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
范文 | 王丽萍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内部控制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度、战略目标等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使得内部控制的作用并未全面、充分地发挥。本文将以A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诊断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探寻有效的应对和修订策略,旨在为促进与该企业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威胁和风险。我国大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博弈结果,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型企业的经营成败直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兴衰与成败[1]。我国大型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以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很多内部控制失效的事件不断发生,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例如:2011年8月底南京宇扬集团董事长失踪案件就直接导致当地多家银行被卷走巨款而陷入债务危机,其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2010年底渤海银行员工监守自盗,以客户名义私开网银,最终导致数10名储户损失上千万元。这些负面案例引发了社会、专家学者、大型企业管理者的深入思考,究其实质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内部控制从一开始的设计、实施直到监督都存在执行力弱化的问题。即使有的大型企业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失效事件时有发生,这也从另一层面说明这些企业并未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目标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各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从而达到既定的单位管理目标,由此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具有制约性质和调节作用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2]。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之上,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制衡性、成本效益。企业在构建并实施内部控制时不能只考虑一项原则,而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五项基本原则,并兼顾各原则的基本要求,才能构建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 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不难看出,内部控制目标是一个动态化、系统性的目标,并且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研究不断加深而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内部控制最初的基本目标是:防止财务造假、查错防弊;1992年内部控制的目标发展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历经几十年的演变与发展,内部控制的目标不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方面都实现了拓展,根据我国实际状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提供保障、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企业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3]。 1.2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框架主要是由内部控制五要素构成,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关系,这五要素共同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4]。 2 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A企业为例 2.1 A企业基本情况 A企业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均在五百亿元左右。A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大型机械设备,目前已经在该领域中拥有多项专利技术。A企业结合实际在内部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在制度方面建立了《财务报销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流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财务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与财务流程密切相关,执行程度较高。而在财务管理范围之外,由于该企业将销售业务的拓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缺乏对非财务领域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并未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规范的财务制度倒逼其他部门必须结合实际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企业在运营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造成的。 2.2 A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一是A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企业是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的议事机构为党政领导班子办公室,并行使着企业董事会的职能,但是由于该企业董事会以内部人控制为主,不仅是战略的制定者、更是实际经营的执行者,从而导致该公司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并未得到全面体现;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A企业为了能够承接到业务不惜采取不当手段无序竞争,最终被相关部门发现予以通告,进行了现金处罚,这不仅大大影响了该企业的形象,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三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A企业员工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各种专业化培训,薪酬制度在制定中也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并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2.2 风险评估方面 A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数据上。例如:A企业应收账款款额巨大,截至2017年末,A企业以前年度的欠款高達380户,共计人民币3200万元,4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达到了230万元,并且大部分已经成为死账、呆账。再例如:A企业存货积压时间较长,由于该企业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存货积压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容易造成存货贬值和毁损,对今后企业出售产品带来了风险。 2.2.3 内部控制活动方面 A企业虽然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中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控制点进行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大部分流于形式。通过对该企业的调查分析后发现:A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未涵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健全性。例如:在预算管理方面,A企业的管理者并未高度关注预算的编制工作,每年只是按照上级要求和下达的任务完成预算编制。 2.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沟通,更包含了企业各部门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但是种种迹象表明,A企业目前并未构建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例如A企业内部尚未构建统一的员工信息沟通平台、员工申诉渠道,集团与各子公司之间并未建立经营业绩分析互动机制。 2.2.5 内部监督方面 在内部监督方面,A企业在日常监督层面、专项审计层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改进措施层面、在对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状况和有效性评估的层面都存在问题。 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构建健全的、完善的治理结构是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石,企业可以考虑从股权结构上来改变原来单一的全资持股结构,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从而推进企业股权的多元化发展;A企业还可以增加其他股权持有人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彻底打破目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二是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积极地宣传和贯彻企业文化,例如:可以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宣扬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宣传企业的发展愿景;在企业内部开展道德模范、优秀员工的人才选拔;三是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广大员工的培训投资力度。 3.2 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防御能力。例如: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让所有员工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不要存在悲观消极的态度;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合同风险评估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存货管理制度。 3.3 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应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重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对控制活动流程的关键点重新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在经济活动流程中所涵盖的员工和业务部门。例如:企业应充分考虑权责分离的基本原则,设立内部牵制制度;在预算管理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关注预算编制工作,将预算编制工作下发到各职能部门,而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未来的生产计划对预算进行合理估计,以此来尽量保证预算工作的精准性。 3.4 完善信息与沟通渠道 信息与沟通渠道的顺畅和完善能够帮助企业拓展获取信息的范围,及时而准确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并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例如:尽快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员工信息沟通平台、完善员工申诉渠道,在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建立经营业绩分析互动机制。 3.5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状况进行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并开展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活动。通过这些内部监督活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提出弥补缺陷的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漫长历史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彩婕,刘长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 来自于国有上市公司2010 2014年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7 (4):97-105. [2]张娟,黄志忠.内部控制、技术创新和公司业绩——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6 (9):120-134. [3]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 (2):104-11j [4]林钟高,丁茂桓.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7 (4):73-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