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CBT及EBT的签派资源管理训练设计 |
范文 | 罗凤娥 王洵 千富荣 俎振洲 [摘 要]随着民航运输量持续增长,航班运行环境日益复杂,对处于航空公司核心位置的签派员有着更高的能力要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结合国际民航组织正在编写的基于能力训练手册以及基于循证训练手册,补充签派员资源管理训练的能力需求,并对培训所需设备、教员、案例来源以及反馈评估阶段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签派资源管理在我国民航广泛开展。 [关键词]CBT;EBT;签派资源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047 [中图分类号]F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4-0-02 0 ? ? 引 言 2018年先后发生多起包括国航副驾驶吸烟事件、川航风挡玻璃破裂事件在内的不安全事件,对这些不安全事件调查后发现,不充分的运行控制和不充分的协同决策是多起航空事件的促因,这对保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签派资源管理(Dispatch Resource Management,DRM)是签派人员人为因素方面能力的体现,可有效减少签派人为原因导致的事件发生,提高航班运行安全。由于我国民航针对DRM的研究是20世纪后开始发展的,至今航空公司内部DRM训练体系并不完善。本文结合国际民航组织正在开展的基于能力手册和基于循证手册,提出促进签派员DRM训练体系的优化及完善建议。 1 ? ? 资源管理训练简介 DRM训练着眼于利用可用资源解决航空公司中不同群体间的沟通和相关人际关系的优化问题。DRM项目包括:沟通与决策、团队协作、工作负荷、差错管理、情景意识等。资源管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改进签派员、机长和机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之间的互动,以防止航空事故发生;在紧急情况下,使签派员对安全飞行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进行更好地管理。DRM训练主要分为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其中,理论训练包括:理论课堂学习、综合案例学习、情景训练(分技能训练、航线模拟训练、角色扮演)。实践训练包括:实习期间进行的系统观察训练等。 2 ? ? 课题研究基础 2.1 ? 基于能力训练手册 国际民航组织于2017年正式启动基于能力训练(Competency -Based Training,CBT)编写项目。ICAO核心小组认为开展基于能力训练的原因在于,能力标准的提供有助于理解资格的原因和目标。能力可以通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证明。如果缺少一个知识、技能和态度标准,能力论证将是不完整的,没有应用技能的知识(反之亦然)是无用的,没有态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对日常的航班运行可能产生威胁。基于能力的培训侧重于资格和所需能力的原因在于只有承运人才能真正定义所需的最基本的能力标准。 2.2 ? 基于循证训练手册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行员培训的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和完善,特别是高级模拟机的出现,使培训理念从传统的基于科目和飞行经历的训练逐步演化出基于情景的训练、基于能力的训练理念,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输航空公司飞行员训练质量,ICAO又在推广基于循证训练(Evidence-Based Training,EBT)的理念和方法。EBT训练是商业航空运输经营者自愿计划的,目前仅提供经常性培训和检查。欧洲航空安全局航空运营法规官员Capt. Francisco Arenas Alvarino以及飞行人员执照专家Capt. Ascanio Russo详细阐述关于EBT的训练方式,提出EBT是基于3层数据,即监管机构的数据、运营方、教员评估数据进行培训。 3 ? ? DRM训练模式设计概述 3.1 ? 结合CBT的DRM训练模式优化 目前,CBT手册所构建起的能力框架以及观察目标以能力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程序和规章应用、技术专长、过程改进、沟通、情景意识、工作负荷管理、解决问题以及决策能力、领导和团队合作。相较于DRM项目,CBT手册将签派员能力框架进一步细化。将程序以及规章应用能力、技术专长以及过程改进纳入能力框架。因此国内的DRM训练应持续加大飞行签派员培训深度和广度,对签派员DRM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补充。 3.1.1 ? 程序和规章应用 运用知识,根据公布的操作说明和适用的法规识别和应用程序,包括适度地解释“标准操作程序”并在特定状况下灵活使用、及时识别并遵循所有操作程序、遵守适用的规章和程序。 3.1.2 ? 技术专长 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以及提高,包括检索适用的数据和操作程序、正确解释可应用程序的意图、在运行控制中运用准确信息,考虑影响因素并做出最佳决策、会操作标准和非标准的信息分发系统和了解其来源、保持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3.1.3 ? 过程改进 结合CBT的DRM训练模式优化有助于系统持续改善,包括始终如一地向利害关系方和同事提供有关如何执行程序的适当指导、分析案例以找出进行过程改进的机会、提出过程改进,以供管理层采纳、为提出的改进内容提供适当的理由、认清自己的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追求改变。 