过‘支部抓产业、产业连党员、党员带群众,以点连线带面,促进群众增收”。 要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每户至少有1名党员、干部进行联系,进行点对点帮扶,确保帮扶工作不留死角。贫困村的贫困户,由省、市、县机关党员干部帮扶。联户帮扶工作由各镇(场)党委第一副书记组织推动,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牵头负责,按照分步实施办法,逐步推进。活动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坚持以上率下、以上带下、全面覆盖、全程推进原则。 第一,调查摸底,掌握精准扶贫户和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基本情况。通过“五查五看”了解精准贫困户第一手资料。查家庭收入、看經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 第二,领导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二是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三是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第三,省、市、县选派干部,县镇机关党员、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 第四,村干部、本村优秀党员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 第五,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员、中层干部、优秀骨干等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 活动要求参加联户帮扶活动的党员做到“五帮”:帮助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帮助寻找脱贫致富门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健全扶贫档案。 对参加联户帮扶工作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进行考核。将联户帮扶活动开展情况与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绩效考评、评先选优、职务晋级和职称评聘挂钩,通过市考核到县、县考核到乡镇、乡镇考核到村,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单位党组织、联户帮扶负责人和党员干部严肃问责。 3制定特惠制扶貧政策,激发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脱贫必须得靠自身“造血”,每个贫困户要有一个稳定收入来源,一个脱贫创收项目,力争参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村要有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致富示范项目。“造血”就要建立脱贫“造血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瞄准贫困人口,作为精准扶贫靶向攻坚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产业就业扶持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究底一批),瞄准贫困人口脱贫,大力推进和深入开展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五个一批”扶持政策“叠加式”全覆盖,根据贫困原因和脱贫需求,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扶贫政策举措,确保每个贫困户都发展一个或至少参与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并享受就业扶持、危房改造、发展教育、医疗救助和低保兜底等相关政策,激发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智力扶持等方面精准把脉,挖出“穷根儿”,认真分析研究,精准施策,帮助选择适合的脱贫措施,布局产业规划,落实致富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做到了增收有项目,打工有去处,脱贫有门路。切实使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从而实现真脱贫、稳脱贫。 4以党建带扶贫,推动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就要求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各种农村组织的力量汇聚到精准扶贫工作上来,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担当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脱贫,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实现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着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加快扶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需要有担当精神。扶贫干部能否扛起责任担当,事关扶贫工作的成败。党员干部必须要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是场硬仗,要想打赢这场战役,要求扶贫干部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同老百姓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受一样的累,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扶贫干部要想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就要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以铁一般担当,切实找准“穷根”,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要弘扬务实作风和长征精神,始终坚守职责岗位,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持续优化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怎样选派与当好驻村第一书记[J].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辽宁省委组织部组.辽宁省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实用手册,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