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脱贫攻坚中重视村集体党务村务公开的思考 |
范文 | 胡海珍 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而针对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多、产业发展项目多、基础设施建设多等因素,群众对村集体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关注度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甚至农村社会的稳定。笔者认为,增强基层党务和村务公开透明度,调动村民自主监督的积极性、增强村民自主参与意识和村集体的凝聚力,是能否实现农村稳定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三里坪村在脱贫攻坚中党务村务工作为例,分析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重视村集体党务村务公开。 关键词:脱贫攻坚;党务村务;公开;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1三里坪村在脱贫攻坚中党务村务公开的做法与成效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三里坪村位于芷江镇舞水河东岸,是本县一个特殊的村城中村,全村分为5个村民小组,共有600户,1362人,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 2018年当笔者再次走进三里坪村部,感觉村部面貌焕然一新,除了村部房屋翻修整沽、物品摆放整齐以外,村干部信息牌、去向牌都挂在了各自的办公室门口,外墙上的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两块宣传专栏格外醒目,一改过去主要宣传领导讲话及法律法规的单调形式,内容大多数都是扶贫政策标准、政策享受名单等老百姓真正关心的内容。党务公开栏里面正公布有危房改造条件及申报程序、党员发展对象简历等内容;村务公开栏里正公布着村级财务、惠民政策、村级资产债务及粮食补贴发放名单公示等内容。便民服务大厅内,上墙公布的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程图、村民议事指南等内容。村支部李云贵书记和村委会江贤忠主任告诉笔者,三里坪村自从实行阳光办村务以来,村风和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1.1镇党委政府重视、村公开责任明确 三里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的指导及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不断努力下,结合精准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努力推行阳光村务。芷江镇政府成立了村务公开工作指导小组,村里明确了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为党务、村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村文书及妇女主任为具体责任人、村民小组长为监督责任人,并公开了村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到户制度,拉近了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同时充分发扬民主监督,使三里坪村重新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2营造公开工作氛围、坚持公开。四个必须 近年来,芷江镇党委政府和三里坪村对党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组干部学习领会推行党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形式开展有关党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激发调动了村干部及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村组干部及全体党员会会议通过,还形成了党务村务公开原则的“四个必须”,即:凡是涉及本村的各级党委政府的惠农惠民政策必须公开;凡是涉及村民享受政策的内容及名单必须公开;凡是村集体内的评比表彰必须公开;凡是涉及村集体的建设项目及财务必须公开。 1.3形式内容多样化、公开方式便捷化 在走访中了解到,近三年来,三里坪村在推行党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較明显的成效。目前,该村按照县里及镇里的要求在村部设立了村情概况、党务村务公开、法制宣传等三种公示牌,并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记录登记簿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电脑、电视、村级图书室(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是唯一一个图书种类齐全的村级图书室)及村部便民办公大厅,村干部周一至周六分两组按时坐班,全天候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同时,还在村部及各组住户集中区域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在公开形式上,结合本村自己的实际,经常采用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或张榜公布。最行之有效的是,村里建立了“三里坪村民微信群”,由村支部书记李云贵担任群主、其他村干部担任管理员,不但规范了群里信息内容的合法健康,还让村干部和老百姓随时随地能够了解政策法规、交流村情民意、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 1.4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 随着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越来越多,群众在享受政策、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互相攀比心理大量存在。为此,三里坪村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如实公开,党员干部联系帮扶情况、征地拆迁政策标准、粮食直补发放政策标准等各级党的政策,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工程项目发展规划、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一一公开。村委会江主任介绍说:因三里坪村的特殊性失土农民,经济来源靠打零工外,一部分来自村里集体经济门店出租和村办加工厂,村民对村里财务收支特别关注。以前老百姓总是对村里的惠民政策落实不放心、对村级财务管理不放心、对村级企业运行情况不放心,总是怀疑村干部个个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后透明化,大家一目了然,老百姓心里没了芥蒂,村干部心里也坦然了。在入户调研中,七十多岁的李老爹开心地说,现在的政策好、干部也好,村里情况老百姓都知道,干部都肯帮忙,自家禾塘因政府修建防洪堤形成了低洼,一到下雨禾塘就成了水塘,和施工队反应多次都没有得到解决,找到村长,第二天就研究解决了问题,并将禾塘维修情况进行了张榜公布,因为事实清楚,老百姓都没有任何意见。 2三里坪村过去民心不顺与党务村务公开的关系分析 曾经的三里坪村因征地拆迁,大多数村民失去土地,对村级财务表示怀疑、对党的惠民政策表示不理解,经常有人到镇政府和县政府上访,使村支两委的工作陷入被动和困境。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种原因: 2.1公开栏当摆设,公开内容走过场 党务、村务虽然在一定形式和内容上得到公开,但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栏半年更换一次,有些内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党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室内,多数群众看不到;公开内容不完整;如有些财务开支只公开一些大概内容,实行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村干部唱“主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2.2村干部不愿公开、老百姓私下怀疑 党务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二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村干部在村务公开上防范百姓,认为百姓知道得越少自己越安全,而群众对村集体经济的走向又持怀疑态度,却又不当面沟通,即使部分群众提出质疑,村干部也不重视反馈意见,不及时答复。这样导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产生隔离,矛盾加剧。 2.3村民集体意识淡薄、村干部我行我素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多年的征地拆迁,该村相当一部分群众已经融入了城镇市民生活。整天忙着做生意及外出务工挣钱,很少关心村里的党务及村务运行及公开情况,大多数村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谈不上参政议政、主动监督,导致部分村干部无视国纪法规,我行我素。 3对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的几点思索 通过脱贫攻坚,绝大多数贫困户已经摆脱了贫困,但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相互攀比、相互计较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将村级党务村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通过对三里坪村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前后的分析对比,认识到,要使党务村务公开获得长期的实效性,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3.1树立村干部公正意识,培养老百姓参与意识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边远地区,在农村推行党务、村务公开,难度较大,因此,解决思想认识是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党务、村务公开的目的,让老百姓正确理解村务公开的意义。教育村干部提高自身素养,克服困难,勤政为民,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问题,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党务政务公开的监督中来,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2健全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程序 党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对党务、村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怕公开、大致公开向敢公开、如实公开大转变。对待群众反馈的问题始终做到问题不过夜、问题不出村。 3.3量化公开指标,责任追究到人 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对村组干部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对老百姓在遵守村规民约和履行义务中是否到位予以奖惩,同时定期张榜公布。做到职责分明,奖惩透明。 3.4建立监督机制,消除干群隔阂 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使村干部“不敢腐”;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使村干部“不能腐”;三要强化纪检监察监督,时时提醒,在思想上使村干部“不想腐”。使干部群众相互信任,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3.5加强跟踪管理,搞好部门配合 乡镇和村各部门雖然能根据分工,各司其职,但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问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同时,各村也要将自己的党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特别是涉及到集体经济的收支、相关项目等问题要具体、细致、明白,不含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