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村民幸福感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
范文 | 马家桢 吴昱铮 陆梦佳 摘要:提升村民幸福感,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课题。以宿迁市大众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经由数据分析得知,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幸福感同产业、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并据此对基于村民幸福感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给出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幸福感;大众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D 42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目标。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以来,诸如“城乡结合”“城乡统筹”等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考虑便一直渗透在各级区域规划之中。在此期间,乡村建设的出发点是平衡城市与乡村在发展上的分化,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治理,其潜在指向,正是在藏富于民的基础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当下,这一潜在指向已作为目标提出来。然而,亟须考虑到、并紧密结合村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切实想法和真正需要,方可开展并落实村民幸福感的提升这一目标。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大众村为案例,从提升村民幸福感的视角,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背景与方法 1.1大众村概况 大众村隶属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管辖,位于宿迁市西部、淮徐高速宿迁西出口,是美丽乡村示范区、全国首批淘宝村、农民创业集聚区。村庄总用地面积3800亩,建设用地700亩。村庄共有936户,总人口达3898人,划分为14个村民小组,98%以上的民户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其中,从事网店经营者占全村总户数的35.2%,2017年村庄的网店销售总额达8亿元。该村的网络创业民户主要入驻淘宝、天猫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产品以实木和板式家具加工为主。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获取大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过往资料和数据,并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根据提升村民幸福感这一目标,以及发掘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对策等内容,本文在分析和描述时,将该村14个村民小组划分为改造小组和未改造小组。 1.2.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制定了村干部问卷和村民问卷。其中,村干部问卷用于调查大众村的村庄形成年代、人口情况、产业情况、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环境管理、农房建设、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建设投入等方面内容。村民问卷则用以调查村庄村民个人及家庭情况、村民的住房情况、村庄产业状况、村庄设施及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生活的意愿这六个方面。 课题组在大众村共发放了1份村干部问卷和40份村民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包括1份村干部问卷和38份村民问卷。在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统计,见表1。 1.2.2访谈调查法 为深入了解大众村的产业与村庄发展的现状,在采取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在访谈中,主要围绕对集中发展电子商务的看法、对环境改善的态度、对如何提升幸福感的看法等。通过质性访谈,积极引导村民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发掘在之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措施,总结存在着的问题和不足,据此发掘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2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幸福感的关系 2.1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美丽乡村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美丽乡村”内涵进行界定,可概括为3种类型(见表2)。从中可发现其共同点: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发展产业、完善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人文和谐。 2.2村民幸福感 村民幸福感是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建设活动,从主观、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层面所获取的幸福感受,是对美丽乡村发展的理解、感受和认同,是对美丽乡村发展所带来效益的态度和评价。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村民的幸福感,包括年龄、性别、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态环境、设施配套、人文氛围等。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村民幸福感与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态环境、设施配套和人文氛围等因素相关,其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对于村民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见表3。 2.3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幸福感的关系 无论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视角,还是从消除城乡差异的视角,再或是从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关系的视角,美丽乡村建设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其核心思想均可归结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而提升村民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也能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唯有将这两者协调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方可使美丽乡村得到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2.3.1美丽乡村建设为村民幸福感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可在就业、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上带来改变,从而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奠定基础:首先,美丽乡村建设可改变单一的传统农业这一乡村状况,鼓励发展主导产业,留住村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村民收入,进而提升村民幸福感;其次,美麗乡村建设可改善村庄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使村民们生活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村民幸福感。 2.3.2村民幸福感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村民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然要关注村民幸福感的提升。