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及对策
范文

    汪盛国 丁玉琪

    摘要:自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奖、助、贷、勤、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以及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投入日益增加、体制日益完善,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国家对于资助的“育人”功能的发挥更加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提出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资助育人;需求层次理论;多元化;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资助育人的涵义

    高校资助育人是指在高校资助体系下,通过政府机构、高校本身、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个体等资助主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在保障其物质生活的同时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多方面的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包含了三方面的涵义:一是资助的主体为政府机构、高校、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二是受助者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是资助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通过资助的形式使受助者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2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2.1高校资助育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到全国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教育脱贫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对高校贫困生而言,高校教育是其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如何让贫困生顺利、安心地完成大学学业,学好专业本领,锻炼综合素质;如何不让贫困生一毕业就失业,这个正是资助育人工作要解决的问题,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高校资助育人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一是在教育经费上更多地向贫困生倾斜,保障了贫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保障了贫困生的基本生活;二是在育人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比如为贫困生提供心理、情感、就业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3高校资助育人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经济的两极分化已经日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策,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讲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恰恰和贫困生的学习和就业紧密相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就业,而且影响到其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家庭的命运,最终影响到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3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其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启示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由低到高依次排列。马斯洛认为:一是人的需求是层层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低层需求得到满足时,更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二是同一时期,人可能存在多种需求,但是总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任何层次的需求都不会因为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三是五种需求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要,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四是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则刚好相反,两者呈现负相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的启示:一是贫困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贫困生需求的调研;二是贫困生的需求发展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贫困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种需求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着其行为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有阶段性和重点性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三是在低层需求满足的情况下,高校对贫困生的高层次需求也需要有进一步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育人工作。

    4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

    4.1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下,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不断加大。2018年,全国学生资助总额突破2000亿元,资助学生达980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生学习、生活需求得到基本保障,不让贫困生因贫困而辍学不再是一句口号。

    4.2贫困生需求的发展与供给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局限于物质上的帮扶,特别是贫困生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以后,自我发展、成长的需求日益显现,并更趋多元,而目前高校提供的资助形式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资助,而缺乏心理、情感、技能等更多元的资助形式来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需求。

    4.3贫困生就业仍面临比较多的问题

    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贫困生自尊心比较强,背负着改变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压力,对于就业的期望较高,但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落差;二是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等原因,在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个人特长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应聘过程中不具备优势;三是贫困生的家庭状况使其在就业的平台和资源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5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分析

    5.1在开展资助的同时却忽视了育人工作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资助和育人缺一不可。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资助只是解决了贫困生低层次的需求,而对于贫困生来说,要改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激发其高层的需求,让其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贫困生的育人工作,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终极目标,最终实现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5.2缺乏对贫困生精准的了解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而言,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开展精准资助,而精准资助的前提是精准地了解每一位贫困生,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建档并及时更新。而目前高校对贫困生信息的多方位采集和动态更新上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5.3缺乏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的供给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资助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和低层次的,基本停留在物质层面;其次现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基本属于“供给式”的,贫困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因此学生发展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5.4缺乏层次性、递进性的资助育人体系

    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在低级的需求未满足时,高级的需求很难出现;而高级需求的出现也需要教育、引导,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来激发和满足,这就需要我们为貧困生提供一个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递进的资助育人体系。

    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资助育人对策研究

    6.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资助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所有的资助工作也应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来展开,因此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应强化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奋斗意识、担当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在资助过程中赋予更多的育人的功能,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6.2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贫困生的精准了解

    通过对贫困生入学的信息采集,对每个贫困生建立电子档案,并且通过定期的排摸以及借助学校网络、校园卡等平台及时更新、不断的完善贫困生的信息,为精准资助打下坚实基础。

    6.3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提供“一揽子”资助项目,实现精准资助

    从单一的物质资助,转向多元化的资助,为学生提供技能资助、心理资助、学业资助等各方面的资助类型,从新生进校后,通过问卷调查或数据采集系统,统计学生不同的发展性需求,建立学生的能力资助清单供学生选择,加强资助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对资助的效果进行及时地反馈和调整,使我们的资助更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6.4搭建不同阶段、不同平台、不同重点的资助育人平台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搭建以时间、部门、活动为三要素的“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平台:即以时间为纵轴,将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分为入校、在校、离校三个阶段,整合学校的三中心(资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就业创业中心)和三课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搭建资助育人平台,有重点、分步骤的开展各项资助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的需求。

    第一阶段入校:以经济资助为重点做好经济帮扶。

    入校阶段,贫困生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和生活适应问题,学校应在学生资助中心的主导下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着重解决学生基本生活保障,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同时,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兼职机会,通过这些方式让贫困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感受自立、责任、感恩,增强贫困生自主“造血”的能力。

    第二阶段在校:以能力资助为重点,做好发展性资助。

    在校阶段,结合学校“三课堂”、学校团委、心理中心等,以各类学生组织和活动为平台、载体,加强贫困学生的社交支持,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和活动,锻炼能力,拓展视野,加强学生的发展性资助。

    第三阶段离校:以学生就业为重点,做好贫困生就业帮扶

    离校阶段,以学校就业中心为主导,针对贫困生群体开展各类的就业、创业指导,针对贫困生个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结对、就业帮扶,实现对贫困学生就业的精准帮扶,让贫困生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锻炼能力、磨炼意志,最终得到自我的价值的实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