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医院就诊现状分析及改进
范文

    石笑语

    摘要:医院就诊流程是百胜看病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运用工作研究、BPIi的相关理论,结合医院就诊的实际情况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患者多个科室就诊程序繁琐、大量患者跨省就医、各医院间合作不够等现象。本文在研究分析基础上,运用工业工程专业的方法对就诊流程以及就诊背景和环境进行改善设计,从医院和患者的角度分别考虑,提出设计方案,降低了跨省就诊患者的数量和在多个医院就诊的难度,在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就诊背景及环境;跨省就诊;会诊平台;就诊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1 选题意义

    最近几年,“看病难”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已是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医院现行的就诊流程以及医院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呼吁对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2 医院就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大量患者跨省就诊,导致一号难求

    由于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就诊者千里迢迢地从全国各地涌入这些中心大城市,找专家挂号就诊。而这些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却不堪重负,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就诊量,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过大的就诊压力,一方面导致了外地来的就诊患者一号难求的状况,同时给患者在时间上、精力上、金钱上和交通上等等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另一方面,也对当地居民的就医、交通、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患者多个科室就诊情况分析

    如患者身患多病,因病情原因,需要在多个科室就医,这种情况,目前医院各科室对患者的治疗,基本上都是站在医生自己本专业、本科室的角度对病人制定治疗方案予以治疗的,为病人的其他病情考虑得较少,如果病人提出疑问或进行咨询,医生往往会告诉患者自已只治疗患者的这一种疾病,至于其他的疾病,请上相应科室去治疗(当然,這也不能够责怪医生,有些患者的病情确实超出了医生的专业范围)。

    病人看病的过程不仅流程繁琐,还可能会由于医生所在科室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不能给出患者综合性治疗方案,这样既导致了患者对看病结果的不满意,也影响了就诊效率,严重的还会耽误病情。

    2.3 各医院之间合作不够

    首先是医院检查结果相互认可度不够。不认可其他医院检查结果这一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各大医院中,其中涵盖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些患者带着原就诊医院的检查结果到另一家医院就诊时,往往被要求重新做检查;其次是患者费力挂上号看病,第一次就诊时,就被一堆检查单子打发着去做检查了,到这些检查结果再出来可能需要一天、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更何况有些检查还需要预约才能做上,这样等候的时间可能会更长。等拿到检查结果后,还得要重新排上一天、甚至几天几夜的队才能再挂上号。

    医生要求重新检查的原因一般有三点:一是各医院的检验水平参差不齐,医生对原来的检查结果不信任,担心结果不准确,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其次,患者持有的检查结果具有时效性;二是医院对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三是患者因自身需求,在各个医院之间往返奔波,苦不堪言。

    3 就诊背景及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就诊背景及环境,是就诊流程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要想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还需要有良好的就诊背景及环境作保障,否则矛盾依然存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就诊效率的目的。

    由于问题在国内各地区普遍存在,所以改善方案的制定应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安排设计。

    3.1 减少大量患者跨省就诊的建议

    措施:在保证医生人事关系不动的条件下,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短期的、流动性的调整分配,把这些掌握着顶尖专业技术的医生,分配到全国省属级别的医院,各省在任一专业科室方面至少有一位是来自国内先进水平的医院的专家,从而达到将就诊人员从北京、上海等最先进的医院分流出去的目的。

    3.1.1 在制度上

    国家对各省:对国内拥有优质资源的医院进行统计(包括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一些专科特色医院),制定相应的制度,要求这些医院的各科室医生在晋升教授和副教授之前,都必须被指派到国内各省级的某一所医院工作一段时间,比如:半年或三个月,并将此工作经历纳入该医生参评教授或副教授的条件。尽力保证省级医院中,任一专业科室至少有一位是来自国内先进水平的医院的专家。

    各省内:同理,要在各省内效仿执行,省属大型医院的医生在晋升教授和副教授之前,也必须被指派到市级的某一所医院工作半年或三个月,并将此工作经历纳入该医生参评教授或副教授的条件。尽力保证市级医院中,任一专业科室至少有一位是来自省属医院的专家。

    根据各市、县自身的具体情况,如此逐级向下执行。

    3.1.2 在管理上

    第一,这些医生在下级医院的工作除了接诊和手术之外,还要至少选择一名医生,作为自己的学生和助手。在此医院工作期满后,将其在省级医院工作期间的工作报告和省级医院对他的考核上传或带回,作为其评定教授或副教授的一项参评条件。

