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三对关系的处理
范文

    张荣 王冬美 蔡伏虹

    摘要:当前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相关的教育方式创新的探索很多,在这些探索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方式创新与方向正确的关系”“观念灌输与价值渗透的关系”需要高度重视,这关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创新是否成功、关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所以,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对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现实;方向正确与方式创新;观念灌愉与价值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自身的科学性和巨大的时代价值,成为推动大学生成长、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或者是进行相关的教育方式的创新时,处理好“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方式创新与方向正确的关系”“观念灌输与价值渗透的关系”至关重要。

    1 正确处理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与我国社会现实根本一致。但是当前的大学生都出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媒体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复杂的社会变化等因素,也出现了很多像腐败、拜金、追求享乐等类似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现实。这要求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社会现实既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社会现实,也有腐败现象等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现实。

    1.1 采取拒绝回避正面应对的态度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重要方式之一是用相应的社会现实去佐证、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面对腐败、欺诈行为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现象,如果采取回避态度,不仅会掩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现实的真正说服力,还可能让学生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所以教育者才刻意回避这些社会现实,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所以,面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或者是相冲突的社会现实,都要正面应对,彻底讲清楚。

    1.2 厘清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正确处理理论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社会现实决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我国社会现实决定,在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理论教育要立足我国社会各方面现状:一方面相关理论要反映我国社会现状并随我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另一方面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为社会现实提供指导,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亦步亦趋地反映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出现的暂时的、正常的现象,它们无法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

    1.3 实现理论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统一

    正确处理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要求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首先要正视、讲清楚二者的关系,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依据二者的关系科学地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我国的社会现实,能有力地解释我国的社会现实,并能有效地指导我国社会实际建设。

    2 正確处理方向正确与方式创新的关系

    目前,教育改革和教育方式创新发展迅速,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也有同样的要求和实际探索。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但这些创新中存在类似恶搞以迎合学生口味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有效开展,需要处理好坚持正确方向和进行方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2.1 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

    这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包括明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完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即:通过教育让大学生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价值准则并以此形成自身的行为模式,具体有“大学生正确理解、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3]。

    2.2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创新

    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理论灌输,也出现一些运用自媒体、社团等教育方式的创新,但其广泛性、时效性甚至是方向性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立足学界已有研究,并结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经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载体创新,实现载体多样化和趣味化。其次,教育方式创新,推动教育方式间接化和隐性化。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3 坚持用正确方向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不能错,方式也需要创新,这就要求妥善处理两者关系,要求在进行方式创新时坚持正确的方向。首先,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高度准确。无论方式怎样灵活变化,要传递的必须是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其次,坚定立场和态度。方式创新不是毫无根据、随心所欲的,必须牢牢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3 正确处理观念灌输与价值渗透的关系

    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渗透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或者摒弃理论灌输,要注重二者的有效结合。

    3.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一些尴尬的情况,出现像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上课不听讲、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但高校思政课巨大的理论教育作用仍然不能抹去。因此,改善高校思政课教育方式、发挥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便刻不容缓。发挥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拥有坚定的信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其次思政课要创新教育方式,打造灵活有趣的思政课堂;最后思政课要注重理论灌输和讲解,思政课上对于真理性理论应该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首先知道这些理论。思政课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灌输给学生。当然只把理论灌输给学生远远不够,要想让学生认同并践行理论,还需要把道理讲清楚。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

    3.2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价值渗透

    针对高校思政课出现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单一等情况,学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枯燥的说教式教育为隐性的价值渗透。隐性的价值渗透指不采用明显的说教和灌输,把要传递的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考核等事务中,使大学生在生活中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英美等西方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相关的价值观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采用隐性的价值渗透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媒体、学校社团、食堂宿舍、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

    3.3 观念灌输和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面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失趣等不足,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需要探索新方式,同时也需要对思政课本身进行创新和发展。另外,隐性的价值渗透方式凭借自身潜移默化和易于学生接受的优势在很多国家被运用[s7所以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向價值渗透方向靠近,但注重价值渗透不能忽视或者抹去理论灌输的作用。要清楚明自地向学生讲述,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防止只注重价值渗透、学生连基本理论和立场都模糊的情况,要把理论灌输和隐性的价值渗透有效结合。

    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高校和学者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就,提出了很多可行路径,并且还在不断探索新方式,处理好文中的三对关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方式的改善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玲.道德自觉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53-54.

    [2]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王丽丽,张森林.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4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江晓燕.心理干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探究[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55-57.

    基金项目: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10065030,项目级别:国家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