若只关注发展主导产业对村庄经济的促进作用,如增加收入等,而忽视环境和文化建设,必会严重影响村民的幸福感。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村民的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 3村民幸福感的差异性分析 对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调查资料加以分析可知,大众村的改造小组和未改造小组之间,在经济收入、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这三个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差异:未改造小组的村民仅有极少数感到特别幸福;相比之下,改造小组的村民幸福感则得到了明显提升,半数以上的村民感到特别幸福。 3.1经济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 改造小组的村民年收入大部分集中在10-15万元,而未改造小组的村民年收入则大部分集中在3-10万元。改造小组的村民从事的实木和板式家具产业受政府扶持,而企业间的协作销售这一模式,则使村民们的收入急剧增长,促使改造小组村民的收入状况明显优于未改造小组。 3.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影响 改造小组内的85%民户安装了专门的污水管道;50%的村民会主动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己设置的垃圾站点内;50%的村民被动等待专门的清理人员来处理被丢弃在宅前屋后的垃圾。而在未改造小组内,57%的村民家中没有安装专门的污水管道,将生活污水直接倾倒在自家门前;由于缺少垃圾站点,29%村民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也无专门的清理人员处理,不仅使村庄环境日趋恶化,还造成村民日常生活的极度不便利,从而导致其幸福感远低于改造小组的村民。 3.3村庄环境整治程度的影响 在改造小组内,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基础实施配套较为齐全,吸引了92%的村民愿意一直居住在村内。而在未改造小组内,则仅有43%的村民愿意留在村庄内。 3.4大众村村民幸福感提升的因素 提高經济收入水平、增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加大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可显著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由此可见,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关键是要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全面整治村庄的环境这三个方面,见表4。 4基于幸福感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 对策的挖掘 对村民幸福感提升的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不断改善,可作为大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得以开展的举措为:根据这三个因素,发掘大众村过往建设取得的经验,并结合村庄的建设现状、村民对未来的意愿,在发展主导产业、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引导多元文化这四个方面,延伸地形成了推进大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4.1主导产业的发展 村民收入的增加是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基石。大众村在过往的乡村建设中,着力发展自身的主导产业。在2005年之前,大众村一直以塑料加工为主导产业。伴随着该产业污染升级这一问题,大众村开始将产业转型到板材家具制造等主导产业上来,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电子商务与板材家具相结合这一产业转型,发展较为缓慢,仅从原来的20多户发展到150余户。近5年来,发展提速,全村的网络创业村户已达32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5.2%,成为名副其实的“淘宝村”。目前,该村为村民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增收1.1亿元以上,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见图1。 4.2村庄环境的整治 通过访谈调查得知,有50%的村民在过去几年里提出过增加房屋四周绿化的建议,而有33%的村民提出通过改建或扩建的方式来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愿望。大众村结合村民们各种切实的想法,将房屋建筑重新调整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进行粉刷,采用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在房屋四周预留土地种植树木,加强了绿化。居住在绿化美观、重新改建的房屋内,村民们幸福感提升明显。 4.3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有43%的村民认为完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具体言之,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休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增设等,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幸福感。相比之下,大众村的教育与医疗设施依旧较为缺乏,仅有21%的村民子女在村内上幼儿园,村内未设立小学,村民们须将孩子送到镇上读小学。村内未设立卫生室,看病亟须去镇医院。而且,村内集体活动开展频次较低,政务公开度较低,村民们未能及时了解村庄事务,无法向村委及时反馈自身的意愿。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们的幸福感提升。 4.4多元文化的引导 在村庄建设中,大众村在村口增设了一套旧时代的磨面工具,以作为整个村庄的一个景观节点,它既外在地体现出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又是触发村民们回到“梦里老家”的记忆开关。并且增添了多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以满足村民们休闲、娱乐、小聚闲聊之用。村庄文化设施的建筑和构筑,采用水泥加瓦片,在轻描淡写之间,便把大众村的传统风俗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而一面面的文化墙,则诉说着村落的历史传说,描绘着村民们向往的生活场景,丰富了村庄的文化韵味,使村民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浓郁的多元文化氛围里,村民们正在逐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5结束语 眼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丽乡村的建设,其核心或旨归,乃是提升村民幸福感。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大众村为例,从提升村民幸福感这一视角,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发展并延伸主导产业,使村民们的收入切实地得到提高;并结合村民们的意愿和建议,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逐步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并塑造更适于唤醒村民们感受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使村民们居住在村庄的意愿更加强烈,进而使村民们的幸福感真正地得到提升,由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3):5-12. [2]张孝德,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J].经济研究参考,2013(22):3-25. [3]唐柯.美丽乡村:亿万农民的中国梦[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4]李存贵.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济源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南方农业,2017,11(20):60-62. [5]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97-105. [6]王丹玉,王山,等.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17(2):153-159. 基金项目:宿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