    第二,接受援助的医院支付给这些援助医院一定的费用。援助医院的病人被分流了,医生也去支援了,还支付着这些医生的工资,理应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补偿。而各省属级别的医院,就诊者数量会增加,医院的收入也会增加,应将增加的收入用以支付援助费和解决援助医生的租房、交通等问题。

    下属的市、县级医院也执行此设计方案,在管理上也要效仿执行。

    优点:此方案的执行可以使百姓比较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缓解了拥有优质资源的医院的医疗压力,就诊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3.2 提高检查结果的相互认可度

    要做到各医院间检查结果相互认可,避免重复检查,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只能是通过政策的扶持及强行规定,至少达到同级别的医院间的相互认可,争取对这项工作的推行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第一,检测项目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检测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医生对其他医院检验结果的解读,并提高认可度。

    第二,由上级卫生部牵头,各地的公立医院联合组成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完善各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在这些共享系统内的任何一家医院就诊,都能调出之前的检查数据,包括检验项目及B超、CT、X光等医学影像。

    现在很多医院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一位病人只要在医院的某一科室看过门诊或住过院,他的病例资料在该医院内部网上都可以查到,以后他在该医院的任何一个科室看病,该科室医生都可以调出该患者之前的病例,大大方便了医生和患者。但是,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做的还不到位,各医院之间只有做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各医院检验结果的相互认可度,才能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第三,推行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相互认可。在不影响对患者病情诊断的情况下,至少应对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是认可的。如因病情需要有重新检查的项目,要在接诊病例中予以备注说明重新检查原因,并由医生签字,可以追溯责任。

    卫牛部门或医疗保险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但要合理监管,避免矫枉过正。

    执行中应注意事项:一是这个信息共享系统应由公立医院组成,并有严格的纪律约束,防止病人的隐私信息泄露而被不良机构利用;二是检查项目不同,相互认可的标准也应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是否需要重新检查由具体负责的医生决定。但要有必要的原因说明。

    3.3 医院内增设会诊诊室的建议

    措施:对一些常见的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疾病,医院应设置会诊诊室,由相关科室分别轮流派出一名医生汇集在一起,共同出诊,对需要的患者综合诊治。因为有众多会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平衡,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会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各医院应视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增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享受的服务与其他专业科室不同,医院可以对这一科室相应地提高诊疗费。

    3.4 建立跨医院的网络会诊平台

    医疗服务应针对病人在多家医院就诊情况进行改进,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同时提高就诊效率。

    措施:医院首先应打破各自为政的状况,各大医院应联手建立正规的、权威的网络会诊平台。平台由各大医院出人、出力,携手共建,可分别设置专家会诊室和普通会诊室,接诊那些已在医院做完相关检查并取得检查结果的患者,有就诊需要的患者将检查资料上传,患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咨询并获得诊断结果。患者可将平台诊断结果与在医院看病得出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省去了四处奔波的痛苦,同时相应地减轻了门诊的就诊压力。

    优点:跨医院的合作,打破了各医院各自为政的模式,方便了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诊平台的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探讨,有利于增加临床经验、提高医疗水平。使病人以更便利的方式得到更放心、更准确的诊断。缓解了那些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的就诊压力,同时就诊的网络化会使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执行中应注意:首先要建设官方的网络平台,并通过正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现在也有一些关于网上求医的网站,但是网上信息混杂、难辨真伪,如果没有鉴别能力,小则损失财产、影响康复,大则危及生命;其次,对医生的信息资料、就职医院、坐诊时间要做到公开透明。总之,建立严格的网络平台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创造良好的网络会诊平台工作环境。

    4 结束语

    在现存的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在加大医疗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使“看病难”的问题获得很大的改观,必须使优化的就诊流程运用于良好的就诊背景及环境当中。未来的研究还是向着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的方向而努力的,结合管理观念改变与网络技术改善的就诊流程会有更加宽广的改善空间。

    参考文献:

    [1]齐红霞,陈伟钢.业务流程再造在现代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2):00308.

    [2]李潮勇.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68-2770.

    [3]林琳.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統一“度量衡”[N].医药经济报,2012-11-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2: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