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
范文 | 顾慧慧 摘要:在不断深化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永葆生机的坚实支撑与不竭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本文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及树立全球视野和问题意识,其目的是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并且呼吁中华儿女将其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也是我们党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的集中展现,同时也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重要指示。所谓创新性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进行丰富和完善,挖掘原先未曾发现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首先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根据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可以得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一系列伟大实践中,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也使它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1.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且后期经过各国学者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丰富的科学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东方文明,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虽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是两者在探讨宇宙、社会和生活等基本问题上有相似之处。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包容发展也是相通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并非现成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人类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及完善的。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共产主义”观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颇有如出一辙之意;从辩证思维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观点也有相通之处。两者的价值融通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还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 1.2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科学理论成果,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进程。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不能够脱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前提,因而避免陷入歷史虚无主义的误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及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相融通,要将马克思主义所持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的观念、方法等贯穿其中,切实把握其科学内涵与思想品质。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持续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原创性,按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不仅要批判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还要抵制文化领域中存在的“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立场,”坚持用中国智慧阐述中国特色、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1传承中华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觉 费孝通于1997年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术语,他认为,“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和鲜明特色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要致力于将其中的优秀文化运用到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中。中国文化的精华主要蕴藏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他们三者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以民为本、知行合一等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还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革命文化中的井冈山、长征及延安精神等彰显出的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及远大理想同样值得我们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其中的精髓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全体人民的认可并凝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我们坚守住这个立场就要坚持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精华,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更加自觉地将优秀文化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2.2立足当代中国,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不仅要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内涵、价值持有自信,还要对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与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碰撞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表现出的“有容乃大”持有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代表着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坚持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而是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文化中与当今时代相契合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我们固然要传承发展。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中必然会出现与当代政治、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对于这些陈旧过时的甚至是糟粕的部分,我们要坚决舍弃。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理论上、行为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避免陷入“西方文化中心论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理论,增强中华儿女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