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范文

    王哲 王凯文 潘昱良 郭静钰 王晓阳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参考权威问卷,对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在华北理工大学本科生中进行调查。结果:67.09%的学生有一定的手机依赖性,74.62%的学生使用手机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度和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724,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模型公式为: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1.043+0.685*手机依赖度。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学習;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手机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物品,它在发挥社交通讯功能的同时彰显出强大的信息承载力和传播力,人们对于手机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8年6月,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3%,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而在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1]同时,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存在显著的“三高”现象,即高普及率、高使用率和高花费。手机的使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过度使用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中,众多高校学生上课时与手机的“互动”都颇为严重,“低头族”等现象屡见不鲜。除了课堂,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学习的地方也有抱着手机的人。在这个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的时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就此,我们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展开了研究调查。针对现状,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善措施,以尽可能的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调查对象为华北理工大学本科在校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学校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采取拦截式调查方法,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也包含了部分的大四(五)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率为94.76%。

    398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比40.45%,女生占比59.55%;在专业构成方面,理工类占比32.41%,文史类占比8.79%,经管类占比30.9%,医学类占比22.36%,艺术类占比3.02%,其他占比2.51%;在年级构成上,大一学生占33.4%,大二学生占49.0%,大三学生占11.1%,大四(五)学生占6.5%。

    1.2 研究工具

    我们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问题和其他基本情况。首先是对性别、年级、专业、每月生活费四大方面进行统计,其次是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目的、屏幕的使用时间及个人学习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的方式,量表借鉴了由魏谨、佐斌编制的大学生手机过当依赖量表[2],以及由熊婕、周宗奎、陈武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3]。

    第三部分是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的方式,借鉴了由代俊、袁晓艳编制的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影响量表[1]。

    1.3 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929,大于0.9,研究数据的信度质量很高。针对“项已删除的a系数”,分析项被删除后的信度系数值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说明间卷题项全部均应该保留,分析项对应的CITC值均高于0.4,说明他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且信度水平良好,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效度分析:对预测量表的2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分别通过KMO值、共同度、方差解释率值、因子载荷系数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出数据的效度水平情况。利于KMO值来判断效度,从而对项目进行删减,最终保留18个项目。KMO值为0.932,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3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21.933%、21.497%、17.156%,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0.586%>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的提取出来;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即说明选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

    1.4 数据处理

    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经EXCI王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对两个量表均采用五点评分法,分值越高,程度越大。以平均值2.5 分为界限,分值在2.5 以上判定其具有一定的手机依赖或手机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分值区间2.5-5.0平均分为3部分,分值在2.5-3.3之间为轻度依赖或轻度影响,分值在3.3-4.2之间为中度依赖或中度影响,分值在4.2-5.0之间为重度依赖或重度影响。

    398人中,267人有一定的手机依赖程度,占总人数的67.09%。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依赖者分别占总人数的46.48%、14.32%、4.27%。398人中,297人使用手机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占总人数的74.62%。其中手机对学习造成了轻度、中度、重度影响的分别占总人数的50.25%、19.35%、5.03%。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人群的情况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其对应的手机依赖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性别、年级、专业以及个人生活费四个方面对其相对应的手机依赖度数值进行了正态性检验:研究数据的样本量全部大于50,因而使用K-S检验。具体来看,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拒绝原假设(原假设:数据呈正态分布),全部均不具有正态性特质。因此,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考虑到性别为两组分类,可以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年级、专业、生活费超过两组分类,可以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得出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度数据全部均呈现不出显著性,P值分别为(P0.865>0.05)、(P=0.663>0.05)、(P=0.371>0.05),意味着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度之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生活费不同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度数据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28<0.05),意味着生活费不同的学生手机依赖度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手机依赖与手机对学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以样本单体的手机依赖度为纵坐标,以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为横坐标的散点圖可以基本判断出:大学生手机依赖度越高,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也越大,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做Pearson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值为0.724,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手机依赖度越高,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建立模型。考虑到两个变量均为连续性定量变量,采用线性回归。

    从表1可知,将手机依赖度作为自变量,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R平方值为0.524,意味着手机依赖度可以解释手机对学习负面影响中52.4%的变化原因。通过F检验(F=436.716,P<0.05),说明手机依赖度一定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关系。模型公式为: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1.043+0.685*手机依赖度。具体分析可知:手机依赖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685,P值为0.000,小于0.01,意味着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手机依赖度全部均会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2.4 不同依赖程度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学习的影响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偏向于总是在课堂上经常主动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从而影响听课。详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偏向于总是会经常一边学习一边玩手机。详见表3。

    从表4可以看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使用手机后越偏向于总是需要很久才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详见表40

    从表5可以看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偏向于总是在自习或上课时浏览手机,从而影响到了学习效率。详见表5。

    从表6可以看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偏向于总是因为手机干扰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详见表6。

    3 讨论

    3.1 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在本研究中,67.09%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手机依赖程度,且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对自身学习造成更大的影响。为了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度,减少其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身自控力,让其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现代高科技产物,而不是影响自身的学习、成长。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培养形成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培养自身兴趣爱好,结交更多的朋友,以此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2 老师提高课堂质量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34.17%的大学生指出上课玩手机是由于“非专业课,含金量低”的原因,47.99%的大学生指出上课玩手机是由于“任课老师授课方式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听课积极性”的原因。因此,建议授课教师从备课做起,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可以花一些心思致力于“有趣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更多的方法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争取通过课堂本身来改善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让他们对课堂学习有更高的认同感,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降低学生手机依赖度,减少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3.3 学校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根据数据结果,学生们在使用手机进行娱乐的同时可以清楚地认知到使用手机过度对自己学习的消极影响,但是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及依赖性。这个时候学校不能只简单地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而应采取人性化的措施。例如教室前放置手机收纳袋或教室外安置书包存储柜等,学生可自愿将手机放入;推进大学生期末考核制度,采用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入到总成绩中,引起学生对课堂的重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来提醒、教育学生,让学生对手机依赖对于学习的影响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如可组织一些教师或学生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手机依赖度过高的学生逐步摆脱现状,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开创“校园学习日”等专题活动,具体可以针对于如何更好的学习“手机与学习的关系”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发布文件、在宣传栏内进行对数据或有关内容进行展示和宣传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了解到手机依赖对学习的影响程度,从而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NNIC.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a/2018-08/20/c_1123296882.htm

    [2]魏谨,佐斌.大学生手机过当依赖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3):427-431.

    [3]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3):222-225.

    [4]代俊,袁晓艳.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N].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4-22.

    作者简介:巨哲(1999-),女,汉族,籍贯:河北武安,学历:本科在读,专业:公共管理。

    通信作者:王晓阳(1983-),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7: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