3.2 ? 基于EBT的DRM训练过程优化 DRM训练首先需要制定总体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每个阶段的训练制定一个目标,目标制约内容体系和实现途径以及评价标准;其次根据训练目标确定训练内容;再次设计呈现给学员的训练方法与材料;最后将学员和材料融入训练程序中。EBT训练首先是定义训练的目标,其次是标准化的教员培训。在收到足够的培训系统数据后审查培训效果,紧接着制定能力框架以及评分标准。对飞机故障以及类型进行集群后,根据飞机类型选择和调整所定义的方案。之后,根据培训系统的回馈设计适应的训练程序,再次对教员进行标准化训练以及评定,再审查培训的有效性后,测量培训系统的效果。EBT训练在实施过程中,侧重点在于:對教员的标准化培训以及教员能力的评定、收集培训系统数据后审查培训效果并对系统反馈设计适应的训练程序。笔者结合新思路,对DRM训练实施各个环节提出以下几条针对性建议。 3.2.1 ? 签派培训教员 相较于EBT训练,DRM对教员的能力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空中交通管制在职培训教员(On-the-Job Training Instructors,OJTIs)能力需求,签派资源管理训练的教员能力需求应包括:情景意识、安全和效率管理、指导和辅导、教学和指导、沟通、评估、合作、自我评估和道德操守。DRM教员应当熟悉所有与DRM练习和评估相关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学习国际民航组织的训练新思路,他们应比传统签派教员有着更高水平的技能。航空公司和民航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资质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双语课程,加强教师双语水平提升;深度融合理论与签派教学,加强教师航线实习或模拟机的实际体验;全面实施教考分离,提高培训质量动态监控水平。 3.2.2 ? 基础设施 未来民航运输飞机驾驶方面主要是自动化驾驶,未来航空业的发展也主要使用互联网,这将使运输业变得更加生态化、数字化。航空公司和民航院校的培训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以科技促进签派培训体系建设,加大签派员培训的科技创新力度。在签派教学和训练中应用虚拟仿真、3D等新技术,以信息手段驱动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民航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立培训数据系统、教学反馈体系,实现信息驱动的培训绩效管理;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在DRM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引领行业发展,全面提高航班运行安全水平。 3.2.3 ? 案例来源 为培养签派员的情景意识,可借用案例,采取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把DRM整合到SOP中,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凸显签派员内部之间以及签派员和机组之间的沟通、决策等一系列问题。案例的来源可以将航空公司真实的案例进行适当改编,也可以截取案例中一部分作为训练。并将案例模块化,不同的能力对应不同的案例分析,使签派员结合案例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训练相应能力,提高培训效率。 3.2.4 ? 评估反馈 评估是DRM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评估目的是促进学习、监测进度和确定是否已达到胜能力。评估的流程为:对照目标收集签派受训人员绩效的事实证据;收集所有所需能力的事实;评价受训人员与胜任能力、先前设定的目标和绩效标准有关的绩效;适当适时分析不佳绩效以找出根本原因;适当适时确定需要采取的补救措施以解决绩效不佳问题;确定是否收集了证据,支持对受训人员是否获得了必要能力做出决定;在评估绩效时采用一致的标准。在DRM课程结束后,按照以上流程增加评估环节,采取自评加教员评价的模式,对每位受训人员的学习进度以及能力短板进行反馈,为后续的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 4 ? ? 结 语 未来的培养模式将会从基于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代替科目和时间训练,并加强新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本文从DRM的训练模式和训练过程两方面入手,首先對比基于能力训练手册中对签派员的能力需求的描述,补充DRM签派能力需求,完善DRM训练模块,其次结合目前国际发展形势和基于循证训练手册,对签派教员能力要求、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案例来源、评估反馈提出建议,使DRM的训练过程更加贴合国际新标准,提高航班安全运行率,建设高素质签派人才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晨柯.签派员DRM技能的多元化评估研究[D].广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8. [2]李立民.飞行员初始训练阶段的CRM培训和评估[D].广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5. [3]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签派资源管理训练[S].咨询通告,2009. [4]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签派资源管理训练大纲的制定与实施[S].咨询通告,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