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OBE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研究 |
范文 | 廉政 金立艳 陈燕飞 余会荣 摘要:本文以《悉尼协议》OBE导向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学院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人才为例,阐述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理论方法,构建本专业人才质量矩阵。通过麦克斯研究数据表明,该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社会、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悉尼协议;成果导向;人才;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教育国际化路线的持续推进,自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了国内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以来,备受关注的以OBE为导向的《悉尼协议》逐步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内化以成果為导向的核心理念,构建符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符合国际化用人标准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成果导向的内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共性问题、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关键要素、麦克斯数据分析等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1成果导向内涵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出台,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是各高职院校参与并实施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教育必须支撑国策落地的光荣使命。研究OBE,搭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OBE)教学成果导向是《悉尼协议》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是国际上实现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和进行实质等效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质量体系的构建要能有效支撑目标成果,通过质量体系指标的考核、评估、调整来不断接近达成预期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职院校只有重视做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这基础的一步,才能为将来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共性问题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相互渗透协调开展的必然选择,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包含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过程、质量标准及评价手段等。但人才培养方案在质量体系方面的约束和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关注点偏离 质量体系涉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类课程关注不足,比重较低,在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对严格,课程及课时安排较为细致。但对于职业素养的约束和表达往往较为简略,在课程描述中也未能有效渗透。如开展的毛概、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劳动周等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课程,往往与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及考核要求。无法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素质要求”。 2.2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关注深度不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应该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接班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和行动上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除了传统的思政教育和专题党课对于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对专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程不能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在课程上的落脚点要更深入。 2.3体系指标含糊,评价主观性大 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指标含糊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如现各高职院校对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操作。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对教学过程的考核提出了挑战,考核时间及考核内容存在矛盾,学生个体考核要点难以存在差异,无相对统一标准,且实践考核过程中往往受到教师主观影响较大。 2.4质量体系涉及主体单一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由学校各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学生以及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学校承载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但离开市场谈质量,只能是自我感觉良好。离开与学生自身和利益相关方谈质量也只能是空洞的、肤浅的。 因此质量体系(质量内容、指标、评价等)需要由多主体共建和共同实施,并要在质量体系内打通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反馈通道,实现质量提升的持续性。 2.5质量体系功能未有效发挥 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循环性的闭环系统,在教学运行管理中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数据进行有效获取和分析来调整教学运行过程,持续提高运行质量。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能力相对滞后,未能将数据体现到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当中。 3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关键要素 近年学院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开展专业试点改革,通过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和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先后成立“诚亚”“宏信”“柳工”“多伦”等订单班,尝试开展具有工程机械专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就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系和控制要点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每学期开展“三进三出”校企交替,对校企双方共同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记录,阶段考核。班主任跟班进企业,实时反馈学员的学情和工作表现,及时做好数据统计和学生意见收集。专业负责人、二级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领导等共同分析数据结果,以目标质量成果为导向,制定教学管理优化方案,使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在PDCA模式下不断得到提升。 质量体系要能实现全覆盖,应该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力求全方位、立体化保障人才培养实施效果。 质量体系设计应该遵循多元共建的原则。从学校内部、学生自身、用人单位、行业社会等多方面设计质量指标和考核评价主体。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质量指标和指标权数。 质量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协同、反馈、执行、优化的功能需求。质量体系的各主体关键指标体系之间要能形成“紧密”联系。降低无效和轻权数指标数量,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效率。人才培养质量矩阵模型,见图1。 4麦克斯数据分析 学院17届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在教务、学工、二级学院、专指委、学生代表等多方参与下,进行重构。通过近一年的试行,并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麦克斯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发现质量体系优化实施前后,学生的就业质量、教学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提升。16届和17届相比,就业率从96%增长到100%,离职率从55%降到40%,薪资增幅由8.2%增到11.3%,教学满意度94%增长到100%,课程满足度从79.2%增长到83%,母校推荐度由67%增长到76%,母校满意度从97%增长到100%。 5结束语 高职人才培养的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以成果为导向是《悉尼协议》所蕴含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过程必须遵循质量成果导向的理念,以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企业社会满意、家长满意为人才培养原则。共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体现指标要能体现系统系、相关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总体要求。并能够服务于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提升的核心功能。在此思路下,探索并构建符合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